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說起慈禧的紅人,想必大家對大太監(jiān)李蓮英不陌生吧?李蓮英在慈禧面前得寵一生。講真一個人得上司寵信一時并不難,難的是綿綿恩寵不衰,這一點李蓮英做到了。其實在李蓮英沒出道之前,安德海就處在李蓮英的位置上。說起來安德海比李蓮英大四歲,小安子(安德海
說起慈禧的紅人,想必大家對大太監(jiān)李蓮英不陌生吧?李蓮英在慈禧面前得寵一生。講真一個人得上司寵信一時并不難,難的是綿綿恩寵不衰,這一點李蓮英做到了。
其實在李蓮英沒出道之前,安德海就處在李蓮英的位置上。
說起來安德海比李蓮英大四歲,小安子(安德海)發(fā)達的時候,李蓮英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太監(jiān)。
只可惜,到后來紅得發(fā)紫安德海有點飄了,他缺乏李蓮英的事上為敬,事下為寬的胸懷,因此安德海在25歲上遭人算計丟了性命。
安德海有這樣的下場怪不得別人,民間有句話叫做“不作不死”,縱觀安德短暫風(fēng)光的一生,也只有他把“不作不死”這句話詮釋得淋漓盡致。
安德海生前深受慈禧的寵信,主仆相幫相扶成就了彼此,然而到后來安德海恃寵而驕,得意時甚至不把慈禧的兒子,當今皇上同治放在眼中,就連皇上的叔叔,軍機大臣恭親王奕訢都被他欺負……
安德海種下了蒺藜收獲了刺!
多情的杏兒和聰明伶俐的小安子
一個人,如果跟對了貴人發(fā)達并不難,安德海就是跟對了慈禧,才有了以后的風(fēng)光無限。
安德海(1844~1869年),直隸南皮(河北省南皮縣)人,他和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是老鄉(xiāng),不過他和張之洞并無交集。
安德海是在八歲時凈身進宮的,進宮后他成了咸豐皇帝身邊的太監(jiān)。
也就是在這一年,17歲的慈禧被選為秀女進宮了,她成了咸豐皇帝最低等的妃子。
不過此時慈禧還不叫慈禧,而是叫葉赫那拉杏貞,有的電視劇叫她小名玉蘭,其實不對,慈禧小名應(yīng)該叫“杏兒”。
眾所周知,咸豐后宮佳麗無數(shù),作為最低等的“杏兒”,想出人頭地簡直勢比登天。
不過這難不倒城府頗深的杏兒,她想到了曲線接近皇上,然后色誘咸豐達到被寵幸的目的,心想只要為皇上生下龍子,后面的日子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杏兒的想法確實不錯,要色誘咸豐得有機會啊!要知道低等妃子想見皇上一面都難。
這時杏兒想到了小太監(jiān)安德海,她通過賄賂見到了小安子。
說實話,此時的小安子看在銀子面上為杏兒出謀劃策,比如告訴杏兒皇上喜歡聽江南小曲,還有皇上喜歡尋刺激,喜歡在圓明園天當房地當床行幸秀女等等。
也就是說小安子把皇上的喜好等信息提供給了杏兒,能否成功就看杏兒的手段了。
成功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杏兒做足了功課。比如當?shù)玫叫“沧油ㄖ噬弦螆A明園時,杏兒提前欲伏在皇上要經(jīng)過的地方。當看到咸豐的身影時,杏兒開了金嗓,纏綿的江南小曲裊裊飄來,一下子迷倒了咸豐帝。
為了增加誘惑力度,杏兒如天真爛漫的少女一般投起了紙飛機和折疊的小老鼠。
這是咸豐久居宮中所未見過的場景,一直尋找刺激的咸豐終于上鉤了,他一把抱住杏兒,杏兒嬌羞無比作勢倒在了皇上懷中,圓明園仙人洞里春光旖旎。
安德海0身負重任搬救兵
杏兒被一時沖動的咸豐寵幸,那知一箭中的杏兒有喜了,這讓一直無子的咸豐樂開了花。
有道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瓜熟蒂落杏兒誕下一子,取名愛新覺羅載淳,這孩子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也是咸豐皇帝唯一的接班人。
杏兒母憑子貴,三年間連升三級,由秀女升為懿嬪,由懿嬪升為懿妃,由懿妃升為懿貴妃。
到后來,咸豐病死在了承德避暑山莊,其八歲的兒子載淳繼承了皇位,史稱同治皇帝。
懿貴妃母憑子貴升格為西太后,她與東太后慈安共同輔佐同治小皇帝,自此西太后慈禧的名字出現(xiàn)在了世人面前,慈禧這個無冕女皇統(tǒng)治大清長達48年。
慈禧統(tǒng)治大清長達48年是后來的事。
就在她的兒子載淳當了皇帝時,這時的慈禧并沒有實權(quán),可以說她后來的權(quán)力,是經(jīng)過她的努力,從顧命八大臣手中奪回來的。
咸豐病逝在承德避暑山莊時,北京城還在被英法聯(lián)軍包圍中,此時咸豐的弟弟,恭親王奕訢臨危受命正和洋人周旋。
咸豐臨死前遺詔顧命八大臣輔佐兒子,同時為了防止慈禧干政,咸豐一度萌生出要殺慈禧的念頭。
顧命八大臣分別是: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
當初漢武帝劉徹就實行過“立子殺母”的辦法,可惜咸豐不是漢武帝,最終咸豐在慈禧苦苦哀求下,放棄了殺她的念頭,這就為慈禧禍亂大清埋下了隱患。
咸豐剛蹬腿,慈禧就開始了搶班奪權(quán),她要把權(quán)力從顧命八大臣手中奪回來。
慈禧身在承德避暑山莊,一無權(quán)二無人,奪權(quán)談何容易?
