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之前夏日酷暑,頂不住車內的炎熱感,給自己的特斯拉ModelY貼了車膜,PDD買的康得新S70+SS30,也給大家做了分享,買的人還挺多,那個店的銷量都翻了幾倍了。先說下后續體驗,持續使用了三個多月,這套配置晚上看得都很清楚,貼膜留下的水
前言
之前夏日酷暑,頂不住車內的炎熱感,給自己的特斯拉Model Y貼了車膜,PDD買的康得新S70+SS30,也給大家做了分享,買的人還挺多,那個店的銷量都翻了幾倍了。先說下后續體驗,持續使用了三個多月,這套配置晚上看得都很清楚,貼膜留下的水波紋小氣泡都消失不見了,夏天的時候行駛體感會稍涼,但依舊擋不住太陽暴曬。
那次消費后,我也對拼多多買車膜多了幾分信任,家里還有臺比亞迪漢要貼膜,同事新購入了降價后的特斯拉Model 3要貼膜,在拼多多上繼續買了套S70+SS15,和一套“龍膜 暢悅80+15”給車上貼,都是在700元上下的價位。為啥龍膜打了雙引號,因為貼膜后我發現這套膜不對路,但我也測試過,來和值友們分享一下,先上訂單截圖。
兩款車膜官網信息
KDX S70+SS15 貼比亞迪漢
前檔和我之前貼給Model Y的一樣,S70,KDX官網信息可以看到這款屬于頂級系列,3mil厚,隔熱參數都標的很漂亮,之前就提到,有風評說這款膜是國產對標威固的VK70產品。但VK70我自己沒體驗過,到沒到那個份上,我沒有結論。
側窗后擋是SS15,也就是透光率15%左右的深色膜,透光率低過SS30,標稱的隔熱率更高,但膜顏色深,夜晚相對觀察受影響更大。同樣屬于KDX的頂級系列車膜。
龍膜暢悅80+15貼特斯拉Model 3
雖然結論來說,我發現最后貼的龍膜不對路,但還是聊聊官網的暢悅系列。
龍膜分為線上款和線下款,現產的暢悅80型號為ELT 80,2密爾厚度,總隔熱來到了42%,是龍膜的拳頭產品,不想買太低端,不想花很多錢買高端,大家的購買傾向就來到了暢悅系列上,以其售價和參數來看,是龍膜的性價比之選。與上面的KDX金屬膜不同,正宗的暢悅系列是陶瓷膜,理論上對于車內電子信號傳輸更友好。
PDD上賣便宜龍膜暢悅的,型號都寫的是Air 80,并不是ELT 80,AIR80是老款龍膜暢悅的型號寫法,龍膜官網還有一篇型號的解讀官方說明。
我在購買前看了龍膜的這篇說明,下意識以為幾百塊廉價的龍膜暢悅都是老款不能走官方渠道,所以在PDD和閑魚這些平臺銷售,下定決心購買,要說最后我翻車,自己有疏忽,龍膜肯定也是有鍋。
車膜參數測試
這次買來車膜貼兩個車之前,我專門借了一個車膜測試儀和找了一個厚度測試儀,來對車膜情況進行測試,車膜測試儀可以測到車膜的可見光透過率、紫外線阻隔率和紅外線阻隔率,一定程度反映了車膜的隔熱性能,而厚度儀則是對車膜厚度進行檢驗,要知道中高端車膜扎實的用料體現在厚度的增加,雖然不能說車膜絕對就是越厚越好,但常規車膜厚度1.5~2mil,中高端車膜厚度為3~5mil。
車膜測試儀,可以看到0點正常,車膜在無測試時,可見光透過率100%,紅外和紫外阻隔率0%。當然,這個車膜測試儀是非常簡易的設備,也沒有計量校準過,個人對其絕對準確性抱有疑問,主要看相對的測試效果。
TMI的厚度測定儀,最高精度為0.1μm,0點為-0.1μm。當然厚度儀是以mm為單位,而車膜的厚度是以mil密爾為單位,1mil=0.0254mm
“龍膜”暢悅80+15測試
“龍膜暢悅80”,實測厚度為0.0829mm
龍膜暢悅15,實測厚度為0.0824mm。可以看到,這兩個厚度都高于2mil,這是因為車膜還有一層保護層,實際貼到車上時,要撕掉保護層,不同車膜的保護層厚度也不完全相同,我認為車膜保護層在0.03mm左右是比較合理的數值,相當于1mil多一點,所以“龍膜暢悅”實測厚度達到了2mil。
“龍膜暢悅80”,測試下來紅外和紫外阻隔率基本是拉滿,我估計是因為陶瓷膜吸收的原因,所以數值初期會特別高,光透過率測試結果為76%,也比較接近原廠標定的80%。
“龍膜暢悅15”,可見光透過率為17%,紫外和紅外阻隔率同樣是基本拉滿,毫無疑問,也是陶瓷膜。
KDX S70+SS15測試
KDX S70,厚度測量為0.0991mm,明顯厚過2mil標稱的“龍膜”,如果假設其保護層稍薄,那應該是達到了3mil的標稱厚度。
