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想必大家前陣子的朋友圈,都被國家新出臺的“三胎政策”給刷屏了吧?2021年5月31日,在中央召開的會議上,我國正式提出了“三胎政策”。目的顯而易見,是為了使我國人口結構得到改善,做到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積極應對、保持我國人力資源有力優勢。其
想必大家前陣子的朋友圈,都被國家新出臺的“三胎政策”給刷屏了吧?
2021年5月31日,在中央召開的會議上,我國正式提出了“三胎政策”。
目的顯而易見,是為了使我國人口結構得到改善,做到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積極應對、保持我國人力資源有力優勢。
其實在中國古代,很多朝代也都會面臨人口問題,那么當時各大王朝都是使用了怎樣的政策來鼓勵百姓多多生育的呢?
春秋戰國時期
越國為刺激生育,首創生“三胎”得免費奶媽福利。
春秋時期,諸侯群雄爭霸,天下被分為各個諸侯國,諸侯們都想要嶄露頭角,成為地方一霸。
最快的方法,便是靠人口的增長提升國家的勞動力以及作戰人數!
畢竟在那個年代,各個諸侯國之間的實力并沒有太大差異,所以在打仗的時候,士兵多的一方肯定是會占據優勢的!
越王勾踐在被吳王夫差打敗之后,立志雪恥,于是推出了許多強國政策,鼓勵生育便是其中的一項。
為了刺激人口增長,越王頒布法令規定:“年輕的男性娶妻時不得選擇年老的婦女,年老的男性也不能娶年輕的女子。”
從年齡層面入手,最大限度利用生育資源,以達到生育最優化。甚至還采取了一些懲罰措施來強制百姓們生育。
比如說如果女子十七歲、男子二十歲還不結婚,就會連累父母入刑。
也許中國父母催婚的傳統就是從這里由來的,畢竟這可是真的不結婚就去坐牢啊!
在推出懲罰措施的同時,越王也頒布了一些“生育獎勵措施”。
他規定:當婦女懷孕后,必須去官府報告,官府要對孕婦建立檔案,等到要臨產的時候,官府要派醫生去看護孕婦,幫助生產。
如果孕婦生了一個男孩,官府就會獎勵他們兩壺酒和一條狗;如果孕婦生了一個女孩,官府就獎勵他們兩壺酒和一頭豬!
如果是兩個孩子呢,就會提供新生兒好幾年的口糧;三個孩子就更了不得了,官府直接指派奶媽養育。
就算兒子不幸死亡,越王也有相對應的撫慰政策。
如果長子不幸死亡,政府免除其家庭三年的賦稅;如果是次子不幸死亡,免除三個月的賦稅,下葬規格和長子相同。
越王的生育政策大獲成功,越國國力增強,三千越甲吞并強吳,越國也成為了春秋一霸!
齊國齊桓公從自身做起,消減后宮人數解決男女比例失調
到了戰國時期,七雄相爭的局面更加激烈,所以各國將生育問題列為了頭等大事。
《禮記》有提到,其實在商周時期,一度提倡“晚婚”政策。男30歲、女23歲為適婚年齡,但是為了提高生育效率,齊國便最先推行了“早婚早育”政策,催促男性在20歲之前、女性在15歲之前完成婚姻大事。
但由于齊國一度出現較為嚴重的貧富差距,許多寒門子弟娶不到老婆,而有錢人娶到很多小妾,這樣下去惡性循環,人口得不到自然繁衍。
有一次齊桓公微服私訪,遇到一個70歲的老頭,在家里自己做飯。
于是就問他是不是沒有子女,老頭回答,自己有三個兒子,但是家里太窮了,都沒有娶妻。齊桓公聽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宮后向管仲提了這件事。
管仲便同齊桓公建議消減后宮人數,不讓宮中有“怨女”,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建議,從自身做起,帶頭響應了限制娶妻數量的政策。
這樣一來,國家的單身女子就變多了,單身男性們也擁有了娶妻的機會!
