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三十多年前,美國多家報社突然傳出消息,稱中國曾與沙特阿拉伯進行過一項高達上35億美元的軍事交易。不同于以往的輕武器售賣,此次出售的武器是“使命必達”的東風—3彈道導彈。作為擁有著4000公里最大射程的致命性武器,這次交易甚至可以說一夜之間改
三十多年前,美國多家報社突然傳出消息,稱中國曾與沙特阿拉伯進行過一項高達上35億美元的軍事交易。不同于以往的輕武器售賣,此次出售的武器是“使命必達”的東風—3彈道導彈。作為擁有著4000公里最大射程的致命性武器,這次交易甚至可以說一夜之間改變了中東的政治軍事格局,原本想對沙特蠢蠢欲動的其他國家也不得不暫避鋒芒。
更令西方美英等國家坐立不安的是,有傳言稱中國甚至額外附贈了一枚核彈頭在本次交易里。雖然這只是沒有根據的小道消息,而且中國也不可能把發射按鈕交給沙特控制,但是核武器的威懾力還是引起了軒然大波,以致美國公開要求中國限制導彈出口。
其實,關于本次交易的具體過程,以及美國知曉此次交易的契機,都是充滿著戲劇性的。
一、被“槍”指著的黃金國家
沙特阿拉伯,作為中東地區的大國,雖然歷史淵源不長,但卻因石油的天然眷顧而大發橫財。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石油儲存量和產量均為世界第一,并且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說它是海邊的“黃金國度”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按理說,擁有著驚人財富的沙特阿拉伯應該并不缺少盟友才對,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沙特與中國簽訂了如此巨額的軍事交易呢?
首先,是在1986年出現的油價下跌事件。由于美國不顧他國利益,公然插手國際原油市場,導致當年的石油價格暴跌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10美元不到,與三年前相比整整少了三倍。這就使得以石油為生命的中東國家基本喪失了油價控制權,甚至不少國家都出現了財政危機。
而作為其中的老大哥,沙特阿拉伯更是首當其沖,不僅預期收入大幅減收,甚至國家正常開支都出現了很嚴重的赤字現象。石油雖然給予了沙特價值連城的財富,但也使其經濟構成過于單一,以至于油價的影響被無限放大。
其次,便是中東復雜的政治軍事格局和鄰國虎視眈眈的威脅。中東地區本應該是一片祥和寧靜的土地,與其他地區一樣養育著自己的兒女。但是埋藏在地底的石油不僅帶來了不可勝數的財富,更是吸引了其他國家染指這片地區的欲望。
致富的密碼也同樣成為了奪命的理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維持自己的利益和石油供應,便開始在中東地區扶持、培養屬于自己的勢力。而其中最為出色的,應該是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了。
以色列是與其他中東地區國家格格不入區別的存在,宗教上的差異使得它與其他國家幾乎沒有共同語言。飽受流亡之苦的以色列人知道,想要在這片富貴土地上立足腳跟,強硬的軍事實力是必須的。
因此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很快成為了中東地區軍事實力頂尖的國家之一,并且成為了美國在中東地區最為忠實的盟友。
伴隨著“鄰居們”的崛起,沙特自己的危機感也在與日俱增。但是,沙特作為一個石油帝國,挖礦賺錢可能比較在行,但要說起軍工研究和國防建設,那可真是慘不忍睹了。在整個沙特,甚至都沒有一種射程能夠達到150公里的導彈。
如此孱弱的軍事實力毫無疑問是無法匹配沙特的財富體量的。這也難怪沙特急于尋求外部幫助了,畢竟對他們而言,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刺激沙特下定決心要購買武器的還有當時發生的一些其他事情:1980年,兩伊戰爭正式打響,在外部大國的幫助下,兩國均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可以精確打擊的中程導彈。而在1981年,以色列肆無忌憚地利用沙特空軍的盲點,悍然飛過沙特領空空襲伊拉克的核反應堆。
這不禁令沙特國王法赫德心驚膽戰,雖然這次沙特并沒有損失,但如果下次以色列針對沙特發動襲擊會怎么樣呢?
