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解表藥(1)發散風寒藥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風水水腫)桂枝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痰飲蓄水,寒凝血滯諸痛)紫蘇解表散寒,解魚蟹之毒,行氣寬中荊芥祛風解表,透疹消瘡,炒炭止血(2)發散風熱藥薄荷疏散風熱,透疹利咽,清利
(一)解表藥
(1)發散風寒藥
麻黃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 風水水腫)
桂枝 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痰飲蓄水,寒凝血滯諸痛)
紫蘇 解表散寒,解魚蟹之毒,行氣寬中
荊芥 祛風解表,透疹消瘡,炒炭止血
(2)發散風熱藥
薄荷 疏散風熱,透疹利咽,清利頭目,疏肝行氣(辛散耗氣,虛人多汗禁用)
桑葉 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平抑肝陽,清肺潤燥,涼血止血
菊花 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平抑肝陽,清熱解毒
柴胡 解表,升陽舉陷,退熱,疏肝解郁(醋炙),退熱截瘧(柴胡截肝陰)
升麻 解表,升陽舉陷(炙) 透疹,清熱解毒(生)(齒痛口瘡,陽明熱毒)
葛根 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煨)(項背強痛)
(二)清熱藥
(1)清熱瀉火藥
石膏 清熱瀉火,止渴除煩,斂瘡生肌,收濕,止血(生瀉煅斂,先煎)
知母 清熱瀉火 生津潤燥,滋陰潤燥(肺,胃,腸,腎陰)
梔子 清熱利濕 瀉火除煩,涼血解毒。焦梔子涼血止血
決明子 清肝明目,潤暢通便(不宜久煎)
(2)清熱燥濕藥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炒用)(肺熱咳嗽,高熱)
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濕熱痢疾,善清心經之火)
黃柏 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骨蒸勞熱)
(3)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
連翹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散結,清心利尿(瘡家圣藥)
蒲公英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通淋,通經下乳
板藍根 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痄腮,丹毒)
魚腥草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 (既為治肺癰吐膿,肺熱咳嗽之要藥,又為治熱毒瘡癰常用之品)
敗醬草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 (既善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治腸癰、肺癰、瘡癰。又能祛瘀通經止痛,治產后瘀滯腹痛)
(4)清熱涼血藥
生地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止血(虛熱骨蒸消渴秘,脾虛濕滯便溏禁用)
玄參 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 消癰(白喉,上部腫痛)
(5) 清虛熱藥
青蒿 清透虛熱,涼血除蒸,解暑,截瘧
(三)瀉下藥
(1)攻下藥
大黃 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瘡瘍,燒燙傷,后下)
芒硝 瀉下攻積,清熱消腫,潤燥軟堅(沖服,外敷)
(四)祛風濕藥
(1)祛風濕藥
獨活 祛風濕,止痹痛+解表
威靈仙 祛風濕 通絡止痛,消骨鯁,行痰水
木瓜 舒經活絡,和胃化濕(吐瀉轉筋)
(2)祛風濕熱藥
防己 祛風濕,止痛 ,利水消腫(偏上,木防己,偏下漢防己)
(3)祛風濕強筋骨
五加皮 祛風濕,強筋骨,補肝腎+利尿
桑寄生 祛風濕,強筋骨,補肝腎+安胎
(五)化濕藥
蒼術 燥濕運脾,祛風散寒,發汗解表
厚樸 燥濕消痰,下氣除滿
砂仁 化濕行氣,溫中(中下二焦)+止瀉,安胎(后下)
(六)利水滲濕藥
(1)利水消腫藥
茯苓 利水消腫,滲濕,健脾,寧心
薏苡仁 利水消腫,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
澤瀉 利水消腫,滲濕,瀉熱
(2)利尿通淋藥
車前子 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明目,祛痰(包煎)
(3)利濕退黃
茵陳 利濕退黃,解毒療瘡(血虛萎黃慎用)
金錢草 利濕退黃,利尿通淋,解毒消腫,
(七)溫里藥
附子 補火助陽(脾腎),散寒止痛+回陽救逆(先煎1小時)
肉桂 補火助陽(命火),散寒止痛(命火)溫通經脈,引火歸原
吳茱萸 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易耗氣動火)
(八)理氣藥
陳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枳實 破氣除痞,化痰消積
香附 疏肝解郁,調經止痛,理氣調中(肝)
川楝子 行氣止痛,殺蟲,療癬
薤白 行氣導滯,通陽散結(胸痹,心痛要藥)
(九)消食藥
山楂 消食化積(油膩)行氣散瘀
(十)驅蟲藥
使君子 殺蟲(蛔蟲,蟯蟲)消積(炒,搗碎)
(十一)止血藥
(1)涼血止血藥
大薊 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利膽退黃,降血壓作用強)
小薊 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