秦國商鞅“暴力執法”,不生孩子就加倍收稅!
相比于齊國和越國較為人性化的鼓勵生育政策,秦國就顯得比較簡單粗暴了。
商鞅變法中頒布的法令條文有這樣一條:“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備其賦。”
也就是說,如果百姓家里有兩個兒子,還不分家過日子,就加倍收他們的賦稅。因為一分家,就肯定要娶妻生子。
在古代,賦稅是百姓們最沉重的負擔,雙倍賦稅就等于斷了百姓的活路,百姓們負擔不起這天價賦稅,只能被迫分家娶妻生子,從而增加秦國的人口。
兩漢時期
劉邦征收女子“單身費”,流氓行為鼓勵生育
西漢初年,由于劉邦接收的是秦王朝的爛攤子,戰亂年代,人口銳減,劉邦就實施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其中包含了鼓勵人口生育政策。
漢朝頒布法律,這同前文提過的越國有些相似,規定:“如果百姓家生了一個兒子,官府免除家里兩年賦稅和兵役。”
不只是有獎勵政策,劉邦放了一個大招:“女子15歲未婚者,每戶征收120錢“單身費”。”
當時由于男少女多,不少女人實在嫁不出去,也不想委屈自己做小妾的,干脆就每年都交這個“罰款”,所以在當時這個政策并沒有特別顯著。
直到漢惠帝時期,直接提升了5倍“單身費”,這下普通人家實在承受不起了,不管是不是做妾,都將女兒嫁了出去。
這看似荒唐的制度,卻生生讓漢朝人口待到漢武帝登基時,從1300萬增加到了5000萬,實屬壯觀!
東漢漢獻帝給孕婦丈夫批“孕假”,生育福利多多
到了東漢章帝時期,政府為了獎勵生育,頒布了《生育令》,其中規定:“凡是孕婦,獎勵三斛谷物,并免除賦稅和徭役。”
到了漢獻帝時期,獎勵升級,谷物搖身一變成了香噴噴的“米肉”。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現代我們常提的“男性產假”,竟在東漢時期就出現了!
漢獻帝除了免除孕婦本人的賦稅以外,也免除了孕婦丈夫的人頭稅和服勞役,為的是丈夫能夠更好地照顧懷孕的妻子,給予孕婦丈夫的福利,休陪產假。
這可謂是古代鼓勵生育政策中超前的進步了!
南北朝時期
西晉出臺禁止丟棄女嬰政策,變相刺激人口增多
中國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是非常嚴重的,特別是在西晉時期,由于各家各戶經常出現丟棄女嬰的陋習,官府為了減少這種現象,就出臺了一項獎勵措施:“如果家里有5個女兒,便可以免除家庭的勞役和賦稅。”
這樣既鼓勵了生育,又變相減少了丟棄女嬰事件的發生。同時,這個時期也推行了父母連帶受罪政策,和越國一樣——如果女子17歲、男子20歲不結婚,就判他們父母有罪。
可想而知,當時父母的壓力有多大,不催婚不行啊!
西晉滅亡之后,進入南北朝時期。由于戰亂頻繁,人口大量損失,這時繁衍人口就迫在眉睫,不生真不行!