身在一片槍火連天的戰爭核心地帶,沙特為了保守自己的財富,終于還是下定了決心,要購買一種“敵人在進攻我們之前需要仔細掂量的強大武器”。
二、來自東方神秘大國的“幫助”
上世紀八十年代,全世界能夠制造中程精確導彈的國家屈指可數,可以說只有美國、蘇聯以及剛剛開始復蘇的中國。而沙特作為美國的盟友之一,雖然關系不像以色列那樣緊密,但也可以說是戰略伙伴之一了。
因此沙特甚至根本不擔心美國會拒絕他們,哪怕價格會貴很多。美國在當時毫無疑問是超級大國,軍事實力冠絕全球,軍火銷售自然也是名列榜首的。為了錢,向沙特出賣一些常規武器肯定是無可厚非的,更何況沙特要求的是射程只有100公里的“長矛”彈道導彈。
但就是這樁幾乎板上釘釘的交易,卻被美國的另一個更為要好的盟友——以色列給破壞了。以色列知道在財富方面,自己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與沙特相抗衡的,倘若他再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那么自己在中東地區的威懾力將會大幅度的下降。
因此他們從中作梗,以強硬的態度要求美國不可以向沙特出口導彈武器。
而美國在利益權衡之后,覺得以色列在中東的作用會更大一些,所以還真的選擇了相信以色列,一口回絕了自己的盟友沙特。這使得沙特王室都抱著怨怒的情緒。
除了美國,現在留給沙特的選擇便只有蘇聯和中國兩個社會主義國家了。蘇聯作為美國的冷戰“死敵”,明白一直以來沙特更親近于美國。
看到現在沙特在美國那邊吃癟,蘇聯當然不可能出面做老好人,因此沙特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蘇聯。到了最后,還能夠提供中程導彈出口的就只剩下當時在沙特眼中還略帶神秘的東方大國——中國了。
要知道,當時我們國家還沒有與沙特建交,甚至沙特方面在稱呼中國時都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帶有明顯政治意味的“red China”。在這種情況下,能否從中國買到導彈,沙特人心里其實也沒底。但是沙特當時的國防壓力實在太大,這些外部因素終究還是迫使沙特決定去中國試一試。
1986年,沙特駐美國大使班達爾親王攜妻子來到中國,并把他們此行的目的秘密透露給中國:能否購買我國的東風—3彈道導彈。
在不短的時間之后,他們得到了一個振奮的消息,我國原則上同意出售導彈。從這時起,這場驚天交易已經拉開了序幕,我國為了更好地對接工作,更是派遣了當時的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曹剛川中將親自去往沙特進行有關事宜的接洽工作。
在進行了初步商議之后,雙方都覺得本次交易計劃是切實可行的,于是在隔年,沙特防空軍司令蘇爾坦親王親自來到了中國進行參觀并全權負責采購導彈的相關事宜。
這位蘇爾坦親王可并不是無名之輩,他后來被稱為“沙漠勇士”,本身就有著極高的軍事素養和觀察能力。為了掩人耳目,這位親王對外聲稱自己是去中國進行輕武器的購買,并且勸阻中國向伊朗出售其他武器。
因為當時中沙尚未建交,因此誰也沒想到這個借口下掩蓋的會是數十枚中程導彈的交易。
蘇爾坦親王為了及時向國內傳達消息,采用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傳遞方式:那就是在路上隨意行走,碰到一家任意的酒店就走進去開一間房,然后在房間的公共線路上用密語給沙特傳達信息,然后立刻退房。
毫無疑問這種方式的保密性是卓有成效的,乃至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都沒有發現端倪。
關于中國與沙特進行的這場交易的細節,目前流傳著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據說當時中國雖然愿意出售東風導彈,但卻提出了兩個要求,首先是不能搭載核彈頭,只能作為常規武器使用;其二就是在發射導彈之前,必須要有中方的同意。
關于第一點,沙特自然是毫無問題的,因為他們本身就沒有核武器的研究。但是第二點卻使得沙方非常不愿,畢竟是花了大價錢買過來的,要是發射還要看別人的臉色,那自己這跟擺設也沒什么區別。中沙雙方就這個問題僵持住了。
最后,中方允許沙特代表去二炮導彈基地參觀,在近距離感受到導彈從出倉到發射的全過程之后,他們還是屈服于如此強力的武器誘惑下了。
根據沙特代表回憶,當時的中國軍人們雖然都很震驚基地里來了外國人,但很快恢復到了平時的訓練狀態,有素的部隊搭配上先進的武器,引得沙特代表們一陣羨慕。
除此以外,還有關于導彈價格方面的趣聞。因為中國當時沒有出口導彈的經驗,也不知道到底要價多少才算合適。
于是在商討價格時,中方代表試探性地給出了一億元一枚的價格,然而沙特代表陰差陽錯地理解為了一億美元,并且當場表示可以接受。這樣的誤會雖然可笑,但也可見當時沙特有多么急切想要能夠保護自己的武器了。
在雙方的努力下,這筆高達35億美元的交易順利達成了,沙特以現金方式結清這筆巨款,中方則承擔相關導彈基地的基礎建設和人員培訓工作。這筆交易,比當時中國的外匯儲備——20.72億美元還要多出一大半,對中國而言無疑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大好事。
而對沙特而言,他們也并沒有吃虧,畢竟獲得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護國利器。這場雙贏的交易使得中沙雙方均滿載而歸。
三、后知后覺的美國情報局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這筆高達35億美元的交易就算再怎么神秘,但畢竟貨物是數十枚重達兩噸的巨無霸。因此,在運輸和安裝過程中,還是在不經意間走漏了風聲。
當載有導彈的運輸艦抵達西印度洋的時候,美國的一艘航空母艦便鬼鬼祟祟地跟在后面,美其名曰:觀摩。而印度方面也派出了艦隊在遠處觀望,若是這時被發現運輸貨物竟然是導彈,那么中東局勢恐怕就又要升溫了。
好在沙特阿拉伯也同樣明白這批貨物對自己的重要性,當運輸船抵達巴基斯坦鄰近海域時,就以“空軍演習”的名號進行了護航。到了沙特港口之后,聰明的蘇爾坦親王命令把貨船停在美國船只旁邊。這樣一來,誰想打這批貨物的主意,就要先掂量掂量旁邊的美國人怎么辦。
在緊鑼密鼓地安排之下,沙特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鎮國利器。而寶劍的鋒利就要讓敵人知道,于是沙特開始若有若無地向外散發消息,說自己已經擁有了足以影響整個中東局勢的重要武器。
為了一探究竟,美國情報局也開始了更為細致的探查。終于,在1988年,美國情報局在一堆老照片里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中國雖然有些地區也有留胡子的習慣,但和中東人那蓬松的胡子相比,差別還是太明顯了。而這群美國情報人員在一組中國導彈基地的衛星圖片中卻看到,有一群留著大胡子的人存在!
