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域鑒2019秋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將于10月21日至23日在長沙小天鵝戴斯酒店6樓大宴會廳(長沙市芙蓉區五一大道648號,湖南省文物總店對面)舉行,展拍同址,誠邀各界朋友蒞臨品鑒。域鑒2019秋季文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域鑒2019秋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將于10月21日至23日在長沙小天鵝戴斯酒店6樓大宴會廳(長沙市芙蓉區五一大道648號,湖南省文物總店對面)舉行,展拍同址,誠邀各界朋友蒞臨品鑒。
域鑒2019秋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
預展時間
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 9:00-19:00
拍賣時間
2019年10月22日夜場
秋實——域鑒之夜 19:00開始
2019年10月23日上午
寸紙——信札專場 9:00開始
咀華——書畫專場 時間順延
書香——古籍專場 時間順延
2019年10月23日下午
風雅——瓷器專場 14:00開始
比德——玉器專場 時間順延
墨舞——硯臺專場 時間順延
識古——銅雜專場 時間順延
能工——家具專場 時間順延
展拍同址
長沙小天鵝戴斯酒店6樓大宴會廳(長沙市芙蓉區五一大道648號湖南省文物總店對面)
網上預展及同步競價
域鑒APP、雅昌藝術網、藝典中國、聯拍在線、藝狐在線、雅鑒藝術網、易拍全球
精品預覽之瓷器專場
Lot.2 清·道光 粉彩五谷豐登碗
高:6.1;口:14;底:5.3;
此件清·道光粉彩五谷豐登碗,宮碗樣式,口沿、窗沿及足沿皆描金線,外壁四面開光,開光內繪制的是吉磬、如意、寶瓶、寶鼎、五谷、燈籠等紋飾,間飾金彩,有“五谷豐登”、“四季平安”、“吉慶有余”等寓意,開光間以繪粉彩折枝西番蓮紋飾,對稱工整,美觀大方。從開窗內的器物來看,這也是博古紋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每一面的瓶中都插了稻穗,則寄托了五谷豐登的吉祥寓意。整器工藝考究,紋飾繪制極為精細,需要極細心極耐心,才能制作出這樣一件繁復細膩,瑰麗典雅的精美瓷器。
乾隆八年十二月九日,傳旨唐英燒造一組時令膳碗,“外面俱燒五彩各色地杖,花樣各按時令吉祥花樣。碗內仍照外面花樣,俱要青花白地…”該組膳碗共八種紋飾,形制基本相同。清檔載其為“上元節用五谷豐登”。瓷器上燈籠紋和谷紋并不常見,該紋飾為乾隆首創。上元即元宵節,五谷豐登是一句美好的祝愿語,寓意一年好的收成。這是對天下蒼生的共同祝愿,是博愛。
Lot.16 清·光緒 青花海水云龍紋暖鍋
“大清光緒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高:17;肚徑:16;底徑:10.5;
此件清·光緒青花海水云龍紋暖鍋,帶蓋,內膽,圓口鼓腹,整器圓潤如球狀,蓋鈕宛如綴上一顆草莓,鍋身兩邊雙系帶鐵質提環,下承三角足。整器內外均施白釉,釉色潔白瑩潤,類玉似雪,撫之怡人。暖鍋外滿繪青花海水龍紋,底部為紋理工整的海水紋,藍白相間,龍身奔騰向前,須發刻畫極為細致,整幅畫面青花發色深艷明麗,圖飾清朗悅目,觀之使人心緒幽發,心情愉悅。
暖鍋,與溫鍋的作用相同,相當于現今的保溫鍋,下層鍋底,口大器深,用來裝熱水。中層是碗,作為內膽盛粥湯飯菜,然后擱在裝了熱水的底子上被它溫著;上面是蓋,蓋住碗口,這樣就可以達到很好的保溫效果。古人在飲食上頗為講究,從這件暖鍋便可窺見一斑,它既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巧思,又表現出其對飲食文化的重視,一杯一箸,一碗一鍋,都能彰顯出生活的儀式感。
Lot.17 清中期青花纏枝花卉紋大將軍罐(一對)
高:62;口:23.3;肚:35.5;底:31;
此對清中期青花纏枝花卉紋大將軍罐,帶原蓋,口沿微向外撇,直頸,腹鼓,垂足,體型高大威猛,氣勢逼人。整器青花發色清瑩透澈,深艷明媚,實在賞心悅目。寶珠蓋扭晶瑩呈翠藍色,蓋面滿繪纏枝花卉,花葉中綴滿星星點點,凸顯其紋理質地,邊沿則以藍地繪白梅。罐身滿繪青花纏枝花卉,底部則擁蕉葉紋,勾白邊,十分別致。
