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小鎮做題家”這個詞火了,一般說的是那些出身小城,擅長應試,進而通過高考躋身知名大學。可是在此之后,不少人卻發現人生的走向越來越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對生活越來越失望,于是聚集在豆瓣小組里互相慰藉,或者成立了“985廢物引進計劃”。
一般用來描述高分低能那些人,或者當初分數很高,越混越矬的人。
不過用“高分低能”來直接解釋實在是太廉價了,就我個人所見,能力這玩意是流動的,太多人三十多歲也一文不名,然后突然間就牛逼的不行了;也有人畢業前幾年甩同學好幾條街,越往后越矬,到最后不能看了。
而且這些年也目睹太多身居高位的豬,能力和水平都非常差,既不高分,也不高能,但依舊混得很好,而且這類人還不少。
還有不少人性格內向,按理說是“性格弱點”了,可是現實世界里這類人當中的牛逼人越來越多,且不說科技行業里內向型的人才天生有優勢,我還見過幾個頂級銷售和私募基金經理也是內向型的。
所以說吧,也不能一概而論,咱們應該聊聊對人影響最大的因素。
我玩《文明》的時候,就有個感觸,出生點位就決定了后續很多的發展方向和風格,我們看歷史的時候也明顯有這種感覺,資源稟賦,交通情況,糧食產能等等,這些因素直接決定你后續該怎么發展。
港口城市比如上海,沉寂千年但是一旦北美貿易興起,他也就直接上位了;香港處在廣州港的外延,天生差不到哪;處在紅海和地中海中間的蘇伊士,沒修運河那會兒就已經很繁忙了。哪怕很多城市處在沙漠里,但是如果它正好位于交通要道上,照樣能混得很不錯,甩其他城市一大圈。
人也是一樣的,出生家庭影響后續發展這事就不多說了,事實上每個人一生中有好幾次重新選擇點位。
差不多背景的人,處在不同的位置,完全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咱們這里說的不是那種生下來是富二代,所以前途一片光明,而是說,相同的一個人,處在小城市和大城市結果完全不一樣,相同城市里,去私企和去當公務員也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位置對人的影響超過我們自己的想象。
“位置”不僅影響前途,而且影響想法和觀念,甚至生活態度也跟著變,我們經常說的“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有一部分確實是富人們的觀念牛逼,還有一部分完全就是他成為富人后,自覺地那么思考。
如果把人分成以下四種:
S:最頂級高手;
A:正常高手;
B:普通人;
C:腦子不正常的人。
我有個感觸,S級只要環境相對公平競爭,就是牛逼人,比如李彥宏在美國已經過上了富裕生活,后來抑制不住內心的沖動回國創業,百度現在給人的感覺很尷尬,跟BAT當中另外兩個沒法比,不過我畢業那會兒百度絕對是非常牛逼的存在。如果他一直待在美國,當然沒法跟現在比,但是在那邊做社畜也能混得非常好。
再比如這兩天鬧得沸沸揚揚的那個清華姚班畢業生,他就算不去谷歌,也能通過業余搞點事輕松月入五萬,他就是S級的,學啥都很快,基本干啥都能混得比正常人強。
但是絕大部分人屬于A或者B,而A和B是互相轉換的。
因為這兩種人之間差距并不大,一個正常人,被安排到一個高挑戰高壓力的環境中,不斷被指派舒適區以外的工作,持續幾個月不明顯,如果持續幾年,能頂得住的話,這個人會強悍到難以想象。有些人才智平庸,但是考上了985,也是在高中階段找對辦法稍微PUSH一下,潛力爆發,B變成了A。
相反,如果一個人,本來很牛逼,名校畢業,各項成績好的不得了,前途無量,畢業后被安排去天天填表格打掃衛生,如果他自己不想著改變,幾年下來也只能算個“填表達人”。
再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大學英語八級,畢業后再也沒咋用,不要懷疑,十來年后跟個高中生也差不多。