(2)化瘀止血藥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補虛強壯
(3)收斂止血藥
白及 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肺胃出血尤宜)
(4)溫經止血藥
艾葉 溫經止血(下焦)散寒調經,安胎(崩漏尤宜)
(十二)活血化瘀藥
(1)活血止痛藥
川芎 活血止痛,行氣,祛風(氣滯血瘀要藥,血中氣藥,婦科常用)
延胡索 活血止痛,行氣(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一身上下諸痛)
(2)活血調經藥
丹參 活血調經(性寒)祛瘀止痛,涼血消癰,除煩安神
益母草 活血調經,利尿消腫,清熱解毒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藥
(1)溫化寒痰藥
半夏 燥濕化痰,外消腫止痛,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止嘔要藥,寒宜,有毒,制用)
天南星 燥濕化痰,祛風解痙,外用消腫止痛
白前 降氣化痰,性微溫
(2)清化熱痰藥
川貝 清化熱痰,散結消腫 + 潤肺止咳(微寒)
浙貝 清化熱痰,散結消腫 (寒)
瓜蔞 清化熱痰,寬胸散結,潤暢通便
竹茹 清化熱痰,除煩止嘔,涼血止血
前胡 降氣祛痰,疏散風熱
(3)止咳平喘藥
杏仁 止咳平喘,潤暢通便(長于宣肺)
蘇子 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化痰(長于降氣)
百部 潤肺止咳 + 殺蟲滅虱
桑白皮 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涼血清肝
葶藶子 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 重在瀉肺中水氣,痰涎,兼瀉大便
(十四)安神藥
(1)重鎮安神
朱砂 鎮驚清心,安神解毒,忌火煅,毒(0.1-0.5只入丸散)
龍骨 鎮驚安神,平肝潛陽(生用),收澀顧斂(煅用)
(2)養心安神
酸棗仁 養心益肝,安神,斂汗
柏子仁 養心安神+潤暢通便
(十五)平肝熄風藥
(1)平抑肝陽藥
石決明 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刺蒺藜 平肝疏肝,祛風明目,祛風止癢
(2)熄風止痙藥
鉤藤 清熱平肝,熄風定驚(后下)
天麻 平抑肝陽,熄風止痙 ,祛風通絡(性平)
牛黃 涼肝熄風,清熱解毒,化痰開竅(性涼)
全蝎 熄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毒+性平
蜈蚣 熄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 +力猛性燥
(十六)開竅藥
麝香 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催產(丸散,0.03-0.1)
冰片 開竅醒神,清熱止痛,性微寒,宜熱痹
石菖蒲 開竅醒神,化濕和胃,寧神益志,豁痰辟穢
(十七)補虛藥
(1)補氣藥
人參 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大補元氣,安神益智
黃芪 補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胃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
白術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甘草 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2)補陽藥
補骨脂 溫腎助陽,固精縮尿,溫脾止瀉+納氣平喘(偏脾)
沙苑子 補腎固精,養肝明目
菟絲子 補腎固精,養肝明目。止瀉,安胎
冬蟲夏草 補益肺腎,平補陰陽,止血化痰
紫河車 補腎益精,養血益氣
肉蓯蓉 補腎助陽,潤腸通便
鹿茸 補腎陽,強筋骨,益精血,調沖任,托瘡毒
(3)補血藥
當歸 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暢通便,
熟地黃 補血養陰,填精益髓(滋膩)
(4)補陰藥
石斛 益胃生津,滋陰清熱
麥冬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心肺胃)(滋膩性小)
龜甲 滋陰潛陽熄風,益腎健骨,養血補心,固精止血
鱉甲 滋陰潛陽,退熱除蒸,軟堅散結
(十八)收澀藥
(2)斂肺澀腸藥
五味子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烏梅 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安蛔止痛,生津止渴,外用消瘡
(3)固精縮尿止帶藥
海螵蛸 固精止帶,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收濕斂瘡
蓮子 益腎固精縮尿,補脾止瀉,益腎養心,交通心腎
芡實 健脾止瀉,益腎固精,除濕止帶
山茱萸 補益肝腎,收斂固澀(標本兼顧)
(十九)攻毒殺蟲止癢藥
雄黃 解毒,殺蟲,祛痰截瘧,0.05—0.1g,忌火煅
硫磺 外用解毒殺蟲療瘡,內服補火助陽通便
1、中醫臟腑用藥規律
2、五谷屬性和藥用價值
3、調料食物的屬性和藥用價值
4、中藥學應用大總結
5、中藥藥性應用大匯總之一
6、中藥藥性應用大匯總之二
7、中藥藥性應用大匯總之三
8、中藥藥性應用大匯總之四
9、中藥配伍藥對
注意:中藥需在專業醫生或藥師指導下使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了解更多中醫藥健康資訊,敬請關注本人的頭條號——老中醫周攻謀(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
“弘揚中醫藥文化,傳播健康正能量,同享養生大資訊”
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