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坐落在會館街38號的商船會館始建于1715年,作為魔都建設最早、面積最大的同業會館,它的落成比上海正式開埠還要早128年,最完整時占地近20畝,號稱“極締造之巨觀”。
始建于1918年的榮宅是上海灘保存最完好的大花園洋房之一,?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民族資本家,巨富“榮宗敬”的故居。
原上海總商會建于1916年,建筑面積3800㎡,是近代民族工商業發展與商會歷史的重要見證。
始建于1924年的武康大樓,建筑面積為13148㎡。是上海的首座外廊式公寓,最為人稱道的是其獨特的三角造型,以及那些濃縮在建筑表面的經典設計,水泥仿石墻面、三角窗楣、古典山花......展現了濃濃的法式風情。
不偷其燭 不是成語。“不燭”結尾的成語有:無幽不燭。
無幽不燭成語拼音:wú yōu bù zhú
成語解釋:黝暗處無不被照亮。比喻明察隱微。
成語出處:《晉書·元帝紀》:“陛下明并日月,無幽不燭,深謀遠猷,出自胸懷。”
成語繁體:無幽不燭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成語例子:唐·李白《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圣君垂拱南面,穆清而居,大明廣運,無幽不燭。”
一名居士而已,唱念佛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跟宗教局有什么關系?除非發生了非法行為,才會引起宗教局乃至公安局的注意。
謝邀。
唐代國力強盛,交通發達,對外實行開放的政策。文宗大和八年(834年)二月,朝廷下詔包括泉州在內的福建、嶺南、揚州蕃客,“宜委節度、觀察使常加存問”,要求對其“除舶腳收市進奉外,任其來往通流,自為交易,不得重加率稅。”朝廷在廣州專門設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唐代的泉州港是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之一,發展迅速的海外貿易引起了唐朝政府的重視。此時,盡管朝廷沒有像在廣州那樣在泉州設置市舶司,但卻特設了“參軍事四人,掌出使導贊”,以專門管理海外往來的使節和海外貿易。這種開放優待的政策,推動了海外貿易的發展,大批的海外商人、傳教士、使者相繼云集泉州港。
五代時,閩國王審知割據福建成偏安小朝廷,實行保境安民政策,使東南一隅之地,相對比較安寧;同時,為鞏固政治地位,增強經濟實力,積極開展海外貿易,“招徠海上蠻夷商賈”,盡去繁苛。由于戰亂,此時的閩國與外界的陸路交通幾乎斷絕,只有依靠海路出入,這一時期福建的海上交通與貿易有進一步的發展,北有甘棠港,南有泉州港,承擔與外界的交往。朝廷除了在福州設榷貨務外,為發展泉州的海外貿易還設置了主管市舶的“榷利院”,并設海路都指揮使和轉運使等職官,鼓勵泛蠻夷的船戶,“發蠻舶”到海外販運物貨,以收其利。泉州開元寺出土的南唐保大四年(946年)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落款署名有“軍事左押衙充海路都指揮使陳匡俊,榷利院使劉拯。”主管保護航線安全的海路都指揮使和主管市舶貿易的榷利院,鼓勵公平買賣,拓展商業活動,對泉州港的發展有特殊的貢獻。
4月19日,尊勝寺發布公告,已正式開放
尊勝寺始建于隋代,至今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因地處五臺山古代朝山必經之地,故稱五峰咽喉。
唐代藝鳳元年,印度佛陀玻璃尊者朝臺(朝拜五臺山傳統稱朝臺)至此親見文殊菩薩現圣,于是返西域奉請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梵本,并譯成漢語,奉旨敕建寺院于此。
尊勝寺為五臺山面積第二大的佛教叢林。共有350間殿堂,玉佛五尊、樟木大佛五尊、彩塑佛像三百九十余尊。
尊勝寺因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而被全世界尊為“尊勝法門”的祖廳。寺內建有銘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的宋代經幢,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尊勝寺建筑上的磚雕精細,工藝較高。
寺院坐北向南,寺前東西兩側各建一座下層磚券洞上層木構建筑的樓洞,洞下是上五臺山的嶺凹通道。兩樓洞之間的東側,立有一座磚建牌樓,三門三樓,中門較大,磚券洞上的樓頭建筑,為仿木結構形樣,雕有飛檐。
碑樓的券口、立面上,有紛繁的磚雕作裝飾。過碑樓,嶺凹通道南側有觀間殿、藏經樓、毗盧殿、五文殊殿。
藏經樓是一座二層建筑,左右兩側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