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上下五千年001 開天辟地的神話 002 鉆木取火的傳說 003 黃帝戰蚩尤 004 堯舜讓位 005 大禹治水 006 神箭手后羿 007 商湯和伊尹 008 盤庚遷都 009 姜太公釣魚 010 奴隸倒戈 011 周公輔成王 012 國人暴動 013 驪山上的烽火 014 囚車里的人才 015 曹劌抗擊齊軍 016 齊桓公九合諸侯 017 愚蠢的宋襄公 018 流亡公子重耳 019 晉文公退避三舍 020 弦高智退秦軍 021 崤山大戰 022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023 伍子胥過昭關 024 孔子周游列國 025 勾踐臥薪嘗膽 026 范蠡和文種 027 墨子破云梯 028 三家瓜分晉國 029 商鞅南門立木 030 孫臏龐涓斗智 031 張儀拆散聯盟 032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033 孟嘗君的門客 034 燕昭王求賢 035 田單的火牛陣 036 屈原沉江 037 藺相如完璧歸趙 038 廉頗負荊請罪 039 范雎的遠交近攻計 040 紙上談兵的趙括 041 毛遂自薦 042 信陵君救趙 043 李斯諫逐客 044 荊軻刺秦
根據中國歷史年代順序表可知中國共經歷了十四個朝代。分別是禹建立的夏朝、商湯建立的商朝、姬發建立的周朝、嬴政建立的秦朝、劉邦建立的西漢和劉秀建立的東漢、魏晉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分分合合,朝代也在這歷史的長河中頻繁更替。每個朝代創建者開國首先確立的就是具有創建者美好寓意的“國號”,也就是我們說的朝代。朝代名稱的確定主要根據族部或聯盟名稱、創建者原封號或爵位、封地名稱、宗族關系及寓意吉祥這五個因素。
中國有5000年歷史,這種說法由來已久,流傳甚廣,似乎是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若是細細推敲,會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厘清這些問題,對于客觀認識中國歷史,有很大幫助。
一、有文字記載的傳說時代
“5000年歷史”,其第一層含義當是5000年的文明史。如果說歷史,中國當然不止5000年。從中國大地發生農業革命算起,距今也有快10000年了。所以,5000年歷史,指的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時間,確切來講,是從黃帝時代開始算起。
(人文初祖:炎黃二帝)
所謂的進入文明,有兩個最基礎的標準:一是有城市,二是有文字。
那么,按照這兩個標準,黃帝時代進入文明了嗎?
根據《史記》記載的黃帝傳說,是符合這個標準的。當然,前提是這個傳說是真的。
關于建設城市,《史記》有這樣的記載:
“北逐葷(xing)粥(yu),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其中的“邑”字,就是建造城市的意思。
關于文字的創造,一般認為是黃帝命大臣倉頡所造。《呂氏春秋》有這樣的記載:
“奚仲做車,倉頡做書。”
《淮南子》也說:
“昔者倉頡做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倉頡造字)
當然,正如我反復強調的,這些故事只是傳說,內容荒誕不經,難以用常識去理解。只能解釋為:這些創造是那個時代的人們通過不斷實踐,共同形成的智慧。而我們的祖先在追憶往事時,都歸結到了黃帝的名下。
這些都只是一種合理的猜想,要證明在那個時代確實出現了城市和文字,必須要有考古發現的證明。
荒誕不經的 歷史傳說,最后被考古發現證明是真的,這種事也不是沒有出現過。《荷馬史詩》中關于所記載的特洛伊城,在上個世紀初,就被一個德國商人組織的考古隊發掘出來,這是當時轟動世界的大事。
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關于夏朝的歷史,我們可以稱之為有問文字記載但尚未被考古發現證明的歷史。
關于夏朝歷史的記載,最權威的當然還是《史記》。《史記》中記載的夏朝歷史,擺脫了傳說時期的荒誕不經,顯得規整而嚴肅,并且司馬遷列出了詳盡的夏朝帝王的世襲表。這說明,司馬遷當時看到的夏朝史料應該是非常詳盡的。
(大禹,夏朝的開創者)
遺憾的是,至今沒有考古發現證明司馬遷的記載。1996年,我國開始實施夏商周斷代工程,關于夏朝的建國時間,這一工程的結論是大約是公元前2070年。
但是,我們可以提出一個以此類推的旁證,大大提高了《史記》中關于夏朝記載的可信度。這個旁證就是《史記》關于商朝歷史的記載最后被考古發現證明是真的。
(甲骨文)
