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Lucy輕一度創作立場聲明:個人經驗互相交流。本文分2個部分,1是購買過程,2是騎行小白的一點心得建議。第一部分是個人經歷,所以過程性描述比較多,沒有耐心看我直接說結果:捷安特的li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Lucy輕一度
創作立場聲明:個人經驗互相交流。
本文分2個部分,1是購買過程,2是騎行小白的一點心得建議。
第一部分是個人經歷,所以過程性描述比較多,沒有耐心看我直接說結果:捷安特的liv平把alight24速,加頭盔、鎖、擋泥板大約2400塊錢。
第二部分是騎行、肌肉放松、知識擴充建議,包括控速、騎行褲購買、避免摔車風險、拉伸按摩、書籍購買等。
1.我買了輛2000塊錢的公路自行車。
(1)因為疫情,我選擇騎車上下班
單位到家的距離是15公里。
三八節有半天假,我騎了1個半小時,30公里給自己慶祝。
說遠不算遠,不堵車的時候,開車30分鐘就到了。
暑假和寒假不堵車,但此外的10個月,通勤挺費勁的。
我不會開車。
坐公交車的話,我得6點20出門才能躲開早高峰。共享單車+公交+共享單車,1個小時能到。
晚高峰躲不開,有一天我是2個小時才到家。
坐地鐵的話,通勤時間百分之九十八是1個小時:騎車+地鐵+騎車。
我先生開車送我,我得半道兒下來自己走4公里。這4公里太堵,他送我就是我們倆一起遲到。
真的,上個班兒跟長征似的,滿眼辛酸淚。
我是從2020年春天開始騎車上下班的,是騎——共享單車。
當時因為疫情,不太想坐公交。而且當時由于大部分人是彈性工作,公交車的間隔時間一度達到了40分鐘。早上6點半站在空無一人的街上整整40分鐘,真的,哎。
然后我就開始騎小藍和小黃了。
那,真不開玩笑,鐵人三項比這個項目我可能也能進決賽。
我后來覺得這樣也挺好,至少不用等車,不用堵車,不用因為不可預計的時間損失風險而感到沒有安全感。一個小時就一個小時唄,雖然時間是一樣的,但是我至少還得到了運動啊。
但是,遇到刮風的天氣,北方春天多愛刮風啊,然后我想買個“山地車”。
(2)店長告訴我2000塊錢的車是不行的
我當時不是想買山地車,而是我只知道山地車比一般自行車快。從小沒有任何運動基礎的我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公路車(能變速的)這件事。
然后我去了迪卡儂。
這些車都這么高啊?我騎不了的吧?我們先生說你試試,你175騎不了,那還有騎的了的女性嗎?
對不起,我們倆給其他身高的女性道歉。
后來我沒有在迪卡儂試車,一是因為當時對“高座椅”有恐懼,二是大家看起來都好忙,我也不知道會不會買,讓人家幫我把車抬下來有點不好意思。
于是我將這件事放下了。
有一天下班的路上我看到了捷安特的門店。
不過這個店離我單位比較遠,于是我就搜了單位門口的一家,午休過去看了看。
店主或者店員,分不清,反正就他一個人,顯得非常專業,問我用圖,通勤距離。他說你這個距離已經遠遠超過了自行車代步的范圍,他介紹了一輛車給我,售價是6000多。我只記得價格,功能什么的沒有印象了。因為不懂。
我問,這么小的座椅硌屁股不?
他說,這得按照你的身高、腿長來調整,不會感覺難受的。
我問,這么窄的輪胎容易爆胎不?
他說,這胎壓比汽車都高,不下雨天出去一般不會爆胎。
我問,騎這種車危險不?
他說,最危險的是你的習慣。比如你肯定愛右手按閘,但是如果這樣做非常容易摔車。我可以幫你把左右手的閘線換掉。
我問,大風天這車蹬的動不?
他說,起風的時候你就能感覺到這車有多棒了。
我問,那我這個距離你說多久能騎到?
他就開始算快速路的距離、外環線的距離還有市內繁華區域的距離。
我很相信他,但是我沒買。
希望大家能理解一個小白怕被騙的心情。
(3)買車了,在另一家店
我當時其實已經十分動心了,而且6000說多其實也不算太多,自行車也不算是易耗品。但是我還是想多問問。
我問了有騎行愛好的朋友,大家說價格這事兒不一定,主要是按你騎行的總公里數來算。
你會天天騎嗎?
