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縱觀韓國歷任當局,樓市政策頻繁變動,又過度依賴房地產稅這一手段,起不了揚湯止沸的效果?!∵b說商業1首爾房市你以為,就我們喜歡買房?我跟你說,隔壁韓國買起房來,瘋狂程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距離首都首爾半個多小時車程,只有7萬多人口的果川市
縱觀韓國歷任當局,樓市政策頻繁變動,又過度依賴房地產稅這一手段,起不了揚湯止沸的效果?!∵b說商業
1
首爾房市
你以為,就我們喜歡買房?
我跟你說,隔壁韓國買起房來,瘋狂程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距離首都首爾半個多小時車程,只有7萬多人口的果川市,預售的公寓樓盤,只有1000多套,卻吸引了47萬人搶購,平均中簽率470:1。
好的戶型呢,1800人搶一套房!
啥概念?韓國大約5200萬人口,也就是說差不多每十個人里頭,就有一個人去搶這公寓。
為什么會出現幾十萬人搶房?原因很簡單,樓市過熱!
不是說這個樓盤有多香,而是韓國歐巴桑擔心房價漲太快,再不買,恐怕以后更買不起。
有人會說了,既然這樣,那就調控唄。其實你能想到的措施,韓國政府都想到了,但是韓國房價卻陷入了“越調越漲”的魔咒。
就拿寄予厚望的房地產稅來說,他們1990年就推出了。
2
韓國陷阱
上世紀80年代,韓國經濟飛速發展。
尤其1988年漢城奧運會之后,大量外資涌入,韓國民族產業開始騰飛,晉升亞洲四小龍。
與此同時呢,韓國房地產業也迎來了春天,5%的人壟斷了62.5%的土地資源,地價一度暴漲。
韓國政府左手重點打擊囤地,右手出臺物業稅改革方案。
1990年,將土地和房屋物業分開征稅,改善土地供給。
但房價并沒有馬上被打下來,而是繼續維持了一段時間高速增長,直到1991年年中才慢慢穩定下來。
韓國樓市度過了幾年的溫和期,然而一場席卷亞洲的金融危機,改變了一切。
金大中政府為提振經濟業,央行開閘放水,而房地產行業一片哀鴻遍野,紛紛倒閉。
一邊是低利率,一邊是供給不足,首爾、京畿道和仁川首都圈的房價,以年均14%的價格上漲,隨后波及到全國。
而90年代初那場稅改,征收標準、計算方式等等存在局限,導致各地區稅收嚴重失衡,普通剛需稅負過重,有多套房產的反而更有利,加劇了社會貧富分化,階層割裂。
面對這種情況,2003年上臺的盧武鉉,振臂高呼,宣布改革。
3
房地產稅
2005年1月,推出了綜合房地產稅,重點針對囤房的富人們,對超過9億韓元(約489萬人民幣)的房產征稅。
不過呢,在實際執行中,只有區區4萬人交了稅。
為啥就這么點人?
一方面是起點設得比較高,滿足條件的人相對較少。
另一方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少富人把房產贈與給配偶或者子女,這樣就不用被征稅了。
為堵住漏洞,2005年12月底,韓國當局公布修正案,將起征點從9億韓元下調到6億韓元(約350萬人民幣),征稅對象也把個人改為家庭合計,采用累積進稅率,從1%到3%不等,稅額上限調到前一年的300%。
這輪修改后,韓國有將近2%的家庭成為納稅對象。
那被征稅的家庭,一年得多花多少錢呢?
假設房子價值6億韓元,乘以1%的稅率,得出600萬韓元,換算成人民幣為3.5萬,你要知道,這個價錢是在16年前。
在綜合房地產稅之外,盧武鉉政府還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來打擊投資性需求。
比如采用高額的房產轉讓稅:有兩套住宅的家庭,在買房2年內又賣的,要繳納50%的房產轉讓所得稅。如果有3套或3套以上,得繳60%。
那你說我等2年之后再賣,行不行?
