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2篇職場文章陪你成長哦。作者|楊小米+春天編輯|燕子來源|我和劉先生的日常01大家好,我是小米團隊的春天。上個月,我租的房子到期了,搬去和同事大白、瑤瑤一起住。她倆租一套獨立一室一廳的房子,我們三個一起住,一起上下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2篇職場文章陪你成長哦。
作者|楊小米+春天 編輯|燕子
來源|我和劉先生的日常
01
大家好,我是小米團隊的春天。
上個月,我租的房子到期了,搬去和同事大白、瑤瑤一起住。
她倆租一套獨立一室一廳的房子,我們三個一起住,一起上下班,能相互照應,還能都省點房租。
本來朋友說要一起過來幫忙搬家,我想著我本身沒多少東西,周末三個小時也就搬完了,就不要再打擾大家周末休息了 。
就拒絕了朋友的好意,提前看好了路線,盤算了東西,周六用了一個小時就把東西都裝箱了。
整個搬家環節,唯一需要借助外力的就是把東西運過去,決定好搬家的時候,我就看車了。
對比了好幾個搬家拉貨的平臺,我選擇了一個性價比比較高的,直接用搬家平臺的APP就能叫車,很方便。
進入“搬家”的選項,可以選來去的地址、物品數量、重量、樓層數(如果上樓會有上樓費)。
我按照平臺指定的選項選了,大白瑤瑤那邊是在五樓,考慮到我們自己搬到五樓太費勁,我也加了上樓的費用。
這個APP效率還是很高的,下單不到兩分鐘,就有師傅接單了,姓劉,我們就叫他劉師傅吧。
訂單剛確認,劉師傅的電話就打過來了,確認了地址,又問了我是搬家還是拉貨,有沒有什么大件之類的。
有多少箱子還有重量,也再一次確認了去的地方和樓層。
我想著這信息平臺上不都填寫清楚了嘛,為什么還要花時間確認一遍,當時我想這師傅可能是個比較細心的人。
劉師傅問完自己想要的信息,說他就在附近,馬上到,說到了再說吧。
我的東西沒有細細歸置,都是直接放在箱子里面,一個電飯煲就是一個箱子、被子、床單、衣服都分別裝箱。
箱子加起來有13個,但只有3箱書有點沉,其他還好。
到了之后,劉師傅第一句話就是你東西不少呀。
然后一會拎拎這個,一會掂掂那個,說你這可不少。
然后又說,過去還要爬五樓,問有沒有人一起幫忙搬……
劉師傅念叨好大會,沒有要走的意思,我就催他說咱們趕快走吧。
他說:“這樣吧,你加50塊錢吧。這么多東西,還要爬五樓。”
我第一反應,這整個行程運費一共100元,你讓我加50元,太黑了吧。
我說你這也太多了。(當時第一反應被他繞進去了,第一次用搬家平臺搬家,沒想到還要加錢)
他說:“我一天也接不了幾單,賺的是辛苦錢,大熱天,來回搬,那邊還是五樓。”
聽他這么一說,我有點心軟,想著確實是不容易。
但沒等我開口,就聽劉師傅說:“幾十塊錢對于你們來說不算什么,你們也不差這點。”
聽他這么一說,我就覺得不舒服了,什么叫我不差這幾十塊錢,合著,我賺錢不辛苦嗎,我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
我說這樣,少加點,二十吧。
劉師傅又在對面叨叨不行,還是說自己賺的是辛苦錢,你也不差這點錢之類的。
這時候,我其實有點不耐煩了,我想著要搬家就快點搬,不要磨磨唧唧耽誤彼此時間。
本想加錢算了,但當時我轉念一想,不對呀,我明明加過錢了,箱子數量和上五樓費用都加過了。
我看了下時間,還來得及(計劃5點搬完,當時還不到3點)。就和劉師傅說,算了,我再叫車吧。就讓劉師傅走了。
02
接著我繼續叫車,兩三分鐘就有人接單了,是一位姓王的師傅。訂單確認后,王師傅打來電話,確認了地址,說自己差不多得十五分鐘到,問我能不能等。
確認好可以等之后,王師傅就掛了電話。
十分鐘左右,王師傅就來了,確認了地址,問我幾個人跟著。我心里想,這是要問我有沒有人幫忙搬的意思嗎?
我說,這邊就我自己,那邊有個朋友。
他說好,那我這邊車上,就不留位置了,一會東西也可以放在車后座上。(原來是我誤會了)
說完他又問我有沒有怕摔易碎的,然后就麻利地往外面搬東西,王師傅瘦瘦高高的,手腳很利索。
箱子碼得齊齊的,走路像帶風一樣,感覺像是經常做這個,很熟練。
路上我和王師傅聊天,才知道他是專職做拉貨搬家。
我問,平時有那么多需要搬家的嗎?他說,只要想做,單還是有不少的,平時從早到晚基本都有派單。
他說,在上海生活壓力比較大,能多掙點還是多掙點。只要勤快點就有錢賺。
他平時白天吃喝睡都在車上,因為停車就要收停車費,太貴了。
他說,車放哪都要收錢,不如跑起來賺錢。
到了地方以后,我們和他一起搬,他上樓下樓很快,說自己家就是五樓,平時爬習慣了也不覺得有什么。
搬東西他都挑重的搬,特別實在。
和上一個挑挑揀揀的劉師傅,簡直形成了鮮明對比。
03
我把這事說給同事們聽,感慨同一個工作,不同的人做出來完全不同的結果,人的狀態也特別不一樣。
同事君君說,她之前也有類似的經歷。
君君和堂妹一起住,有時候她們會請阿姨來家里打掃衛生,每次2小時。
君君家本身也不大,平時兩個女孩子住,衛生也還好。主要是兩人平時工作忙,不想自己大掃除,所以每過一段時間會叫阿姨來幫忙大掃除一次。
最開始找來的幾個阿姨,掃地拖地擦擦抹抹,打掃完,還不到預訂的時間就想走。
說活都干完了,也打掃干凈了,所以任務完成了。
君君她們就檢查一下,感覺不太好的地方讓阿姨再打掃一下,這時候有的阿姨就不開心,覺得她們要求太多了。
后來有一次,她們遇到的一個阿姨,干活特別仔細。
房間的邊邊角角都打掃得很干凈,手腳麻利。
干完活,她還主動問有沒有什么要洗的衣服、床單被罩或者要刷的鞋子。
和其他幾個阿姨有明顯不一樣,君君妹妹就留下了阿姨的聯系方式。
從那以后,打掃衛生的阿姨就固定了下來,每次她們想收拾家里的時候,都叫這個阿姨過來幫忙打掃。(平臺可以指定阿姨)
從這兩位搬家司機師傅和幾位家政阿姨身上,我看到不同的人對于同一個工作的不同思維和態度,最終他們得到的用戶反饋也不一樣。
可能從短期來看,劉師傅和幾位家政阿姨,感覺自己是賺了便宜:多收了錢或者偷了懶,甚至節省了自己時間。
但放在長期呢,相信時間也會給他們答案的。
李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