其實冬天很難騎的。
過兩天,我下班路上去了另一家捷安特。
我說我沒騎過公路車,想找一輛代步,老板給我推薦了這輛粉色的liv。
我對性能毫不關心,先問,有全黑的嗎?
哈哈哈!
我問,能改閘線的左右手嗎?
回答,可以。
我問,有問題管修嗎?
回答,每3個月來做一次保養和打氣兒,不要錢。
我問,我還需要買什么?
回答:車燈和鈴鐺是送的,得買頭盔、鎖。
我問:這車速怎么調啊?
回答:上加下減,你左手的速度就別變了,右手放在四五速就行。
我問,沒有擋泥板不是一身泥?
回答:下雨本來就不能騎。再說也不好看。
我問:能裝嗎?
回答:行。
我說開票吧。
就這樣,我有了人生中第一輛公路自行車——為城市道路而生的自行車,我人生中第一次體驗到不被包在鐵里的速度感。
風吹過臉的感覺真是太棒了。
當然,車子騎出去20米就掉鏈子了,哈哈哈哈。我人生中第一次給自己上鏈子。
騎太多很有可能變成閃電消失不見的
2.騎行心得和小白水平的建議
(1)別太快
我一段時間一直最高速起步,包括上坡,根本不能很好地運動公路車的變速優勢。
于是,膝蓋開始疼了。
股四發力太多(這不是屁股不懂得用力的問題)。
別太快的意思是,因為剛剛開始嘗試,一切都美妙極了,比如轉彎的那種離心感,無風天氣速度起來自己給自己制造大風的感覺,但其實通勤是日日要經歷的,差不多即可。尤其是紅燈那么多,不懂得變速,不懂得控制速度,身體自己吃虧。
(2)硌屁股?
一開始的確硌屁股,我為此買了騎行褲、車座子。一年后,不硌得慌了。而且我不用車座子也不穿騎行褲。
并不是移植了假肢,就是不感覺難受了。
剛開始我深受困擾。
個人的體會是,調整坐姿,讓腰臀肩適應一種新的運動體態需要時間,身體和車子磨合吧。
我讀到過教人給車fit的帖子,我是覺得不適合我這種小白。也許過兩年換車的時候我真搞一把fit。
(3)必須放松肌肉
2種方式,一是按摩,二是拉伸。
按摩是泡沫軸、人手、筋膜槍、筋膜球這種。
拉伸是指拉伸股四,類似瑜伽的體位。
不然膝蓋要出毛病的。
我自己的柔韌性比較好,腰沒出過問題。但對于脊柱靈活度差的值友建議進行脊柱靈活度的伸展。
(4)書籍是我們進步的階梯
除了書,其實專業性比較強的帖子、公眾號我覺得都有用。但不需要認為“你達不到所以不配干啥啥啥”。
特別是那種說你上鞋鎖那就不叫騎公路車的。
我知道必須性,也知道好處,只是七點的城市公路,機動車把非機動車道占的連個狗都跑不過去,上鞋鎖真的很耽誤時間。
還有以前有人說你30多歲做運動無論如何也比不上年輕人的。
我覺得鄙視是我們進步最大的敵人。
(5)其他裝備
其他裝備如氣筒、車油、車鈴鐺、車架子由我先生提供,并且他還承擔了日常對車進行保養、清洗和打氣兒的工作。
在此代表我自己向郭先生致以十二萬分的敬意。
(6)著裝
之前穿過小店的和禧瑪諾的褲子,現在就穿一般的leggings,甚至是普通的運動褲。建議透氣性好的。
怎么呢?
我前兩天穿著靴子出去,為了酷。
結果身上汗不多,全都刮干了,然后襪子濕透了,鞋墊也濕透了。
靴子是皮的,不透氣。
面罩是必須的,尤其對于女孩子來說,除了防止飛蟲,還可以避免風俗太快吹走臉上水分。
騎行鏡也要買,一是怕太陽,二是怕蟲子,我的是迪卡儂的。
手套我有迪卡儂的,也有網上小店賣的騎行手套。還是得帶。特別是掉鏈子的時候,真的,你太需要手套了。
好像忘了說騎車多久能到單位。暑假的話,38分鐘,平時45分鐘。區別在于機動車給不給母門留條路。
春天來了,愿你在路上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下一篇預告:頸椎自我保健指南。
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