當時的主流政策是將“女子17歲不婚就判父母有罪”的年齡降低到了15歲。
在北魏,甚至如果發現有誰家不想將女兒嫁出去就私藏的行為,父母直接砍頭處理,真就不結婚就砍頭……
唐朝
李世民效仿齊桓公,解放后宮,刺激生育。
唐朝作為我國歷史上一個最鼎盛的朝代,軍事力量強大是分不開的。
總而言之就是唐朝人多,但是由于戰爭頻繁,唐朝一開始也并不是就擁有這么多人口的。
那么在李世民統治時期,他是如何做到鼓勵生育的呢?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他面臨的問題和許多國主面臨的問題一樣,那就是男女比例懸殊。
窮人家的男子娶不起妻,本來女子就少,還有很大一部分女子都入宮當了宮女。
于是李世民就效仿我們之前說過的齊桓公的做法,帶頭將宮里多余的宮女全都放回了家,這樣大大增多了單身女子的數量,不僅增加了國家的人口,還節省了皇宮里的開支,一舉兩得。
除了這個政策之外,李世民還將生育率水平作為了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標,以及出臺了很多人性化的婚育政策。
比如說,凡是有成年男性的家庭,朝廷大手一揮,獎勵100畝土地,雖然其中有80為畝為國有土地,死后得還給國家,但還有20畝都為個人私有土地。
而且在女子出嫁的時候,國家也會獎勵其30畝土地。
對于鰥寡人口,必須向官府申請再婚,這類人口的再婚率也設定為地方官員的考核指標之一。
可以說,李世民為了百姓們真是操碎了心。
宋朝
宋朝官府替窮苦百姓養孩子,鼓勵百姓放心生育。
宋朝在人口問題上也是下了本,首先延續了唐朝將人口問題作為考察地方官員標準之一的政策,地方的官員考核“以生齒增減,為殿最之首”。
為了保證人口數量,宋朝采取的措施是給予人民補助,國家上下為了人口問題齊出力。
宋高宗頒布了一條政策:“禁貧民不舉子,有不能育者,給錢養之。”稱為“胎養政策”。
也就是說,如果家里面比較貧苦,沒有能力養育孩子,也不許不生,生下來孩子之后,朝廷掏錢來撫養孩子。
在南宋時,每家每戶可以得到來自于“免役寬剩錢”的4貫錢補助,這筆錢是由當地官府所出的。
有些官府因為覺得支出太多,就提議將金錢補助更換為糧食補助,當時在一些地方也有實行。
最開始,獲得這筆補助的人家要求為:“州縣鄉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貧乏之家。”
也就是鄉村五等戶以下,城市第七等戶以下的人家。這個等級劃分的依據為居民們的財產,鄉村的居民一共被劃分為五等,城市居民被劃分為十等。
財產三四十貫以下的農村居民被劃分為五等鄉村戶,十幾貫錢的的城市居民被劃分為城市七等戶。
而經過了這次變革之后,當地政府補貼的范圍有所擴大了,將本來只補貼鄉村五等戶的范圍擴充到了鄉村三等戶,之后,還免除了家里有有孕在身妻子的農民一年的賦稅。
甚至在一些地方,還出現了類似于現代的公益基金會的社會設施,來幫助地方政府進行補貼。這些就是原始的福利機構,里邊所用的資金大多都是有民間的一些富人捐贈的,補助標準就是每當孕婦生一子,就給一石糧食。
這樣全面的社會福利,確保了宋朝人口穩定,在數量上也是突破了1.2億!
總結一下古時中國的人口獎勵政策,總而言之就是分土地,分糧食,免賦稅,免勞役,并且給予補貼,甚至單身男子找不到對象的時候,國家還管給發個對象,以此鼓勵生育。
放眼現在,國家放開“三胎政策”,可是現狀卻是青年人抵觸多生,甚至很多青年人選擇不生,這與孩子出生與之而來的壓力有很大關系。
現代社會,生一個小孩,最先面對的就是經濟壓力。隨著現在“內卷”趨勢的增加,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
粗略計算,生養一個孩子將他撫育成人,按照中等標準來說也需要花費上百萬的費用。
所以很多年輕人不敢生,不想生,生了也是養不起。不僅不能保障孩子的未來,也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還有一個問題,女性們也面臨著“職場歧視”。
往往已婚未孕的女性在職場上都面臨著不公的待遇,由于產假、哺乳假的必要性,許多職場婉拒已婚未孕的女性,甚至還有很多女職工在生育后工資待遇也有所下降。
如果將中國古代國家獎勵生育的政策放到現代,每出生一個小孩便獎勵帶薪休假、給予經濟上的補貼,“三胎”獎勵翻倍,對女性確保她們的工作待遇以及休假權利,相信面對這樣的福利,年輕人對生孩子的抵觸就會少一點吧!
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