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發現了刻有文字的甲骨,后來經過學者的努力,陸陸續續發現的刻有文字的甲骨攻擊154600塊,經過研究,這些都是商代的文物。甲骨上刻的文字也逐漸被破譯證明。證明了《史記》記載的真實性,當然更加證明了,在商代中國出現了文字。
(河南安陽殷墟)
1928年,在河南安陽,考古學家發現了商朝都城的遺址,這就是關于盤庚遷殷的記載中的“殷”都。考古學家在這一遺址中,發現了大規模的宮殿和城市,大量的青銅器和甲骨文,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商朝存在的真實性。
(殷墟復原圖)
既然《史記》中關于商朝的歷史記載,被考古發現證明是真的。那么,可以以此類推,司馬遷在寫夏朝歷史的時候,態度必然也是認真嚴肅的,他肯定看過了我們沒有看過的史料,才能相對詳細地構建出夏朝400多年的歷史。
我們期待跟多的考古發現,證明這段記載的真實性。
三、結論
在先有的材料下,我們可以對這個問題作出較清晰的結論了。
1、我國有文字記載且被考古發現證明的文明史,是從商朝開始的,距今大約有3400多年。
2、我國有文字記載但是沒有被考古發現證明的文明史,是從夏朝開始的,距今大約4000年左右;
3、我國從傳說時代開始的文明史,距今大約5000年。
如果你是個高中生,我真是為你們頭疼。
1記哪些時間點,是個方向問題。如何記是個方法問題。方向與方法否重要。但方向更重要。
你已經知道尋求方法,但我希望你知道哪些時間要記,哪些可記可不記,哪些不必記。
比如,中國古代史,只需要記住幾個大的朝代起止點,能夠換算世紀,能夠與西方歷史對應起來就可以了。
2任何的學習,在最初的時候,都是感性的生記的。歷史時間這東西,本應該是你初中三年已經解決了大部分的一個問題。欠賬總是要還的。你說我初中時候就不愛背,高中有什么技巧沒,有,但是你一點知識基礎都沒有的話,方法也很難實操。
高中階段,側重理解記憶。再現歷史過程,歸納歷史事件。比如辛亥革命。你要理順其主要事件,記住必要的時間點,搞清楚其他事情的先后順序即可。
1894年,孫中山,夏威夷,興中會,革命派興起。
1905年,同盟會,東京。意義。
1911年4月黃花崗起義。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民國元年。
1912年2月,清帝退位。
1912年3月,袁世凱上臺,成為大總統。
這些時間,大部分是生背的。如果,只允許你背一個時間點,你背哪個?其他的,明確順序就可以。
至于,哪些必背,哪些不用背,就不是三言兩語的問題了。
從時間順序上來寫,主要是如下順序:
先說戰國時期,有四大名將,其中兩個都出身于秦國,比如王翦,白起兩人,這兩個在分別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諸侯列國只要是聞聽這兩個人,幾乎都是聞風喪膽。白起是不世出的戰神,王翦王賁父子蕩平天下五國。而趙國出了李牧、廉頗兩位戰將,這兩位偏向于防守,當然并不是他們不懂進攻,只不過他們所處的位置以及所在的國家現狀,使他們只能做防守的準備,李牧戍守邊界防止匈奴入侵,兵力有限的情況下,還做過一次主動出擊;廉頗則因為趙國的實力,而在與秦作戰時候,可以維護國家本錢(軍隊),所以多半防守,而不是進攻,減少消耗。
漢朝武帝時期,有衛青、霍去病這兩位彪炳史冊的將軍,無論是衛青掃蕩王廷,還是霍去病封狼居胥,對維護漢王朝的邊境穩定都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后人將這兩位名將并列“衛霍”。
唐朝的李靖,徐茂公,薛仁貴等也是,不過位列名將的話,則李靖當仁不讓,李靖具備運籌帷幄的將帥之才,其兵法韜略后被人編入《李衛公兵法》中,可見其出神入化的指揮能耐。
南宋岳飛,在整個國家都在持續潰敗的過程中,他堅定地進行抗金活動,持續收復失地,曾經一度恢復舊土,因為朝廷不支持,導致他的“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愿望成為泡影,雖然如此,而他卻成為歷代頌揚的名族英雄。
明朝徐達,位列武臣第一,死后封王。徐達的北伐戰爭,在歷代以來,是少有的從南至北取得勝利的義軍將領。在明朝開基立業的過程,他的戰爭指揮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清朝當然首推多爾袞了,在掃蕩天下的過程中,他受任為難,迅速統一天下,奠定了滿清統一天下的格局和基業,拋開那些滿清統治者對他的官方評論不談,這些功績難以抹殺。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歷代比較著名的軍事戰將。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