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清明掃墓祭祖活動,在民間有諸多講究,有些講究代代相傳,已約定成俗。比如說在掃墓活動中,要穿著素凈,莊嚴肅穆,以示對先人們的尊敬,緬懷先祖,不能忘本,以更好的面目告乃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雖然有些講究有迷信的成分,比如說避諱在掃墓祭祖活動中,女人、孕婦、幼童等人不宜掃墓、不宜嬉鬧、不宜帶桃枝等物件、不能手機拍照等。在百善孝為先的理念下,這些講究也體現出后人對先人們的敬畏之情。同時,也求得一個精神慰藉,畢竟,這也是一種精神信仰。
那么,農村順口溜:“清明上墳講究多,掃墓之后三要做”,都有哪三樣事要做?有啥講究?
一、掃完墓要直接回家:在農村白事上,雖然各地風俗有所不同,但是,都會有諸多講究。好比說在農村參加完葬禮,不能去別人家串門。老傳統講究“戴孝之身”的人,去別人家會帶去晦氣,不吉利。這雖然是封建迷信,但是,為了避免有這方面忌諱的老人心情不悅,了解這方面風俗的人,通常不會做犯忌的事。清明掃墓祭祖后,民間就有不少地方講究盡量不串門,以免引起有避諱心理的人不高興。當然了,這類講究根本沒有啥科學依據,現在年輕人多不在乎,這講究現實更多的意義,就是不要影響別人的心情,更好的維護鄰里關系和諧相處。
二、回家要換衣服:清明節掃墓祭祖活動,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追思、緬懷先人,難免會心情沉重。要不有詩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以季節性的紛紛春雨,來形容路人掃墓祭祖的哀思之情。那么,回家以后,就要換掉衣服,換一種好心情帶給家人。畢竟,逝者已逝,生活還要繼續。如果按照民間不科學的說法,掃墓祭祖穿過的衣服晦氣重,需要彈彈晦氣,晾曬以后再穿,要不然不吉利。當然了,不在乎也沒啥,主要是掃墓以后不要沉醉在“欲斷魂”中,要轉換一份好心情,不要死氣沉沉的影響家人們的心情。
三、回家要跨火盆,或者門口撒上草木灰,又或者放一個“攔門杠”:在民間,很多地方有新年跨火盆去晦氣的民俗,我小時候穿開襠褲的時候,在長輩的唆使下也做過。在清明節掃墓祭祖活動后,我們當地講究,如果家里有小孩,就需要在家門口撒上一道草木灰,現在演變成放一根棍子,俗稱攔門杠,用來阻隔不干凈的東西被掃墓的人回家,以免驚嚇到家里的孩子。這種民俗明顯有封建迷信思想,畢竟,有些不科學的東西代代相傳,特別在民間有些老人從小耳熏目染迷信講究,信以為真可以辟邪才這么做,實則是求得一個心里安慰罷了。
從這句順口溜:“清明上墳講究多,祭掃之后三要做”中,我們不難看出,雖然有不少迷信成分,但是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就是在掃墓祭祖活動后,一不要影響到別人心情;二,不要影響家人心情;三,求得一個自我心里安慰。那么,你如何看待這民俗講究呢?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