當務(wù)之急就是聯(lián)絡(luò)京城的小叔子恭親王奕訢,慈禧很快做出了決斷。
誰去京城通風(fēng)報信搬救兵呢?慈禧能想到的事,老謀深算的顧命八大臣早就有了提防。假如所托之人稍有不慎就會引起政變。
慈禧為了迷惑八大臣,她把通風(fēng)報信搬救兵的重任交給了小太監(jiān)安德海。
當時安德海只有12歲,他去報信沒人懷疑,誰會想到小孩子能承擔如此重任呢?
為了進一步迷惑八大臣,慈禧故意毆打安德海,聲稱小安子不聽話惹她生氣,揚言為了眼不見心不煩,決定把小安子趕回京城。
就這樣安德海受委屈動身回了京城,此時顧命八大臣沒有任何懷疑。
安德海回到京城找到了奕訢,把慈禧太后的計劃和盤托出,意思是只要顧命八大臣一回到京城,就把他們關(guān)進監(jiān)獄,這就是歷史上的“北京政變”也稱“辛酉政變”。
此時奕訢也不滿意哥哥的安排(咸豐是奕訢的哥哥,奕訢排行老六,有鬼子六之稱)。
鬼子六心想:洋人圍城,哥哥當初把爛攤子交給我處理,現(xiàn)在哥哥死了卻把權(quán)力給了八大臣,我辛辛苦苦殫精竭慮卻連輔佐皇帝的份都沒有,奕訢感到不公。
共同的遭遇使奕訢和慈禧成了一個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二人在安德海傳遞信息下結(jié)成了同盟,最終,提前有準備的奕訢,把回到京城的八大臣一網(wǎng)打盡,慈禧奪回了權(quán)力,她和東太后慈安共同垂簾聽政輔佐同治皇帝。
嗚呼哀哉!26歲的慈禧,32歲的奕訢加上12歲的安德海,三個人生生扳倒了正值壯年的顧命八大臣,有時候年輕就是本錢,有時候年輕不代表能力差。
飛揚跋扈的安德海惹眾怒
慈禧當了無冕女皇,她能虧待在“辛酉政變”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安德海嗎?
當然不會,安德海最后被晉升為總管大太監(jiān),官秩六品,要知道清朝有規(guī)定,太監(jiān)的官階最高不超過四品。
朝廷限制太監(jiān)官位,目的就是防止太監(jiān)干政,這在清初的順治帝就立下了規(guī)矩,并把各種禁止鑄成鐵板文字立于朝堂之上,起到警示的作用。
然而這一切警示,對于安德海來說并沒起到任何作用。
話說奕訢因“辛酉政變”而晉升為議政王,軍機處首席大臣與領(lǐng)班總理衙門大臣等職,意思是除了兩宮太后和皇上外,就數(shù)奕訢權(quán)力最大了。
中國有句話叫做“共苦易同甘難”,在權(quán)力追逐中,慈禧始終貪得無厭,她不想權(quán)力分散,她要集權(quán),于是萌生了打壓鬼子六的想法。
此時安德海看出了端倪,開始揣測女皇圣意羅織罪名,討好慈禧借此打擊議政王奕訢。
同治四年三月,在安德海的密謀下,慈禧借用御史蔡壽祺彈劾奕訢的機會,突然發(fā)難,親手寫詔書,以“雖無實據(jù),事出有因”的罪名,革去奕訢的議政王和一切差使,不準干預(yù)一切公事……
最終奕訢被慈禧敲打踢出了權(quán)力中心,此役安德海鞍前馬后出力不少,心知肚明的奕訢深恨安德海。
不過小安子并不在乎這些,他認為只要抱住慈禧的大腿,哪怕惹眾怒也在所不惜。
安德海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眼中只有老佛爺?shù)拇嬖冢呐庐斀窕噬希褥膬鹤油位实垡膊蝗胨姆ㄑ郏驳潞=?jīng)常撥弄是非挑唆慈禧和兒子之間的母子關(guān)系。
鑒于母親的淫威,同治皇帝對安德海的行為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不知安德海腦子里那根弦搭錯了,當著恭親王奕訢的面向同治皇帝求墨寶。
說實話,同治皇帝早就想羞辱一下安德海,好發(fā)泄一下對他的不滿,于是他大筆一揮寫下了一個“女”字。
安德海一看不知其意,旁邊的恭親王奕訢一看這個“女”字樂了,安德海急忙請教何解?同治和奕訢皆閉口不言,徒留下懵逼的安德海如墜霧中。
多年后,安德海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所斬殺,臨死前的安德海終于開悟了:安德海的“安”字沒了頭不就是“女”字嗎?
