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腸癌如今已成為我國的一個高發腫瘤,嚴重的威脅著國人的健康,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的數據顯示,不管男女,大腸癌都位列腫瘤發病率的前4名。大腸癌大約90%是腸息肉演化而來的,它從腺瘤性息肉演變為癌變,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因此在息肉階段發現并切
大腸癌如今已成為我國的一個高發腫瘤,嚴重的威脅著國人的健康,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的數據顯示,不管男女,大腸癌都位列腫瘤發病率的前4名。
大腸癌大約90%是腸息肉演化而來的,它從腺瘤性息肉演變為癌變,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因此在息肉階段發現并切除是預防大腸癌的有效途徑,而發現腸息肉,最好的檢查就是腸鏡檢查。
因此到消化科看病,醫生往往會建議患者做一次腸鏡檢查,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群以及有腸道癥狀的人群,最難大腸癌屬于高發癌癥,但是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預防,只要能夠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大腸癌的治愈效果是非常好的。
01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經肛門將腸鏡循腔插入至回盲部,從黏膜側觀察結腸病變的檢查方法。腸鏡檢查幾乎可以滿足全部結腸區域的檢查需要。
盡管腸道檢查是目前發現腸道腫瘤及癌前病變最簡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內鏡檢查作為一種侵入性檢查方式,肯定會存在一定的不適和并發癥。因此在臨床上很多人都非常畏懼這種檢查,這也就導致大腸病變和腫瘤無法早期確診,從而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最近幾年來,伴隨著麻醉藥品和醫療監護技術的進步,出現了無痛腸鏡檢查,其實就是在檢查前經靜脈注射一種起效快、有效時間短、作用確切的麻醉藥物,使患者在數秒鐘內入睡,完成全部檢查后早期即能蘇醒,檢查過程中不會有任何的不適和痛苦感,因此也越來越受到患者的喜愛。
腸鏡檢查的成敗,腸道的清潔度是關鍵因素之一,如果在檢查時腸道仍有許多糞便,就會影響進鏡和觀察,甚至不能完成全大腸的檢查,因此檢查前腸道的清潔準備十分重要。
02
一次腸鏡檢查有效期多長?
著名臨床醫學雜志《柳葉刀》曾發表過研究表明,一次腸癌篩選檢查可以使發生腸癌的風險降低超過1/3,并且可以挽救無數的生命。
英國癌癥研究所的腸道篩查專家、《柳葉刀》的第一作者、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Wendy Atkin教授說:我們知道腸道檢查對老年人有非常多的好處,雖然沒有任何篩查是完美的,但是這項研究表明,腸道檢查可以至少在17年內有效減少癌癥死亡。腸癌可以預防,而用腸鏡篩查腸癌是減少腸癌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因此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不要錯過這么好的機會,檢查一下自己的腸道。
通過柳葉刀的研究可以得出結論,進行一次腸鏡檢查之后,至少可以在17年內減少腸癌的發生,但是在此期間并無法保證腸道內其他問題的出現,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在平時定期做一次腸道檢查。
尤其是我國西北地區的人群,年齡在45歲以上者,建議每1~2年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發現結腸上有很多的小病變,包括結腸息肉,結腸上面有小潰瘍等改變,一定要在隨診觀察的前提下做到半年復查一次,連續在兩個半年以上的觀察之后,每年復查一次腸鏡檢查。
03
哪些人該進行腸鏡檢查?
(1)便血未能確定為痔瘡或肛裂出血,或未能除外大腸引起的便血者。
(2)反復黑便或大便潛血陽而上消化道檢查未能發現病變者。
(3)鋇劑灌腸X線檢查發現大腸異常需要進一步確診者
(4)大便習慣突變,中老年人尤應注意;發現腸息肉等需進行內鏡治療者
(5)癌腫或息肉等的手術后或內鏡治療后隨訪復查
(6)家族中有腸癌患者;
(7)結(直)腸炎、腸息肉反復發作、久治不愈者。
除此之外,一些高危人群也要做腸鏡檢查,比如家屬中有人曾罹患大腸癌,如父母或兄弟姊妹,或者自己曾有大腸息肉或直腸息肉,或曾得過大腸直腸癌,手術后仍在追蹤觀察者,都是高危人群,也要定期做好腸鏡檢查。
04
在做腸鏡檢查之前,要做哪些相關準備?
1、評估耐受程度
做腸鏡檢查前,需要評估病人是否能夠耐受腸鏡的檢查,比如是否存在有嚴重的心肺疾患,需要完善心電圖、心臟超聲、胸片或者是胸部CT等檢查評估心肺情況,了解腸鏡檢查的可行性。
2、注意飲食
檢查48小時前要盡量保持清淡的飲食方式,多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藥粥、小米粥、爛面條等,因為清淡、易消化食物不僅可以減輕腸胃功能負擔,還可以預防體內宿便形成。腸鏡檢查前8小時或以上要避免進食任何食物,以免影響檢查的順利進行。
3、口服瀉藥
受檢者在接受檢查前需要在遵循醫囑的前提下適量服用瀉下劑,不僅可以清除胃腸腔內的物質,并且對于提升檢查的準確率具有積極影響。對于長期或近期有藥物史的患者,需要提前向主診醫生進行詳細說明,因為部分藥物可能會對腸道組織造成刺激,從而對檢查造成不利影響。
結語:大家在平時經歷過腸鏡檢查嗎?你們覺得做腸鏡檢查之前還要注意哪些事情?如果對此還有想要補充的話,不妨在下方評論區分享出來吧。
#健康迎新年#
馬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