側后擋的SS15,厚度要明顯低于S70,不像兩個“龍膜”厚度基本保持一致,這個厚度情況讓我懷疑其要么是保護層打薄,要么是厚度不到3mil,無論是哪種情況,從我這里看來,這款膜都有些許水分。
來看車膜測試儀,S70在紅外和紫外阻隔率兩項上拉滿,但可見光透過率只有64%不到,要知道我國前擋最低要求是70%,目前沒聽說誰家貼膜被車管所查了,但如果有檢查較勁,那么這個可見光透過率可是不合格,但還是提一句,偏低不排除是我的儀器誤差和車膜有些褶皺。
來看SS15,測試儀測到的透光率與標稱基本一致,紫外阻隔率表現最佳,唯一的99.9%,紅外阻隔率低,我倒認為這是金屬膜性質的正常體現。
總結一下參數測試效果,兩款車膜我推算厚度都達到了標稱數值,KDX的S70和SS15確實更厚,但SS15的厚度表顯我要打個問號。然后車膜測試儀其實沒什么大用,是個膜一測數據都非常漂亮。
我們講隔熱率,理論上的最大數值=(1-可見光透過率)*可見光占比+紫外阻隔率*紫外光占比+紅外阻隔率*紅外光占比,如果根據這公式和測試儀測到的數據算,阻隔率都要70%以上甚至于80%以上,完全是胡扯的數據,這是因為隔熱效果是隨時間衰減的,不能通過這個測試儀算,我覺得你們如果在貼膜店看到這個測試儀,就應該忽視它,它測什么膜都頂呱呱。
車膜貼后效果
KDX
前擋貼上S70的比亞迪漢,從外看稍微有一些隱私性,駕駛位看得不是那么清楚~
白天從車內往外看,還是比較清楚,我自己開Model Y前擋也用這個,夜間稍微有些防眩光效果,不會導致夜晚視線不好。
側擋選擇的SS15,深色膜私密性很好,從外面基本看不到駕駛和副駕駛,因為透光率太低了,出于安全考慮,選擇了前端開小窗。
白天效果如圖,個人建議貼15透光率的膜還是開小窗好,安全第一位,顏色還是很深的。開小窗有些降低顏值,但是保證夜間行車的安全。
“龍膜暢悅”
前擋貼“暢悅80”的Model 3,可以看到高透光率的效果對比還是很明顯的,從前擋可以清楚看到駕駛位和副駕駛位,側面證明S70透光率偏低。
前擋在地庫看出去的效果,基本感受不到車膜的存在。
側窗的“暢悅15”,同樣能看到明顯的深色效果。
從第二排透過側窗去看,顏色明顯變深,但整體清晰度問題不大。
怎么發現“龍膜”不對路
從車膜貼好的視覺效果和體感隔熱來講,我都沒發現車膜有什么問題,這個“龍膜暢悅”也沒有任何的異味和起泡,參數和顏色也沒感覺到明顯異常。但是逛了次1688,我發現這個膜不對了。
1688明確有商家賣膜,寫明仿原廠,具體銷售品類和PDD銷售的型號完全匹配,我問了句賣家,爽快告訴我就是仿品,但是參數相同,這也和我自己測試結果一樣。這類1688店還有威固和3M膜銷售,其所售型號也和廉價PDD店鋪完全匹配,其情況不言而喻了。
賣家賣膜一卷前擋按最貴的800元計算,一卷30米,一張前擋橫裁不過1.5米,那么夸大算車膜的成本價也就40元,何況店家進貨價格不一定需要800,瞬間感覺翻了大車。
1688上也可以找到KDX S70的銷售鏈接,店家口頭承諾說是正品,售價也看起來正常許多,我個人觀點是國產車膜沒什么可能有fake,畢竟要造仿,弄進口品牌利潤空間和銷售前景好多了,國產好多消費者本身都看不上,更別說仿了。根據1688售價折合每前擋橫裁,理論最高成本價是230元,對比PDD售價,賣家有明顯利潤空間,但不像上面“龍膜”那么離譜,想想我下次車要貼膜,都考慮在站內號召大家搞個1688團購了。
車膜購買的個人建議
先發上我的訂單截圖,來給大家分享下這次買膜的具體價格,“龍膜”屬于翻大車,車膜加上物流大概率不到100塊,貼膜手藝費算150的話,可以說是爆虧的。KDX膜根據1688價往高了算,可能膜+物流有個400塊上下的成本,加上貼膜人工費,賣家也有利潤空間。
實事求是講,雖然這個“龍膜”產品肯定不對路,但是用起來也感覺不到有什么問題,這也是我為什么說車膜是暴利行業,但明知其有梗,那不如更低的價買不知名國產品牌了,價還要便宜,畢竟印個龍膜標不也是成本。
然后KDX車膜,我覺得這個零售價,還算是幾百塊買個國產品牌貨的膜吧,畢竟我沒發現這個牌子有仿品。
站內近期還有個國產牌子叫山由SANYOU,價格也算很低,如果我下次貼國產膜,很可能考慮。
如果對車膜來源沒那么清楚,要貼品牌膜,我建議還是京東途虎,都上品牌了,還是弄個安心。
尾巴
以上就是我本次關于車膜的個人分享,感謝閱讀,期待下次交流~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