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現在,問世不久的智能音箱產品逐漸走過第一個初期的探索階段,入場的各家企業逐漸有了各自的定位和打法。4月20日,騰訊終于也要發布自己的印象產品--騰訊聽聽音箱,BAT也終于在智能音箱領域再次碰頭,正面較量。
目前,語音交互這個賽道已經足夠擁擠。百度DuerOS最先發力,隨后陸續跟進的有阿里的Aligene和騰訊的小微,而思必馳的DUI、京東的Alpha以及小米水滴平臺也緊隨其后推出。如果再加上老牌的科大訊飛、云知聲,以及加上創業公司里的Rokid等,已經有超過10家語音開放平臺局促在這一賽道里。
這對于創業者無疑是個好事,因為開放的平臺將大幅度降低硬件創業者的門檻,他們只需要對產品進行打磨,接入到以上的平臺中,就能得到一款中規中矩的產品。難點在于,應該挑選哪一家平臺?
在考慮這一問題時,包括技術、成本、內容、生態等多方面的因素都應該列入衡量范疇。
目前, 語音識別技術已經不再是語音開放平臺的門檻,對于語音的識別率各家平臺都有比較不錯的表現;因此,一些曾經的邊緣技術成為了新的考核點,例如聲紋識別、多輪語音交互等。
成本也是很多創業公司的最終關注點,除了本身使用平臺的成本外,已知的很多語音開放平臺,包括百度DuerOS和科大訊飛,都有著對于硬件創業者在資金和供應鏈上的一些扶持。
內容是目前智能音箱產品新誕生的需求點,目前,國內線上音頻版權的爭奪日益加劇,而智能音箱如果想給消費者一個優秀的體驗,避不開對其能夠上線內容的深究。從這一角度看,騰訊和阿里的開放平臺在技術上或許不如百度和科大訊飛優秀,但內容上有足夠的底氣。
當然,創業者還可以自研語音交互系統,不過筆者認為,這是最不明智的選擇。目前國內智能音箱創業公司中,Rokid是為數不多自研語音系統并將這一系統開放的公司。不過作為一家智能音箱公司,Rokid的口碑還不錯,但作為語音交互系統而言,Rokid在行業中就非常不起眼了。
把適合自己做的事情做好,而把其他工作交給"大腿",或許才是智能音箱創業公司應有的態度。畢竟,在智能音箱領域已經談不上藍海了,而自己究竟能分多大一杯羹還是要有點數的。
當然,想要真正打造一款"爆款"智能音箱,需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們也將在2018年6月14日,在億歐"智能+新商業峰會"同期舉辦的"AI消費產品峰會"上,邀請相關企業負責人進行圓桌討論,針對智能音箱產品和行業進行深刻解讀與分享。
何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