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文分享自:網絡由學習講故事編輯2020-12-2520:14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透析技術開始應用于終末期腎衰竭的治療。至今七八十年過去了,這種被大部分尿毒癥患者視為最后“底牌”的技術療法,往往因為透析頻次的增多、透析時間過長等問題,困擾著廣
本文分享自:網絡由學習講故事編輯2020-12-25 20:14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透析技術開始應用于終末期腎衰竭的治療。至今七八十年過去了,這種被大部分尿毒癥患者視為最后“底牌”的技術療法,往往因為透析頻次的增多、透析時間過長等問題,困擾著廣大的腎友和醫生們。
目前,納米科技、3D打印技術、生物醫學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行其道,備受追捧,而這些新技術與患者們最關心的人工腎的結合,醫學界更是翹首以盼。
更高科技的人工腎,預測主要有以下四代:
第一代:可穿戴人工腎
這種可穿戴人工腎實際上還屬于透析機的濃縮精華版,同時利用透析液回收技術,使得患者可以隨身攜帶,不用成天待在透析室。
眼下,這種人工腎可以說是最接近于臨床應用的,而中國的川大醫學院對此也有很深入的研究。預計未來5年內,更加安全可靠、穩定便攜的產品將會問世。
第二代:植入式人工腎
如果比較生物功能,它可能又會被我們接下來要說的純生物化的人工腎超越。
第二代人工腎更多的是采用了納米技術、3D打印技術,利用人體的動脈-靜脈壓力差來實現血液在硅芯片上濾過,體積小,且不需要電池驅動。
但這款人工腎仍需面對優化濾過膜的設計、使用壽命、相關植入細胞生物功能實現等諸多問題,目前暫時停留在了臨床實驗階段。
第三代:純生物植入式人工腎
國際著名醫學期刊《自然》曾封面報道過哈佛大學、墨爾本大學的人工腎研究團隊利用人體的干細胞,培養分化出類腎臟功能的阻止器官,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純生物植入式人工腎。
相比第二代人工腎,第三代可以優先擬合腎小管功能的器官,實現重吸收功能,相當于誕生了一個微型化的腎臟。預計10年后,我們將會看到相關研究成果。
第四代:異種器官移植
實際上,異種器官移植早就不是什么天方夜譚,主要也是為了解決靈長類動物產仔低、周期長、器官來源少等問題,而科學家主要是把目光定格在了與人類基因更相近的豬身上。
希望早日實現
目前,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已解決了豬腎移植到人身上會引起人類感染新疾病的問題,但是異種器官相容性(如免疫排斥)等問題仍亟待解決。但只要這些問題解決,以后不僅是腎移植,各種器官都能從豬身上產生(大腦就別了)。
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