鬼子六、東太后聯(lián)手,安德海伏法
人在高處或得意時,通常從不考慮退路和后果,安德海就是這樣的人。
就在同治皇帝即將大婚時,在慈禧面前紅得發(fā)紫的安德海,請示老佛爺恩準他出宮采辦龍袍等婚禮服飾。
當時慈禧心情很好,沒多想就恩準了請求,口瑜安德海為欽差大臣出宮采辦服飾等事宜。
不知慈禧當時咋想的?她命安德海為欽差大臣出宮采辦,但沒有頒給安德海任何官方通牒和委托書,換言之,安德海沒法證明自己是欽差大臣。
更要命的是,安德海觸犯了清朝四品以下的太監(jiān)不能出宮采辦的規(guī)定(安德海只是六品太監(jiān))。
清宮明確規(guī)定,一旦太監(jiān)觸犯任何一條,地方官有權(quán)力緝拿歸案。
安德海久居宮中,對這些規(guī)制清清楚楚,他之所以知法犯法,還不是仰仗慈禧這頂保護傘嗎?
安德海熱衷出宮采辦另有原因,原來他想趁此大撈一把,大家想一想,慈禧的紅人出宮了,地方官能不賄賂他嗎?
再說皇帝大婚的服飾根本不用宮中親自采辦,有關(guān)地方會派人把服飾送進宮中。
安德海無中生有出宮就是顯擺自己的權(quán)勢,誰知他這一出去就再也回不來了。
有人說出宮不顯擺如錦衣夜行。
安德海出身低微,現(xiàn)在正是他揚眉吐氣的時候,因此安德海大張旗鼓張狂行事,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出宮了。
高調(diào)行事的安德海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此人就是山東巡撫丁寶禎。
丁寶楨為官正直,兩袖清風(fēng)不畏權(quán)勢,他按程序查看了安德海的手續(xù),結(jié)果啥都沒有。
“對不起,沒官方憑證就是冒充欽差大臣,給我拿下!”丁寶楨不徇私情公事公辦。
不過丁寶楨也不敢貿(mào)然殺安德海,他馬上派手下進宮核實情況。
無巧不巧,這時慈禧正在看戲,丁寶楨的手下不敢打擾老佛爺?shù)难排d,于是就匯報給了恭親王奕訢。
奕訢深恨安德海曾為他羅織罪名,因此遭慈禧敲打。
這次安德海犯到了自己手上,奕訢萌生了先斬后奏殺掉安德海的念頭。
隨后奕訢繞過慈禧,把情況上報給了東太后,東太后對慈禧專權(quán)很不滿,于是決定殺奴才敲打一下慈禧。
這決定正合奕訢心意,奕訢也想報當年慈禧敲打自己之仇,就這樣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罩在了安德海頭上。
為了防止夜長夢多,奕訢和東太后密令丁寶楨先斬后奏,丁寶楨正想為民除害,心領(lǐng)神會把安德海押到了刑場。
就在行刑時,慈禧的赦令到了,原來有人通知了正在看戲的慈禧。
丁寶楨靈機一動,他前門接赦令,后門就把安德海“咔嚓”了。
“人死不能復(fù)生”,慈禧長嘆一聲,現(xiàn)在說啥都晚了,隨他去吧!況且死一只狗還會有無數(shù)狗涌上來,主子從來不缺奴才。
不過慈禧還是有點不痛快,他恨丁寶楨不請示自己就動了手,這是不把她放在眼中的行為,可惱可恨!
丁寶楨何嘗不明白得罪了慈禧?不過他自有解脫的辦法。
隨后安德海被扒光衣服懸尸示眾,赤裸裸呈現(xiàn)在了世人面前,昭示出安德海是一個真正的太監(jiān)。
遠在京城的慈禧聞之釋然一笑,喃喃自語道:這個丁寶楨還真會來事,把潑在哀家身上污水洗清了。
慈禧從心里感激丁寶楨為自己解了圍,原來坊間紛傳安德海是假太監(jiān),和太后鬼混因此得到太后的寵愛。
安德海的太監(jiān)之身破了流言,丁寶楨功不可沒。
最后一句話:安德海之死是各方勢力角逐的結(jié)果,奴才在權(quán)力之爭面前不堪一擊。
文/秉燭讀春秋
馬同明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