而一個連普通話都說不利索的福建人,跑到國外十來年,如果他不是躲在唐人街或者法拉盛不出來,他的英語水平要完爆當初的八級高手,相比于大學,環境對人的塑造更持久更有決定性。
而且是環境改變人的思維,思維會進一步改變境遇,反過來再改變思維。
我當年入職我們公司的時候,碰到一個哥們,他北航畢業后回到老家,進入了當地的聯通。當時這個選擇還是很讓人羨慕的,畢竟從此有編制了。不過此后的幾年跟一場噩夢似的,公司利潤在下降,部門里的人為了一丁點肉絲搶得死去活來,一個小部門五個人還分成三派,三年間工資不但沒漲,還在降,最后忍無可忍,三十歲終于決定北漂,用他自己的話,反正生活不可能更糟糕了,為啥不冒一步險呢。
相比較而言,北上深的天花板直插天際,大家也沒空窩里斗,每個人都活在極度焦慮中,就像每年都要高考一樣不斷往出榨自己的潛力。
但是這地方又是一個接一個的圈,“環境”對人的影響也在這里,你自己單打獨斗到最后也有個上限,你需要依賴別人提拔你、對你賦能,你也需要搭別人的快車,事實上我們一般說的“環境”,就是周圍的各種人對你的影響。
我看脈脈上不少人在那里抱怨自己的領導就是一頭豬,不知道這頭豬怎么混到百萬年薪去的。
這種情況不排除這個員工沒領會到自己領導的真正能力,不過也可能是他領導確實是頭豬,只是加入得早,正好碰上公司大爆發,項目組變成部門,部門升級成產品線,當初那個項目組的人全成了產品線骨干,豬也被吹了起來。
而且這些豬一個個地位無比堅定,因為就算他們是豬,只要不犯錯,他們當初的老領導也會護著他們,因為領導也需要多年追隨自己的堅定支持者。
大家一定要有個常識,越下層越是自由競爭,講的是規則,越往上,越是熟人社會。甚至打個王者榮耀,他們頂級段位那些人互相也都認識,因為段位越高人越少,越容易變成熟人社會。他們互相之間的關系不只是同事或者生意伙伴,更是多次博弈后衍生出來的“熟人關系”。
有點像你去辦點什么事,需要先預約,寫申請,等審批。但是如果你的段位很高,對方的領導跟你很熟,或者想跟你很熟,可能這些事都免掉了,直接把相關責任人推給你,一個禮拜的流程可能半個小時就解決了。由小及大,可能別人需要幾年才能搞定的事,在一些大佬那里也就分分鐘的事,只要他愿意出手。
“馬太效應”也是這樣發揮效果的,你能力越強,幫你的人能力也越強,到最后是指數倍的強。
如果你不幸加入了一個倒霉的不斷收縮下沉的部門,或者下沉的圈,整體而言,你最好的結局也不會更好。
總說這個社會是“圈層結構”,卻一直沒人說清楚到底怎么個圈層。我大概畫了下,下邊這樣的,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圈層中,高考可以幫你破第一個層,但是接下來的層卻需要通過“圈”來破。圈又分成好幾種,有的圈本身天花板就很低,它的上限都沒法破層,更別說帶著你破了。
上圖就是典型的“圈層結構”,每個人既在圈里,又在層里,有的圈是跨層的,有的圈上限卻很低。
個人奮斗往往在這些圈層里才有意義,或者說這些圈層能放大你的努力。
很多小鎮做題家其實就是通過高考破了第一層,接下來該怎么搞徹底懵逼了,如果你沒進入“破層圈”,上限也就定了。如果不調整,一輩子也就看到了頭。
更重要的是,太多的人明知道自己的舒適區上升空間不大,想破局首先得思考破圈,但是因為舒適區問題,一直不敢去做。
我自己作為一個資深做題家,最懂那種感覺,最想通過“做題”這種熟悉的操作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如果不懂“破局先破圈”,那最后也是耗子踩滾輪。
不僅如此,小鎮做題家們最痛苦的事就是自己作為當初突出重圍的那一批人,大家都充滿狼性,自己選擇出錯,人生進入了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恰好每個人身邊都有幾只狼成功突圍,他們的存在就在天天不斷虐剩下的人。
