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戴明先生管理十四條原則的思維深度和思想前瞻性讓我嘆為觀止,這些思想是戴明先生幾十年前提出來的,但是放到現在,其依然是組織管理之金科玉律。
ISO9001七項管理原則中的領導作用和標準第五章提到的領導力到底如何理解,如何實踐,其實全部藏在這14條管理原則之中。強烈建議組織各級管理者,特別是高層管理者有必要深刻地理解和實踐這14條管理原則。
這一階段是管理理論最初形成階段。
其間,在美國、法國、德國分別活躍著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師,即"科學管理之父"——泰羅(F.?W.?Taylor)、"管理理論之父"——法約爾(H.Fayol)以及"組織理論之父"——馬克斯?韋伯(M.?Weber)。
泰羅重點研究在工廠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著作是《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科學管理的理論要點具體包括: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此必須配備"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們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對工人的激勵采取"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
工人和雇主雙方都必須來一次"心理革命",變對抗為信任,共同為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努力;把計劃職能同執行職能相分開,變原來的經驗工作方法為科學工作方法;實行職能工長制;在管理控制上實行例外原則。
泰羅的追隨者們依其理論進行了動作與工時等效率問題的研究;傅勒還首先提出領導的權力要與員工共享,而非加諸于員工,并把這個想法叫做參與式管理。
????法約爾的理論貢獻體現在他的著作《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1916年)當中,他從四個方面闡述了管理理論:企業職能不同于管理職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分工、職員與職權、紀律等管理十四條原則;
管理五要素問題,其中,關于管理組織與管理過程職能劃分理論,對后來的管理理論研究具有深遠影響。?
????馬克韋伯則主張建立一種高度結構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他認為這是對個人進行強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達到目標、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確性、穩定性、紀律性和可靠性方面優于其他組織。
好就業。
隨著物業管理的市場化和專業化,人們不斷地從物業管理中得到日益盡善的服務。培養專業人才是物業管理發展的關鍵,需要大量專業人才。
現代物業管理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大多數學生未畢業就已與企業簽約。很多學生畢業兩年已升為主管、畢業五年成為片區經理。差不多有1000畝左右
第一階段:1949年到1978年為傳統社會管理體制形成鞏固階段。
第二階段: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到1992年為傳統社會管理體制趨于解體階段。
第三階段:1992年黨的十四大到2002年為現代社會管理體制奠定基礎階段。
第四階段:2002年黨的十六大后為現代社會管理體制自覺構建階段。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