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現如今,腸鏡檢查大有取代“萬能白開水”的架勢。何出此言?原來很多人身體出現一些小毛病去醫院看看,很多時候醫生會建議做個腸鏡檢查。
而且在平時生活中,Na姐經常能聽到 “胃不舒服?不如去醫院做個腸鏡檢查看看”“腸胃不舒服嗎?要不要去做一次腸鏡”諸如此類的對話。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腸鏡并不是萬能的,并非所有人都適合做腸鏡檢查。
腸鏡是常用的一種檢查大腸及結腸內部病變的診斷方式,可以發現腫塊的大小、形態、部位、活動度等,也可以發現早期病變,或者切除早期癌灶,既可用于診斷,又可以作為治療的儀器。
腸鏡檢查的直接好處,在于對結腸病變進行早期診斷,達到降低結腸癌的發生概率的目的。科學研究表明:定期做腸鏡檢查,可以降低40%-60%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而且,腸鏡檢查的適應癥非常廣泛,除了篩查結直腸癌,還可以用于檢查結腸炎、大腸息肉等腸道疾病。
一般來說,腸鏡檢查的步驟是:將一支直徑在1cm左右的彎曲醫學儀器,通過肛門插入直腸,醫生通過攝像頭可以結腸和大腸內部的情況。
很多人以為腸鏡檢查很恐怖,因此從心理上就對腸鏡檢查很抗拒。不過,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定期體檢的重要性。
專家建議,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容易對腸道產生不良影響,引起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等癥狀,如果腸道不適的癥狀反復出現,應及時做腸鏡檢查,查明病因。
此外,對于50歲以上人群來說,無論有沒有出現腸道不適癥狀,都應該至少5-10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然而,腸鏡的好處這么多,卻不是人人都適合做腸鏡。
第一,急性腸炎、放射性結腸炎、嚴重缺血性疾病等人群不適合做腸鏡,因為腸道因發炎存在水腫、充血等情況,腸壁組織比較薄,順應性不好,做腸鏡容易出現腸穿孔的情況。
第二,女性月經期和妊娠期不適合做腸鏡,月經期和妊娠期體質本來就比較弱,做腸鏡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對月經期的女性來說可能造成婦科疾病,對妊娠期的女性來說容易影響胎兒健康。
第三,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的人群,以及高齡人群、身體極度衰弱的人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適合做腸鏡,容易出現對檢查不耐受的情況,對心肺功能造成損害。
第四,腹腔內廣泛粘連、腸腔狹窄等人群不適合做腸鏡,否則可能撕裂粘連帶、系膜或腸壁。
第五,肛周膿腫等肛門或直腸存在化膿性炎病的人群不適合做腸鏡,以免出現肛裂,加重疼痛。
第六,多痰、飽胃、呼吸道梗阻、急性呼吸道感染等人群不適合做腸鏡,容易引起窒息。
大部分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并治愈,結直腸癌也是如此。如今,隨著癌癥早期篩查的科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腸鏡檢查。
由于結直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很多人等到身體出現嚴重不適去醫院檢查時,已經到了晚期。
因此,對于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瀉、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的腹部腫塊、不明原因的中下腹疼痛等人群來說,應及時進行腸鏡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做腸鏡之前要跟醫生如實說明自己的身體情況,以免給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然而幸運的是,結直腸癌發現越早治愈率越高,早期結直腸治療后的5年生存率能達到90%以上,其中腸鏡檢查“功不可沒”。
很多人把腸鏡檢查“妖魔化”,其實只要用科學的態度看待,把目光放長遠,為自己的健康著想,腸鏡檢查其實沒有傳說中那么可怕。謠零零計劃2021春節醫路守護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上海發布最新數據:癌癥患病率3% 5年生存率年均增長1%》.中國新聞網.2020-04-16
[2]《專家建議:胃腸鏡體檢 該查別拒絕》.甘肅日報.2017-05-26
[3]《無痛腸鏡和普通腸鏡有什么區別?哪些人不能做腸鏡?》·大湘網.2018-04-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