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龍紋是明清家具上的主要裝飾之一,明清家具上不同形式的龍紋雕飾歸為“三停九似”類、蝙龍類和菱龍類三大類。——屈峰《明清家具上的龍紋雕刻類型與技法》故宮博物院前言前不久,馬未都先生在個人短視頻平臺上,發了一條自己逛潘家園古玩市場的視頻,視頻里馬
龍紋是明清家具上的主要裝飾之一,明清家具上不同形式的龍紋雕飾歸為“三停九似”類、蝙龍類和菱龍類三大類。——屈峰《明清家具上的龍紋雕刻類型與技法》故宮博物院
前言
前不久,馬未都先生在個人短視頻平臺上,發了一條自己逛潘家園古玩市場的視頻,視頻里馬老自己說現在已經很少逛潘家園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潘家園的古玩市場非常熱鬧,有不少人在潘家園淘到了寶貝。
北京朝陽一大爺退休愛上古董收藏
作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張大爺退休之前是紡織廠的一名普通工人,上班的時候那是兢兢業業,沒有什么特殊的業余愛好。上世紀八十年代,張大爺到了退休年齡,和廠里的其他老工人一樣,選擇了光榮退休。
退休之后的張大爺閑暇時間多了起來,慢慢地在朋友的帶領下,張大爺喜歡上了古董收藏,經常去潘家園或者是琉璃廠溜達。不過張大爺很克制,他去潘家園很少出手買東西,基本上就是看別人討價還價,順帶著學一些古玩的知識。
廢品站“撿漏”2把破椅子
在當時那個年代,除了潘家園這樣的地方之外,不少人在廢品收購站里也能發現“老物件”。張大爺也除了去潘家園外,有的時候也去廢品站,一次他路過一家廢品站,看見有人拉著一車的“廢品”去賣,車上有廢舊的書籍,還有一些木質的破舊家具。
其中有兩把椅子成功吸引了張大爺的注意,倒不是因為張大爺識貨,只是張大爺感覺這兩把木椅子的材質挺不錯的。雖然已經有些破舊,還有的地方已經散架了,但是這兩把以及整體結構還是挺完整的。張大爺想的是修好了可以給家里添置點家具,修不好劈了當柴燒也不錯,于是就把這兩把椅子用很低的價格收走了。
29年后拍出2300萬的“天價”
椅子拿回家后,張大爺的妻子還埋怨張大爺收了“破爛”回來,修好了擺在家里也是占地方,而且家里現在都燒煤,當柴燒都沒地方燒去。不過張大爺不以為意,拿出工具一番折騰之后,這兩把椅子還真讓他給修好了,這椅子上有龍紋的雕刻,而且椅背和扶手的前端都出頭,這種椅子在明清時期很常見,就是懂行的人們常說的“官帽椅”。
兩把椅子修好后也沒使用過,一直放在家里不常用的角落里,一直到老張的孫子結婚要在北京買新房。一家人都為買房的錢發愁,老張幫不上忙只能干著急,他跟幾個老朋友說起孫子買房的事情,當時有人開玩笑說老張當年撿的椅子要是古董很值錢,賣了就能給孫子買房了。
別人是開玩笑可老張聽到心里,回家就讓兒子找人鑒定一下這兩把椅子,老張的兒子并沒放在心上,但是架不住父親的催促,最后還是拍了照片發給北京嘉德國際拍賣公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快得到回復,有專家要上門鑒定,經過專家鑒定這兩把“破椅子”是明末的,材質的黃花梨的,學名叫是“雕龍紋四出頭官帽椅”,而且經過修復在一次拍賣會上拍出了2300萬的“天價”。
總結
張大爺沒想到,自己當年在配品站“撿”到的破椅子竟然拍出這么高的價格,還真讓他“撿漏”了。其實“雕龍紋四出頭官帽椅”能拍出這么高的價格,跟當時收藏圈“明清家具”熱有關,這個價格絕對是一個特例。
【參考資料】《明清家具上的龍紋雕刻類型與技法》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