經過仔細的調查, 他們最終確認這是來自中東的“客人”,而最近在中國有過采購記錄的只有沙特。
這一切終歸是水落石出了,然而卻為時已晚,這時距離中沙交易完成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年。無可奈何的美國情報局只能解雇了五名情報人員來發泄自己的憤怒。
隨后,美國《華盛頓郵報》更是公開宣布了這一消息,引得全世界都為此震驚。美國警告稱沙特購買的“東風-3”導彈是對以色列的威脅,呼吁美國政府對中沙兩國采取嚴厲的制裁措施??上攵鳛樯程亻L期以來的盟友,購買軍火這種大事居然被蒙在鼓里,美國肯定是非常不情愿的。
于是,美國人惱羞成怒并傲慢地提出,要檢查已經運抵沙特的“東風-3”導彈,這個無理要求當然被沙特拒絕,美國甚至因此而召回了駐沙特大使霍蘭。而美國小弟以色列更是咄咄逼人,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沙米爾的一位助手威脅說,以色列可能會對沙特的導彈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但最后的事實證明,這些只不過是他們發泄自己怒火的把戲罷了,面對擁有導彈的沙特,現在已經無人敢于輕視。
美國最后用了一個頗具戲劇性的結尾來進行收場。本來還在大肆宣揚“中國向沙特出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口風突然發生了離奇的轉變,他們把對此次貿易的批評轉向了對“東風-3”的貶低:這批導彈采用的是常規彈頭而非核彈頭,威力有限。
并且中國人出口的是有缺陷的“東風-3”。究其原因,美國之所以在這一事件中退讓,主是換取中國加入美國牽頭建立的《導彈技術控制制度》,對射程在300千米以上、有效載荷在500千克以上的彈道導彈的轉讓進行限制。美國如此前后不一的態度,也讓全世界的國家再次認識了這個“全球第一”的超級大國的真面目。
四、保有憂患方得和平
在沙特向中國采購導彈這件事情中,有一個主題是一直貫穿著的。那就是強大的軍事實力是對自己國家安全的保障。沙特作為中東第一大國,擁有著數不勝數的石油財富,然而薄弱的軍事力量使得這樣一個國家不得不擔驚受怕、疑神疑鬼,甚至受制于以色列這樣的小國家。
而擁有了武器之后的沙特,不僅在國際舞臺上的發言更加硬氣,而且也令一些覬覦石油的鄰國收起了歪心思。沙特從始至終并沒有真正參與到一場大規模的軍事交戰中,但僅僅是由于“擁有精確打擊的彈道導彈”這個消息,便使周邊國家的態度完全扭轉,可見強力的武器對一個國家的震懾力量多么重要了。
而對中國而言,我們同樣是從那個軍事落后、經濟疲軟的時代咬牙走過來的。在經歷過百年列強凌辱和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后,剛剛誕生的新中國已經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弱國無外交,拳頭才是講話的根本。
在無數科學家們夜以繼日、焚膏繼晷的努力投入下,我國完成了“兩彈一星”的科學研究,成功躋身為世界上少數掌握該技術的國家,擁有了讓西方國家另眼相看的資本。
近年來,世界仍然是以和平發展為主題,但部分地區的戰火仍舊在繼續。中國之所以能夠在這種環境下獨善其身,與我們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是密不可分的。我們是熱愛和平、渴望發展的國家,但也是不怕戰爭、堅守自己利益的國家。
強大的武器可能并不是要去侵略別人,而是要更好地保護自己。堅持著這一點的中國,將矢志不渝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永遠屹立在世界東方。
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