對不起,你還要乖乖繳納6%到35%的轉讓稅。
你以為在這樣堪稱懲罰性征稅下,房價就被摁住了嗎?
并沒有!房價不但有降,反而漲更高了。
原來,那些有很多套房的富人,寧愿支付高額的房地產稅,也不愿意輕易賣房,他們把房子拿出來,將房地產稅轉嫁到租客身上。
市場上賣的房子少了,反而推動了房價上漲。
僅僅2005年到2006年,這一年時間,韓國平均房價就漲了13.8%,首爾地區呢?漲幅達到24%以上。
盧武鉉的一系列政策,不僅沒有取得預期,還加大了買房和養房者的負擔,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對政府怨聲載道。
對普通的年輕人來說,更是飽受高房價的摧殘。
按照韓國人均年收入2000萬韓元計算,要在首爾買一套6億韓元的公寓,他們要不吃不喝30年。
在一片聲討聲中,2007年打著“帶領韓國人走入第二套房時代”的李明博上臺。
為應對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他主導了房地產稅的第二輪修改。
征稅對象又恢復為個人,單套住房起征點放寬到9億韓元,稅率下調到0.5%到2%不等,稅額上限改為前一年的150%。
到了樸槿惠時期,基本延續李明博的寬松政策基調。
在樸槿惠執政末期,全球經濟逐步復蘇,但之前經濟不好房子沒蓋夠,供應跟不上了,韓國房價又開始上漲。
4
失控
到了2017年5月文在寅上任時,首爾一套七八十平的公寓,平均價格就達到了6.07億韓元(約合354萬)。
文在寅之所以能贏得當時大選,因為他聲稱自己要成為“國民驕傲”,并承諾不管出現什么情況,一定會控制住房價。
為表決心,他甚至賣掉了自己的房子,租房住。
眼瞅著,還有半年就要結束他的任期。
然而,4年多時間過去了,首爾房價漲了近6成,公寓平均價格已經飆升到12.1億韓元(約合706萬)。
面對高企的房價,文在寅不是沒有努力。
他先后頒布了多達25項調控政策,什么限貸、新樓盤限價、增加土地供應,他統統都用過。
特別是從今年6月份開始,把綜合房產稅最高調到了6%,同時又把轉讓稅也一并調高,如果你買的是豪宅,最高要承擔65%到75%的稅率。
表面上來看,是富人交的稅越重了,窮人交的錢更少了。
但對普通剛需老百姓來說,并不是個好消息,因為炒房客早已盯上6億韓元以下的房子,而市面上對應的房源越來越少,進一步推動房價暴漲。
就在最近,文在寅總統在和民眾對話時說,“沒能控制房價,是我任期里最大的遺憾?!?/p>
明明人家很早就規劃了房地產稅,怎么房價還如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呢?
韓國房價陷入畸形,宏觀層面看,兩輪大漲主要在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這個期間,各國都在放水印鈔票。
而去年開始的疫情,韓國更是直接將利率下調到了0.5%。微觀層面看,韓國老百姓也喜歡買房子,不太愛炒股,這錢自然就往房地產行業流了。
要知道,房地產在韓國家庭資產的比重超過了77%,遠遠高于美、日本等發達國家。
第二個原因呢,不像我們一二線城市那么多,大部分韓國年輕人都聚集在首爾或者首爾都市圈,一個首爾占了韓國人口的1/5,能在這兩個大城市買房的可想有多難。
還有就是,韓國財閥占據大量土地,哄抬房價在所難免。
而且在樓市開放過程中,韓國權貴尋租,貪腐事件一再發生。
比如,在蓋樓之前,一些地皮就被提前知道的公務員炒到離譜的價格。
縱觀韓國歷任當局,樓市政策頻繁變動,又過度依賴房地產稅這一手段,起不了揚湯止沸的效果。
當前韓國大選還剩下不到四個月,候選人們又都表示要對房價進行大刀闊斧改革。這似曾相識的一幕,韓國民眾還有信心嗎?
馬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