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工齡,對于職工來說意味著從事工作的時間長短,也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對于社會的貢獻,因此工齡的作用其實是非常大的,至少可以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第一,對于公務員來說,可以享受提前退休公務員是少數可以享受提前退休的群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
工齡,對于職工來說意味著從事工作的時間長短,也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對于社會的貢獻,因此工齡的作用其實是非常大的,至少可以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第一,對于公務員來說,可以享受提前退休
公務員是少數可以享受提前退休的群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93條中明確規定了:
公務員工作年限滿30年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請,經任免機關批準,可以提前退休,領取養老金待遇。
甚至對于距離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公務員,只需要工作年限滿二十年就可以申請提前退休了。
公務員有這么好的政策,這讓很多人非常羨慕。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因為退休后收入下降比較明顯,同時體制內工齡較長的公務員相對工作壓力不大,因此很少有公務員會主動申請提前退休。
第二,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會更高
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我國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一直都是和工齡掛鉤的。
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之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后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干部職工工齡每提升一個檔次,退休工資就提高不少。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而在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以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算方式逐步和企業并軌,根據的是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每年個人賬戶儲存額×繳費年限)÷計發月數
可以看出,不管是基礎養老金還是個人賬戶養老金,都是和工齡有一定關系,工齡(繳費年限)越高,養老金才會更高。
第三、每年調整增加的養老金也更高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要連續第18年調整我國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目前我國的養老金調整是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相結合的方式,在掛鉤調整中,主要是與兩個因素掛鉤,一個是本人的基本養老金水平,另一個就是工齡了。
在與工齡掛鉤的調整方案中,又分為兩種:
一種方案是每年工齡對養老金調整金額的影響一樣,比如河北省2021年的調整中,明確退休退職人員按照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每滿一年每月增加1.32元(不滿一年按一年計算)。
還有一種是將工齡分為幾個區間,工齡越長每一年的價值就越高。比如吉林省2021年的方案,退休人員繳費年限25年以下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1.0元;繳費年限26年至30年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2.2元;繳費年限31年至35年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3.6元;繳費年限36年及以上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4.8元。
總而言之,不管是哪種調整方式,在養老金調整中工齡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的!
第四、帶薪休假的時間更長
在我國,工齡與帶薪假期的長短是有直接關系的。
根據我國《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的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所以不少的剛入職場的年輕人對于老前輩都很羨慕,每年休假都可以休息一個月了。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有兩點:
第一就是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比如你連續請了10天年假,那么周末是時間是不算在這10天內的。
第二就是職工在不同單位工作的時間,也可以計入工齡。不過這些工作時間需要有檔案記載、社保繳費記錄、勞動合同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證明。
第五,醫療期更長、病假工資更高
生病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對于不少企業職工來說,患上一些大病長期無法工作就存在會被企業辭退的風險,因此法律為了保護職工,規定了醫療期。
很多人對醫療期有個誤解,以為它是指生病需要治療的時間,其實醫療期指的是一段解雇保護期。我國的《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第二條規定,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
醫療期的長短與勞動者的實際工齡以及在本企業的工齡有關:
1、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2、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第六、病假工資更高
除了醫療期以外,部分地區的政策規定工齡對于生病后的病假工資也有影響,工齡越長病假期間的工資越高。
比如浙江省在《關于轉發勞動部《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的通知》中明確,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的病假工資標準如下:
1、病假在六個月以內,連續工齡不滿十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五十;連續工齡滿十年不滿二十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六十;連續工齡滿二十年不滿三十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七十;連續工齡滿三十年以上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八十。
2、連續病假在六個月以上,連續工齡不滿十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四十;連續工齡滿十年不滿二十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五十;連續工齡滿二十年不滿三十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六十;連續工齡滿三十年以上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七十。
第六,離職時的補償更多
現代社會,不管是主動辭職還是被單位辭退都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如果是企業方存在過錯,那么職工是可以索要經濟補償的。
按照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
關于離職經濟補償,有三點需要注意:
1、補償工作年限如何計算。工作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假如小李在A單位工作了6年7個月,那么被單位辭退后他可以索要7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2、補償工資標準如何計算。并不是按照被辭退那個月的工資水平,而是按照勞動者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3、工資標準存在封頂。如果勞動者的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那么經濟補償的標準也就只能是平均工資的三倍,同時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第七,遺屬的待遇更好
之前各個省份在企業職工的遺屬待遇方面都是各自為政,所以不同地區企業職工遺屬的待遇有高有低。
從去年開始,國家出臺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暫行辦法》,對企業職工的遺屬待遇進行了統一。
其中一次性撫恤金的發放金額,按照參保人員死亡時本省上一年度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基數,根據本人的繳費年限計算。
繳費年限不滿5年的,發放月數為3個月;繳費年限滿5年不滿10年的,發放月數為6個月;繳費年限滿10年不超過15年(含15年)的,發放月數為9個月;繳費年限15年以上的,每多繳費1年,發放月數增加1個月。繳費年限30年以上的,按照30年計算,發放月數最高為24個月。
可以看出,繳費年限越長的人員,遺屬的待遇就越好!
第八、失業金領取的時間會更久
我國各個地方的失業金領取標準不太一樣,一般都是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70%~80%來發放,至于失業金可以領取多久,那么就和工齡有關系了。
失業人員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累計繳費滿一年不足五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十二個月;累計繳費滿五年不足十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十八個月;累計繳費十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二十四個月。
需要注意的是:
1、重新就業后,再次失業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
2、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與前次失業應當領取而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并計算,最長不超過二十四個月。
從以上八方面可以看出,職工在生老病死上的待遇,都和工齡是息息相關的!歡迎大家轉發,讓更多的人了解!
劉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