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年10月份,各類蔬菜價格集體上漲,菠菜比肉貴,讓廣大消費者直呼吃不起。但是,生姜,卻面臨滯銷局面。生姜滯銷:地頭收購價從每斤5塊跌到5毛在山東省昌邑市的生姜種植基地,種植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當地一畝生姜需要1000多斤姜種,按照今年年初的
今年10月份,各類蔬菜價格集體上漲,菠菜比肉貴,讓廣大消費者直呼吃不起。但是,生姜,卻面臨滯銷局面。
生姜滯銷:地頭收購價從每斤5塊跌到5毛
在山東省昌邑市的生姜種植基地,種植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當地一畝生姜需要1000多斤姜種,按照今年年初的價格,大約需要5000元。棚架、棚膜、農藥、化肥大約需要將近10000元,如果是流轉土地種植,還需要1500元左右的流轉費,再加上播種和收獲的人工費,每畝成本在2萬元左右。如果按照每畝15000千斤的產量計算,收購價要達到每斤1.3元才會保本,低于每斤1.3元,種植戶就會賠錢。
據媒體報道,近幾天有多個產區陸續出現了滯銷情況,比如湖北省英山縣有100多萬斤,河北省正定縣有10多萬斤,都沒有商販去收購,而這還只是其中被報道出來的。
大多數農戶表示,生姜雖然價格很低,但還是賣不動,自己只能將生姜留在地里,等待有人來收購再進行采挖。
據一畝田產地端工作人員反饋,今年整個市場上生姜就是走不了量。從產地來看,去年地頭收購價4元左右一斤,最高5元,今年地頭收購價通貨只有5毛一斤。價低滯銷,大量生姜依舊賣不出去,拉不出去。而市場上各大中型批發檔口,走量也很慢。
其實,生姜滯銷,不僅僅是今年的特例。
生姜價格大概形成了一個波動的圈。2014年,生姜價格達到頂峰時期。2015年末至2016年初出現大面積滯銷,產地以及市場端都同今年情況相似,地頭收購價幾毛錢一斤。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波動上漲,上漲態勢一直持續到2020年,2020年11月全國批發價達到每斤7元的高點。今年,生姜再次出現滯銷,價格跌至谷底。
跟風種植產量大增卻滯銷,生姜到底怎么了?
今年生姜再次出現滯銷。這與多地生姜豐產有關,最根本的問題,依舊是供需關系。
據一畝田大數據顯示,8月份到11月份,2021年生姜供應量一直維持在去年供應量的2倍左右。(下圖中,藍色實線為今年生姜供應量,虛線為去年生姜供應量。)
目前,我國生姜主產區包括山東、河北、遼寧、湖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北等。主要種植品種分為北方大姜和南方小黃姜。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生姜種植面積320萬畝左右,此后種植面積逐漸擴大至2020年的428萬畝,6年間種植面積增長33%左右。
雖然種植面積在逐年增加,但是生姜產量并未同步增加。2017年-2019年生姜產量反而連續三年出現了下滑現象,其中2018年和2019年山東、河北主產區降雨偏多、姜瘟病害集中爆發,導致生姜畝產下滑。連續三年產量下滑,是2020年末生姜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
此外,2020年生姜出口數量增加、姜農惜售供應減少和種植成本的上漲,也成為價格高漲的重要原因。
2020年的生姜價格高峰期,刺激了生姜種植戶擴大種植。今年,在生姜生長的關鍵期,雨熱條件良好,今年的生姜又是一個豐收年。種植面積擴大,畝產量增加,生姜總產量增加,因此,上市時期,生姜再次出現了滯銷局面。
種植戶應該怎么辦?
在農產品領域,某一個品類的產品普遍豐收,并不意味著好事。尤其是對種植該作物的農戶來說,豐收并不意味著豐產,反而代表著作物的低價與滯銷。
目前,一畝田行情大數據顯示,全國多個批發市場各個品類的生姜普遍呈現滯銷狀態,一級精品貨批發價在1.3至2元一斤之間,較去年同期7元一斤的全國批發均價相比,可謂是“跌倒谷底”了。而且產地大量生姜走不出去,種植戶們都心急如焚。
在此,一畝田平臺觀察員提醒廣大種植戶,在生產經營時,要從以下幾方面規避風險,找路徑拓渠道,不僅把菜種好,也要把菜賣出去,實現豐產豐收。
一,從種植選品時就要防范種植風險。姜是高產作物,價格處于高位,就容易吸引主產區和其他地區擴大種植面積。就像前文提到的“姜你軍”漲價波動區間。一定要關注主產區行情,理性規劃種植。
二,今年生姜滯銷,已成既定局面。如果不著急用錢,并且有條件(姜窖)允許存姜,可以暫時儲存起來,暫時挺過這段低迷行情。在等待期間,價格高時審時度勢,該出手時就出手,拒絕惜售。貨多提前有序出貨;貨量少便靜等時機。最好是有序分批出售,在行情不確定時,留下補平差價的空間。
三,及時通過一畝田這類農產品交易電商平臺了解各個市場行情,及時根據行情調整自己的銷售方案。同時,還可以通過一畝田電商平臺,開拓不同銷售渠道,不僅考慮餐飲行業,也可以考慮加工、出口方向。通過多種渠道解決銷路難題。
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