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倫敦飛上海18萬起,兩小時內機票售罄。”李萍看著家長群里不斷彈出的包機信息,內心止不住的焦慮。她的女兒正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讀碩士,媒體不斷爆出當地“消極抗疫”的信息,牽動著國內家長敏感的神經,他們組織了微信群,不斷有人彈出包機回國的信息,還
“倫敦飛上海18萬起,兩小時內機票售罄。”
李萍看著家長群里不斷彈出的包機信息,內心止不住的焦慮。
她的女兒正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讀碩士,媒體不斷爆出當地“消極抗疫”的信息,牽動著國內家長敏感的神經,他們組織了微信群,不斷有人彈出包機回國的信息,還會轉發各類“跑毒”攻略。
“包機的機票10萬起跳,直飛的航班根本刷不出來。”
是否該花重金買這張“諾亞方舟”船票?李萍的無奈似乎是目前很多海外華人的寫照。
回到本源,這些高昂的機票從何而來?公開信息顯示,售價18萬元、一共40張的機票來自金鹿公務航空有限公司。
「電商在線」致電金鹿公務,對方稱確有此事,并且需求度很高,“最近一架從倫敦到上海的航班只能安排在3月28日”。機票的價格并非是特殊時期的漲價,而是作為公務包機,也就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理解的私人飛機,客單價格本就高昂。
相對應的,中國內地包機運營商卻整體處于虧損狀態。疫情向海外蔓延,才讓“包機”這門離普通人很遠的生意突然火了。
航空業的驟冷,讓許多民航公司主動出擊,與企業合作為復工開展包機業務。與此同時,原本只服務金字塔頂端消費者的公務機公司開始被外界關注,在這條賽道上也不乏攜程這樣的OTA平臺,以及iFlyPlus這類共享私人飛機的互聯網玩家。
「電商在線」從攜程獨家獲悉,3月至今,包機詢價量環比增長1000%左右。其中,多數是來自境外歸國的包機需求,歐美相關國家排名前列。
要包一架飛機至少160萬
疫情向海外擴展,已經影響到了在當地生活求學工作的華人、留學生們。
北京等地海外入境人員自費隔離的政策,多個航司取消海外直飛的班次,無不加重了海外華人歸國的焦急情緒。
航班管家的數據顯示,3月1日-15日,英國、法國、荷蘭、美國、俄羅斯、德國到大陸的航班不超過4班,少的時候只有1班。反觀日本、韓國、泰國等鄰國,每天入港航班都達到2位數。
航空資源縮減,出行人數卻成倍增加。攜程平臺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預訂自意大利、西班牙、瑞典這幾個歐洲國家回國的機票訂單和出行人次呈現增長態勢。其中,3月9日-3月15日,相較3月2日-3月8日的出行人次增長了近兩倍,價格同比增長了近七成。
“最焦急的點在于不確定性,不知道接下來的疫情形勢和政策會怎么變,留在這里害怕情況變糟,這個時候回國又覺得代價太大。”居住在悉尼的劉玲對「電商在線」說。
一位專做海外機票訂購的服務商對「電商在線」介紹,他們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刷海外機票,稍微有一張余票放出來肯定秒光,尤其是北美和歐洲的航線,需求量非常大。
“這個時候有機票資源的,肯定放價很高,這也是收回現金流的機會。”
「電商在線」從網站上搜索發現,近期從倫敦直飛北京的航班都已賣光,中轉航班價格在15000元以上,有些航班甚至要轉3-4次,即便如此余票也非常緊張了。
搶票艱難,從海外包機回國的信息開始刷屏社交圈。
上述機票服務商對「電商在線」表示,目前如果以普通民航的形式包機,從倫敦回國,東航一架包機大概需要2000萬元,最多容納200人,人均成本在10萬元。國航的非公務機包機公務艙價格含稅8萬多元,也是提供200人的艙位。
但實際上,民航公司的包機很難落地,既要提前較長時間預定,還要確定航司有空余飛機和人力才能滿足,且金額太大,很少有機票代理商和平臺會承接這種業務。
“現在是非常時期,航司基本不太可能做包機了,現在海外包機回國的主要是公務機。”
如果選擇公務機的包機,價格就要貴上很多。
金鹿公務的銷售人員對「電商在線」介紹,如果從倫敦飛往北京,包機價格在165萬元,能容納12-14人,同樣機型從悉尼飛往北京要180-200萬元。
“疫情期間公務包機價格并沒有明顯上漲,一直是透明價格,都是按照單位里程對應的價格來算的。”上述銷售人員說。
疫情下的包機生意
「電商在線」了解到,公務包機主要與個人簽訂包機合約,航班時間和目的地等全部個性化定制,飛機的上座率和人員也是由客戶自己決定。