將軍罐,使青花用之于皇室,收之于窖藏,傳之于民間,暢銷于世界,雅俗共賞,被譽為中國的“國瓷”。它以釉下彩的工藝優勢和瓷畫的美學藝術價值,受到世人的珍視。
將軍罐在明朝嘉萬初創時期,是佛教寺院為裝殮僧、尼圓寂火化后所遺骨灰訂燒的專用骨灰罐。到了明朝末年,因為將軍罐的器型高大挺拔、豐碩俊美,器物外壁又可以用青花、五彩等多種手法進行裝飾,逐漸被人們當作擺置觀賞的陳設器。在清代后期至民國時期,將軍罐大量生產,其粉彩、單色釉及青花雙喜字罐與象耳瓶等一些器型,可以算得上當時婚禮嫁妝所必備之物。
Lot.33 清·光緒 黃釉水洗
“大清光緒年制”青花款;
高:8.2;口徑:11;肚徑:17;底徑:9.2cm;
此件清·光緒黃釉水洗,斂口,圓鼓腹,承圈足。器身遍施檸檬黃釉,色澤鮮亮,嬌嫩怡人。它是清朝瓷器尊貴的象征,不依賴于色彩華麗吸人眼球,脫去繁復紋飾來彰顯精美與技巧,如果紅釉代表的是紅日普照天下的華貴與蒼雅,黃釉所象征的則是皇家的威嚴與尊貴。紫禁城的重門打開,我們在里面看到的是皇家的一種明黃,如炙熱驕陽懸頂的光芒,令人無法逼視,其地位亦輕易不可撼動。
檸檬黃出現于清康熙年間,檸檬黃釉因色澤近似蛋黃色,故又稱“蛋黃釉”或“淡黃釉”,與蜜臘色、澆黃的釉色相比,顯得淡而簿,滋潤無紋片。康熙時釉黃微重,釉層透明。到乾隆時,因釉中摻有玻璃白,使釉汁混而不透,呈色嫩淡,多用于一色釉器,此件黃釉水洗是光緒年間制作,雖無前朝之大氣和精工,但依然保留了前朝器物的風采與光華。
Lot.40 清·光緒 粉青哥釉杏元貫耳尊
高:30.2;口徑長:11.5;寬:8.8;肚徑:19.5;底徑:12.2;
此件清·光緒粉青哥釉杏元貫耳尊,口呈四方,頸部飾雙貫耳,溜肩腹鼓,腹部前、后均有杏核狀凸起,為方正器身平添變化,下承方圈足。器身施粉青哥釉,釉面呈現出淡淡粉青,釉色青綠淡雅,清雅雋永,如碧水幽幽浮蕩,尤為撩人心魂。又兼以疏落有致的開片,紋理自然如天成,開片處泛著微微淺黃,真是美妙動人。
貫耳瓶器形仿古代投壺式樣,宋代開始,貫耳瓶就一直是貴族階層使用的物品,產品大多為皇族所壟斷。昔日的投壺在宋代已難覓蹤影,但貫耳瓶優雅的造型藝術已由早期的娛樂工具的主功能,變更成為了陳設器或瓷質酒器。功能上的變化也決定了它的使用對象與范圍,所從,從宋代開始至清代,貫耳瓶始終以它髙貴的身份,被歷代皇族保留了下來。貫耳瓶在清代各朝都有燒制,光緒一朝距今僅一百多年。清代瓷器自乾隆后質量一路下滑,光緒一朝是瓷器制作回光返照時期,在低迷了半個多世紀之后又迎來了一個小高峰,此時的清瓷頗有康熙窯的風采,故又有“小康熙”之稱。而光緒本人也在政治地位上曾試圖將晚清的衰敗回光返照一下,他主張變法,力圖使這個國家強大起來,他的一番壯志情懷似乎也能在此時的瓷業發展上可見一斑。
此件貫耳尊通體施粉青哥釉,釉色工藝極為出彩,光華流轉,穿越歷史的風風風雨雨,依舊散發出高貴典雅的氣質,歲月煙塵不能彌散它的美,它注定只能隨時間的沉淀而被賦予更多更深的價值,煥發出更加耀眼奪目的光彩。
Lot.55 清·光緒 青花礬紅加彩竹節六方賞瓶
高:59.5;口徑:16.5;底徑:16.5;肚徑:22.5;
此件清·光緒青花礬紅加彩竹節六方賞瓶,口呈六方外撇,仿佛一朵喇叭花綻開;長細頸,骨節分明,至下腹部如六面立方體,底承圈足。施釉勻凈明亮,嬌嫩如初綻的芳蕊,線條方而硬朗,生生融于釉質的嬌柔,一剛一柔,剛柔并濟,是此件賞瓶的內涵與氣質表現。施彩亦獨具風格,只見一條礬紅游龍追逐龍珠,身姿矯健,蜿蜒如山,悠然自得地穿梭于飄揚如旗的火焰當中。器身邊沿皆綴青花錦紋,作為隔斷,將天地分為兩邊,只見地面一派春和景明,鳥語花香,腹身六面均繪各色花鳥,或迎海高飛,或荷池捕魚,或飛躍孤山,或獨立石邊,或雙雙并肩,或孤立陸地…工藝精湛,畫工精細流暢,想象力豐富精彩,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這件六方賞瓶,造型上,它獨樹一幟,風格新穎;質地上,它剛柔并濟,調和有致;色彩上,它豐富多彩,和諧統一;工藝上,它包羅萬象,水準極高;畫工上,它精細流暢,細致生動。作為一件賞瓶,它的觀賞價值遠遠要超出我們的想象。
Lot.61 清·光緒 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大清光緒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高:37;口徑:9.7;肚徑:22.8;底徑:12.7;
