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導讀:此為自駕環(huán)中國D31天 ,出行線路: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臺懷鎮(zhèn)--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城,行程:130.7公里。參觀五臺山香火最旺的寺廟——五爺廟、五臺山地標性建筑大白塔以及五臺山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
早晨六點起床,自助早餐以后,去參觀五臺山香火最旺,名聲最大的寺廟--五爺廟。
五臺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臺懷鎮(zhèn),我們又處在五臺山風景名勝區(qū)的核心區(qū),所以只要步行就可以了。
八點鐘到了五爺廟,在呈四令型的院落里面,香客摩肩接踵,參天古樹下禪香繚繞,環(huán)顧四周,主建筑只有文殊殿、五爺廟、五爺戲臺和僧舍。
文殊殿坐東向西,外觀兩層為歇山頂,最初建于明代萬歷四十四年,殿內(nèi)下層供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觀音菩薩,每尊塑像高約三米。
因殿內(nèi)還供著萬余尊三寸高的泥塑貼金小佛像,又名萬佛閣。
維修中的五爺廟
作為配殿的五爺廟創(chuàng)建于清代,坐北面南,殿內(nèi)塑五尊龍王及王母、雨的坐像,民國六年(1917)重修時,殿頂改成了歇山頂,增建了殿外前庭,五爺廟顯得小巧精致、別具一格。
五爺廟戲臺
五爺廟另一個名字是龍王殿,傳說龍王弟兄五人,這是其中的老五,故稱五爺,專管五臺山的耕云播雨。據(jù)說,佛、菩薩本來是不看戲的,可是五爺喜歡看戲,故在龍王殿對面修建一座戲臺,這也是五臺山唯一的一座戲臺,專門給五爺唱戲,請他及時賜雨,保證歲歲造福百姓。
五爺廟面積雖然不大,只有2040平方米,但因為內(nèi)有五爺而名播遠近,香客盈門,我們?nèi)サ臅r候正在維修,似乎并不影響燒香拜佛。
四塊“有求必應(yīng)”匾額
遠遠地看到文殊殿二層側(cè)面掛著四塊“有求必應(yīng)”的匾額,可能正因為五爺是“有求必應(yīng)”的,所以大多數(shù)人是沖著五爺廟"有求必應(yīng)"這塊金字招牌去上香求財?shù)摹?/p>
來自正版免費圖片
傳說五臺山為香火最旺的名山,而五爺廟為五臺山許愿最靈的廟,求財、求官、求事業(yè)的包括還愿的人流在廟里廟外涌動,叩拜祈福的場面真是壯觀。
早早的,香客已經(jīng)擠滿整個院子,一排十幾米長的坐墊上,善男信女們有序地跪拜上香。
據(jù)說上香時間很有講究,除每月農(nóng)歷初一或者十五可以燒頭香以外,其他時間早上4點--7點為好。拜佛之前先燒香,香火越旺靈氣越大,有網(wǎng)友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允許燒香了。
許愿最多可以有3個,愿望實現(xiàn)以后還要還愿,所以五爺廟掛滿了 “有求必應(yīng)”“感恩神恩、五爺恩澤”的還愿銅匾。也有人說如果是求愿則不用還愿。
其實,文殊菩薩是智慧的化身,他的精神在于教導人們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俗話說,求神靈不如求自己,只要平時多行善事,定能逢兇化吉。又說,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話又說回來,凡人又怎么能無欲無求呢?
因為五爺廟規(guī)模很小,只用了半小時,參觀結(jié)束以后,又去參觀五爺廟隔壁的五臺山地標性建筑--大白塔。
大白塔位于五臺山五大禪林之一的塔院寺內(nèi),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擴充建寺。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橫列的殿院和禪堂僧舍組成。
據(jù)佛教史籍記載,臺懷鎮(zhèn)大白塔的地底下,藏有釋迦牟尼的舍利,佛舍利是釋迦牟尼的象征,因而最受佛教徒敬仰。由于臺懷鎮(zhèn)有靈鷲峰和佛舍利,因此,歷代以來,朝廷和佛教信徒紛紛于臺懷鎮(zhèn)及其附近修建寺廟,使這里形成了佛寺鱗次櫛比、寶塔如林的五臺山佛教中心區(qū)。
牌坊
先走過這道木牌坊,此為明萬歷年間所筑,玲瓏雅致。
很遠就能看到這座特別顯眼的白塔,其規(guī)制與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類似,北海白塔塔高35.9米左右,而這座白塔高達56.4米,加上塔基等通高75.3米。全部用米漿和石灰砌筑而成的實心寶塔通體潔白,方圓搭配,造型十分優(yōu)美。
山門
這里是巍峨的山門,遠遠聽到大白塔上懸掛的200余只悅耳動聽的風鈴叮當作響。
可以說,大白塔既是五臺山的象征,又是朝臺佛教信徒的心中偶像,是中國建塔史上的一項偉大成就,也是中國塔式建筑中少見的珍品或孤例。
殊像寺和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羅睺寺一起,并稱五臺山五大禪林,因寺內(nèi)供奉著文殊菩薩而得名。它創(chuàng)建于東晉(公元317-420)初年,唐代(公元618-907)重建。
來到殊像寺參觀時,正好有團隊的導游在講解,據(jù)導游介紹,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與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華山并稱為四大佛教名山,佛教徒認為,臺懷鎮(zhèn)是文殊菩薩現(xiàn)靈說法的主要場所,佛經(jīng)中所說的文殊菩薩與其一萬眷屬也居住在臺懷附近。
大文殊殿
寺內(nèi)最著名的建筑是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的大文殊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重檐九脊歇山頂,是五臺山臺懷中心區(qū)最大的殿宇。殿內(nèi)正中佛臺上供奉的文殊騎獅塑像,高近十米,是五臺山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
導游說,很多人都知道的五臺山“蕎面頭文殊菩薩”,指的就是殊像寺中的這尊塑像。傳說文殊的頭像最初不管用什么材料都做不好,有一天寺廟里面和尚在用蕎麥面做饅頭,突然外面天空電閃雷鳴,出現(xiàn)一個菩薩的頭,面點師傅迅速以手中的蕎麥面,按照天上的菩薩的頭像捏了一個,放在文殊的身段上正適合,應(yīng)該是文殊菩薩顯了真容,才把這神像塑成。還說五臺山文殊和尚的頭像基本上都是從殊像寺出去的。
大文殊寺
大文殊寺牌樓
參觀完殊像寺以后剛好十點,這兩天我們車子就停在大文殊寺隔壁,由于正在維修,也沒能參觀,倒是看熟了牌樓上的對聯(lián):佛雨潤臺山拜文殊悟真諦,梵音繞禪院仰天智得慧心。
五臺縣目前共有寺廟四十七所,臺懷鎮(zhèn)及其附近就集中了三十所,十二點半從臺懷鎮(zhèn)出發(fā),去距縣城三十公里處參觀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兩座木結(jié)構(gòu)建筑佛光寺和南禪寺。
318省道路面很好,基本都是下坡,車子也不算少,限速七十碼,由于彎多坡陡,很多的彎道要求司機鳴笛。
今晚入住忻州市定襄縣城。
(未完待續(xù))
馬夕一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