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99萬!吉林省松原市第二十屆查干湖冬捕旅游文化節開幕,在此次開幕會上,一條重達38斤重的“頭魚”以2999999元的價格拍賣成功,拍賣價格與去年頭魚價格持平。據介紹,頭魚拍賣的收入,會進入到“查干湖生態環境保護慈善基金”賬戶,用于購置查干
299萬!
吉林省松原市第二十屆查干湖冬捕旅游文化節開幕,在此次開幕會上,一條重達38斤重的“頭魚”以2999999元的價格拍賣成功,拍賣價格與去年頭魚價格持平。
據介紹,頭魚拍賣的收入,會進入到“查干湖生態環境保護慈善基金”賬戶,用于購置查干湖春、秋兩季的魚苗,推動查干湖可持續發展。
查干湖的魚,為何總是撈不完?
查干湖冬捕,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的一種傳統漁業生產方式,每年12月中旬到次年1月中旬,當地就會開展冬捕,因為極具觀賞性,每年都會吸引國內外很多游客前來參觀。
查干湖冬捕中最令人熱血沸騰的場面,莫過于一網網大魚被拉出水面的場景。在查干湖的湖面上,魚把頭負責勘察魚群,在選定好的位置上撒網,等待一段時間后,將漁網拉出,此時一網網大魚從湖水中被拉到冰面上,工作人員再講剛拉出網的大魚堆砌在一起,儼然一幅豐收景象。
然而另一方面,查干湖的魚又飽受爭議,很多人不理解的是,查干湖年年大豐收,為啥這里的魚總也撈不完?還有人斷言,查干湖中的魚肯定是洗澡魚?
那事實究竟如何呢?
事實上,央視記者王冰冰曾經做過一期節目,專門講述了查干湖漁場的魚是如何放生的。
據報道,查干湖中確實會投放魚苗,只不過投放的魚苗非常小。在查干湖周圍,當地的漁業公司修建了50-60個魚苗養殖基地,將剛孵化沒多久的魚苗投放到魚池中進行管理,當魚苗長大到2兩左右時,就會被裝車,運輸到查干湖中。據工作人員介紹,像這么大的魚苗投放到查干湖中,需要等8-9年才能長大,每年冬捕時的大魚,很多都是生長了10-15年的大魚。
(魚苗尺寸)
從1992年開始,查干湖每年春秋兩季時,都會投放魚苗,每年累計投放1000萬尾,這些魚苗進入查干湖中會自由生長,需要大約5-10年才會被撈走。
為了可持續化發展,查干湖冬捕時所使用的漁網網眼大小是6寸,體型較小的魚會漏出去,只有生長期超過5年的大魚才會被撈走。
查干湖中還有禁漁期,在禁漁期內全年不可捕撈,為魚群提供棲息地。另外,查干湖的魚并不是隨時都可捕撈,每年有長達大半年的休漁期,這些措施也保證了冬捕時的魚產量。
不僅如此,每年還有捕撈產量限額,今年查干湖冬捕的產量限額是300萬斤。而查干湖面積達到了500平方公里,預計今年的捕撈量不到湖中魚產量的1%。
至于人們所說的“洗澡魚”,根本是無稽之談。首先是查干湖的湖水能夠維持每年300萬斤的捕撈量,不需要從外界投放大魚。
其次是查干湖的主要品種是胖頭魚,而胖頭魚非常脆弱,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傷亡,造成很大的損失。
更為重要的是,查干湖面積500平方公里,如果投放了大魚,大魚會漫無目的地游動,特別難打撈,這根本就是一件賠本買賣,所以查干湖是洗澡魚的說法根本不成立。
查干湖的魚
查干湖原本和其他湖泊一樣,只是普通的湖,在上個世紀時查干湖還面臨枯竭情況,當地漁民被迫轉行。1976年時,當地政府引松花江水流入查干湖,查干湖才重現生機。
但是當時的捕魚行業非常無序,人們為了經濟利益,漁網越用越密,不管大魚小魚全部抓回家,當地湖泊仍舊面臨著無魚可捕的局面。
1992年,當地政府開始在每年4月和10月進行投放魚苗,并在最初3年禁漁,在1995年后才允許捕魚,不過依舊要抓大放小。
為了保護查干湖的水質環境,當地還組織退耕還林還草還湖,周圍的農田在生產過程中不許使用農藥。除此之外,每年捕撈產量也有一定要求。
在多種策略下,查干湖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魚兒們也越來越多,但即便如此,當地依舊遵循著:科學捕撈、增殖放流、劃定禁漁區,劃定休漁期,使得查干湖中的魚走向了可持續發展之路。
現如今,查干湖冬捕因為極具有民族特色,觀賞性佳,成為了拉動當地旅游行業的節目,查干湖正帶領著當地人民走向致富。
#查干湖冬捕節開幕##查干湖##查干湖冬捕頭魚拍賣2999999元##查干湖冬捕“頭魚”拍出300萬天價#
馬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