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某著名拍賣會2022年6月香港-中國紙鈔專場里,有這么一張似鈔非鈔令人感到熟悉又陌生的票引起了眾多錢幣收藏愛好者的注意。據介紹,這是一張我國第五套人民幣1999年版的單面正面100元設計圖稿。設計稿這張設計圖稿雖然只有正面,但我們可以看出
在某著名拍賣會2022年6月香港-中國紙鈔專場里,有這么一張似鈔非鈔令人感到熟悉又陌生的票引起了眾多錢幣收藏愛好者的注意。
據介紹,這是一張我國第五套人民幣1999年版的單面正面100元設計圖稿。
設計稿
這張設計圖稿雖然只有正面,但我們可以看出,與我們現在流通的人民幣非常相似了,頭像及位置、國徽行名、水印等防偽標識、面額、尺寸、盲文等要素與流通鈔幾乎無差別了。說明這張設計圖稿已不是手繪稿的初始階段了,而是制版用防偽鈔紙印刷的審核圖稿了,已具有流通人民幣的絕大部分要素,即使不是票樣,但是已明顯屬于國家機密件了。
如此機密的稿件究竟是如何被流出到市場進行公開拍賣的,個中的因素確實耐人尋味!
看到這張設計圖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票樣。
縱觀各大拍賣會,只要是中國紙幣專場,就必然有票樣亮相,且常常貫以“稀奇”、“珍貴”等身份,被捧上價值的高度。近些年來,票樣可以說成為人民幣收藏的一個新的熱點。
那人民幣的票樣究竟是什么東西呢?為什么會讓眾多藏友趨之若鶩,紛紛被俘虜?
什么是票樣
票樣,也稱樣票、樣張、樣本票。人民幣票樣是指我國在發行新版人民幣時,為了使相關部門熟悉新版人民幣的面額、圖景、花紋、顏色等特征,預先印發的人民幣樣本。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統一印制。在幣面上加蓋“票樣”(或“樣本”、“樣票”、“樣張”)和“樣幣”字樣,并按規定程序和手續分發各分支行存檔備用,不準流通!
人民幣票樣原來管理并不是很嚴格,除了央行分支機構存檔外,商業銀行、公安機關等相關執法部門也有票樣存檔,而硬幣就更松懈了,還向收藏市場發行過精制樣幣。后來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嚴禁人民幣票樣流入市場。并規定票樣全部由上一級人民銀行支行管理,商業銀行等機構要用到票樣,需要申請,而且領發和保管必然進行分類各要素登記,責任到單位及個人。
如此的嚴格規定,票樣應該是難以流入到市場的,但為何卻頻頻高調亮相于各大舞臺呢?那么人民幣票樣是哪里來的呢,是如何流入到市場呢?
1、來源于宣傳及防偽的需要進行派發。
我國前三套人民幣發行時間都僅相隔7年,密集發行,種類多雜,在信息并不發達的年代,這套幣剛了解沒有熟悉透而下一套幣又來了。為了讓廣大人民進行熟悉及流通辨認,人民幣票樣幾乎成為不可或缺的防偽、辨認的工具,在大街小巷宣傳隊、銀行門口等地方張貼宣傳,甚至派發。
2、來源于國外回流
在70-80年代期間,國家在很多外交場合中都會贈送票樣、硬幣樣幣(后來以精制套硬幣為主)等給外國貴賓,因此國外擁有的人民幣票樣數量比國內為多見的主要原因。而拍賣會上的票樣很大一部分是國外回流的。
3、來源于相關部門、機構、工作人員。
十年動蕩時期,有效管理受限。之后國家優化資源配置,實行機構重組,商業銀行與人民銀行在撤并潮中對票樣管理存在漏洞,而導致相應部分票樣流出。
這或許就是為什么市場上會出現各種版本的人民幣票樣的主要的原因吧。
而對于人民幣票樣而言,這張第五套人民幣99年版的設計圖樣就更顯珍貴了,單單從印刷數量上就非票樣可比了,確實也配得起78000港幣的成交價。其實我們對成交價并不是很關心,它是怎么流出來的才是重點!
我們能理解前三套人民幣的樣稿流出來是因為早期種種原因造成的,而這張是現在仍在流通中的第五套人民幣99年版設計圖稿,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