此件清·光緒青花纏枝蓮紋賞瓶,口外撇呈喇叭狀,長頸,腹部滾圓如球,帶圈足。拍品器型周正,曲線優美動人,釉色如雪,質若美玉溫潤,撫之怡人。從上至下觀其紋飾走向,可見海水、如意云頭、蕉葉、回字、纏枝蓮、如意云頭、纏枝蓮、變體蓮、卷葉等多種紋飾,其中以纏枝蓮紋飾表現最為豐富,層層疊疊,回環往復,給人一種詩經的詠嘆之美,其青花發色亦是深艷明媚,奪人心魄,不失為一件極佳的藝術精品。
賞瓶因其外形俊秀、線條柔美、比例協調,深得清朝歷代君王的喜愛。其器形為雍正督窯官唐英“參古今之式,動以新意,備儲巧妙”而奉旨審定的款式。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專用于賞賜功臣,賞瓶成了玉堂春瓶的專指代稱。而在各類賞瓶之中,又以青花纏枝蓮紋為佳,其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蓮”代表“廉”,“青”“蓮”合在一起,包含著清中晚期社會的意愿,希望時政“清廉”的寓意。
Lot.66 清·乾隆 祭紅釉膽瓶
高:32;肚徑:15;底徑:8.8;
此件清·乾隆祭紅釉膽瓶,唇口,收頸,豐肩,溜肩弧腹,身鼓如球,底承螺旋紋圈足。此器弧線優美,美觀大方,瓶身滿施祭紅釉,釉色紅艷,華貴明麗,口沿帶一圈潔白的燈草邊,紅白相映,更顯端莊雅致。
祭紅是景德鎮的陶工在明宣德時期創燒的著名紅釉品種,釉色深沉,釉面光潤,釉中無龜裂紋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脫口,不開片。珍貴的祭紅釉極難燒制,河南的鈞瓷就有"十窯九不成"的說法,景德鎮的祭紅比鈞紅還要難燒得多,因此在民間,也流傳著一種說法,叫“千窯一寶”也就是上百爐的窯火中,才能得到一、兩件祭紅。“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晝精心合,一樣搏燒百不同。”此膽瓶比例協調,線條流暢優雅,曲婉的弧度好似舞動的腰肢一般曼妙無比,而這華美的釉色,則如一位身著祭祀禮服的宮廷仕女一般從歷史的塵煙,向我們緩緩走來,訴說那幽婉動人或蕩氣回腸的故事與傳奇。
Lot.68 清·乾隆 粉彩觀音像
高:32.7;底:10.4;
此件清·乾隆粉彩觀音像,細眉如柳葉,眼瞼下垂,丹唇未啟笑容先露,面相慈祥和藹,頭頂紅色頭紗,身穿白衣,衣襟上繪墨色竹紋,應和的是觀音所居之處紫竹林,是其身份的象征。胸前飾彩色珠鏈,系蝶結,下擺衣領皆綴纏枝錦紋,里面襦裙為藍地繡菊紋,衣紋線條柔美,優雅大方。觀音一手持書卷,一手結法印,端莊而立。如此精細的做法,實不多見,除了細部的講究,整體造型上也比例得當,神態優美,仙風裊裊。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愿,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民間對觀世音的信奉也非常之廣泛,幾乎無人不知觀世音,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人們對觀世音的信奉不僅是寄托心愿與祝福,漸漸地演化成一種對于佛教文化的崇拜與信仰,如今的宗教,與其說是為了許愿,更多的是從中修行學習至高無上的佛法,達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Lot.72 清·康熙 青花釉里紅錦雞紋罐
“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款;
高:15;口徑:16;肚徑:20.5;底徑:11.8;
此件清·康熙青花釉里紅錦雞紋罐,帶蓋,直口,短頸,腹身鼓圓,底部承圈足。釉質瑩潤,遠觀如白玉一般潔白無瑕,器身頸部綴釉里紅回字紋,飾青花釉里紅錦雞紋。青花發色淑麗清雅,勾勒出山石的形狀,錦雞收羽獨立,淡淡紅暈浸染著絨絨羽毛。山石旁有梅竹相倚,梅枝秀麗,朵朵泛紅,竹枝瘦骨,平生出風貌清秀的竹葉而來。
青花釉里紅瓷工藝成就極高,一度享有至高的美譽。它不僅名貴,而且更富文化內涵,青花釉里紅藝術瓷是素雅與艷麗的和諧統一。藍色幽深或清遠,紅色凝重而華貴,或濃汝淡抹,或寫實寫意,都意境深遠,巧奪天工,這正是中國儒、釋、道以及伊斯蘭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體現。正是這種極為難得的工藝,才將這件青花小罐的豐富內涵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