大部分人可以對馬云的成功平常心對待,但是很少有人能對大學室友發家致富熟視無睹。
當然這些突圍的狼倒也不是故意想虐其他人,只是有些人的存在就是對別人的虐待,如果其他人能以平和的心態來看待這事,那也還好,最怕一直不服,自己又沒上去,那人生簡直掉坑了。
在《絕命毒師》最后一季設置了一個劇情,老白按理說可以賺500萬光榮退休,從此安享晚年。但是他不甘心,因為他年輕時候退出了一個科技公司,那個公司如今市值幾十億,那個公司的存在就是對他的無限傷害,所以他想把制毒販毒事業做大做強,恨不得去納斯達克上市,最后的結果就是制毒遭反噬,家破人亡。
所以說小鎮做題家的痛苦,其實主要是他們曾經也是狼,只是后來因緣際會,進入了一個靜態通道,向上爬不動,陷入了無助和痛苦。
說到這里,大家也明白了,高考這個游戲跟參加工作后的游戲機制不太一樣。
高考更加單元化一些,你只要湊齊那么幾個裝備,就可以打到一個大BOSS,拿到獎品。
參加工作后,游戲規則變得越來越古怪,甚至并沒有明確的關卡和BOSS,你不可能像高中一樣,通過看書這一個動作就取得最后的勝利。你需要攤上相對上升的行業,賞識你的領導,不錯的運氣,領導自己還得有能力,畢竟他能爬上去才能把你給帶上去,而且你自己能力還得很強,有足夠的積累,把這些湊齊了,才能每隔一段時間闖一次關。
如果湊不齊,甚至連闖關的機會都沒。不少人的痛苦就在這里,畢業后闖關的標準似乎變得琢磨不定,莫名其妙幾年過去了,當初遠遠不如自己的人已經風生水起,自己還在原地。
說了這么多,大家應該也有感覺了。那些爬得動的,基本是這么幾種:
1、有意無意加入了一個牛逼的圈,然后通過這個圈進入到下一個圈;
2、行業在暴漲,行業里的一部分人也跟著上去了;
3、運氣特別好。
此外還有一種可能,有些人有特殊的天賦,這里說的特殊天賦,不特指物理和數學,這里說的比較多元,包括當主播,嘩眾取寵,講段子,事實上我這些年的一種感受,你通過上班往上爬,或者創業往上爬,發展得會非常緩慢,慢慢才能成為富人或者牛逼人,而那些具有嘩眾取寵特質的人可能就在短短一兩年的事。
當然了,這不是“時代的悲哀”,這只是成熟社會的特點,成熟社會里娛樂性質的職業爆發會非常快,只是想發達的人多,真能發達的人少。美國那邊年輕人普遍的夢想也不是去NASA當科學家,他們普遍希望去當歌星或者橄欖球明星,因為那兩樣是爆發最快的。
也有一些人天賦其實一般,但是對某件事充滿了獨特的熱愛,如果有機會,這種人也能向上突破一次。
熱不熱愛一件事非常明顯,就看能不能不賺錢還全身心投入,如果可以,那就是熱愛,如果喜歡的這件事正好能在市場上找到買家,你也很容易飛黃騰達。比如類似愛下象棋這類找不到觀眾和買家的愛好,就很難致富,因為用戶群太小。但是如果你打游戲別人愛看,那你也可以成為月入百萬的游戲主播。
這個意義上講,大部分時候并沒有“高分低能”這一回事,只是有人前期不錯,不小心進入了不適合自己的賽道,或者整個賽道都是下行的,那里邊的人也掉坑了。也可能賽道沒問題,恰好碰上了差勁領導,沒法把自己撈上去,甚至領導自己都沒爬上去,一起悲劇了。
文章的最后,我也希望能給出每個人一個好的建議,不過并沒有,每個人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入了自己編織的困局,也要自己想辦法走出來。
面對不利處境,我們一反思就能明白,當初其實有過機會,只是當時被恐懼控制,選擇了在舒適區待著,越選路越少。想清楚了這些不會讓我們的現狀立刻好起來,不過可以避免我們今后路越走越窄。
小鎮做題家們腦子基本沒有差的,但是普遍偏保守,渴望穩定,渴望確定性,這種選擇方式沒啥錯,只是如果你目的是穩定和確定性,大概率會獲得一個穩定而且確定的結果,也沒啥好說的。
全文完,如果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個贊吧,多謝閱讀。
丁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