不同機型、不同起降地點和時間都會決定價格的差異。「電商在線」查詢私人飛機預訂平臺iflypuls顯示,北京—倫敦單程,擁有13個座位的龐巴迪環球5000機型,參考價格為130萬;19個座位的空客A320機型參考價格為200萬元;波音BBJ 787有40個座位,價格為482萬。
在以往,會選擇這種私人飛機定制旅行的,大多是一些剛賣掉創業公司,想要休息一段時間的商務人士、收入高的年輕夫妻和有錢又閑的老年人。
攜程方面向「電商在線」介紹,包機飛行主要適用于對行程靈活性要求較高的商務出行、海島婚禮、寵物游、樂隊球隊出行等服務場景。根據機型不同,價格在5000元到200萬元不等,原則上全球“只要目的地有機場就飛到”。
“近期看,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現在的咨詢客群主要以想歸國的國人或當地華人為主。”
除了價格,公務機的包機門檻并不高,這也給了個人聯絡包機的機會。很多海外歸國的包機群里,不乏組織包機然后出售座位的個人。
“群里會有人張羅包機的事情,他們就是普通人,也不是做機票代理生意的。”劉玲說。
隨著包機的熱度高漲,在社交平臺也不斷爆出北京、上海等地禁止包機入境的信息。
金鹿公務方面人員對「電商在線」表示,目前沒接到航空管制的信息,降落都正常,而且公務機是停在專用停機坪,不會與民航降落同一地點。
包機海島游一直是公務包機訂單的大頭,因為海島的航班不固定,有些更是沒有直飛路線。
“我身邊有人最近在包機從北京去三亞,整個春節她們的出游需求被限制了,現在想帶孩子去度假,包機價格在40萬左右。”劉玲說。
疫情下的個人包機之外,企業包機更是成了復工的重要手段。這也給幾近停擺的航空公司,帶來了新的契機。包括東方航空、吉祥航空、春秋航空、重慶航空等在內的許多國內航司,都開展了相關業務。
「電商在線」從春秋航空了解到,目前支持企業包機的航班主要是180座的客機,飛行時間在5個半小時之內,無法滿足海外包機的需求,要根據單位路程計算包機總價。
“目前僅支持有春秋航空的地區通航,更多還是地方政府組織包機運送復工人員。”
有業內人士表示,開放企業包機并不是新的概念,只是基于當下特殊情況和特殊的市場需求而演繹出的新業務模式。
“不過,隨著2月中旬之后,航空業開始復蘇,對包機需求可能會有所下降。”
包機運營商還在減支度日
特殊的情況給了包機市場一些機會,但仍難緩解包機運營商的痛。動輒十幾萬的票價,離尋常人很遠,其背后的運營商們卻收支緊張。
自疫情通報至今,國內公務機行業航班總量減少25%以上。金鹿公務總經理運啟驥表示,公司平均每天航班量已經降到12班次以下。
“金鹿和國內其他大型公務機公司一樣,自有飛機數量是少于托管飛機數量的,所以托管飛機飛行下降帶來的航班量減少,是大于新增包機業務需求的。”運啟驥說。
實際上,包機運營商們真正賺錢的點主要集中在飛機托管業務。
很多機主自用時間很少,會把飛機交給專業的托管機構進行出租。托管費用包括機組人員薪資、機庫、維護檢修、安全保障和保險等,外加飛機日常飛行的花銷,每年費用在1600萬到3000萬人民幣左右,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民航專家林智杰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公務機發展最大的瓶頸還在于資源,最受公務機歡迎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樞紐機場是飽和的,往往一天只允許幾個架次的公務機起降,載客量僅有4-20人的公務機和150人的民航客機競爭時,公務機很多時候只能靠后站。
“特別是做自營業務,購機費用、稅費和維護保養費用不低,而日利用率往往不到2小時,自購公務機進行包機出租的公司盈利困難,政務和國企公務出行無緣公務機,運行資源受限,目前整個行業的公務機公司仍然整體虧損。”林智杰坦言。
除了轉向飛機托管,一些公務機運營商還在打造網絡包機、拼機平臺,實際上,一些互聯網平臺也在涌入這條賽道。
去年8月,攜程正式上線公務機包機業務,這還被梁建章視為攜程國際化戰略的一項業務。
在公務機業務的轉型上,互聯網平臺似乎走的更快。iFlyPlus是一家國內的共享公務機平臺,類似私人飛機的Uber,平臺沒有自營飛機,主要是通過航司合作實現私人飛機業務。除了飛機租賃外,該平臺還有很多關于文化、旅游、健康、藝術等活動。
其營收業務除了飛機租賃外,還包括機艙內外廣告推廣費、服務供應商返點幾個方面。
不過,包機市場終究是金字塔尖的生意,疫情催生了一批包機需求,也給航司和運營商們帶來了轉型的機遇,如何更好地結合客戶需求和市場,將成為疫情后的新命題。
李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