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如果不小心躺在工作的CT機上睡了一覺會不會被輻射致死?有人說你不是開玩笑吧,怎么會有人在CT機上睡覺呢?大家好,我是drx,今天就來說說醫學治療和檢查的輻射。其實真的有人可能在充滿輻射的機器上睡覺,這就是我們說的腫瘤放療。他們單位是Gy格瑞
如果不小心躺在工作的CT機上睡了一覺會不會被輻射致死?有人說你不是開玩笑吧,怎么會有人在CT機上睡覺呢?
大家好,我是drx,今天就來說說醫學治療和檢查的輻射。
其實真的有人可能在充滿輻射的機器上睡覺,這就是我們說的腫瘤放療。他們單位是Gy格瑞和Sv西弗,他們是有一定區別的,但是1Sv與1Gy輻射量基本類似,我們就姑且等同來看,輻射到底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傷害!
在劑量低于1Gy時,少數人可出現頭暈、乏力、食欲下降等輕微癥狀;
照射劑量超過1Gy時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或局部急性損傷;
劑量在1-10Gy時,出現以造血系統損傷為主;
惡性腫瘤根治性放療常用劑量一般大于等于60Gy,常規放療單次放療劑量為2Gy。
劑量在10-50Gy時,出現以消化道為主癥狀,若不經治療,在兩周內100%死亡;
50Gy以上出現腦損傷為主癥狀,可在2天死亡。
急性損傷多見于核輻射事故。
大腦綜合征患者在數小時至數日內死亡,胃腸道綜合征的病人通常在3~10日內死亡。造血系統綜合征時,可在8~50日內發生死亡,其中 2~4周內因出現感染而死亡,3~6周內因大量出血而死亡。
還好,腫瘤的放療是精確放射,其他地方保護好,只把放射源定在腫瘤部位。不過,這依然是殺敵1000,自損800的治療手段。
除此之外,更多遇到的問題是!
一遇到孩子生病、受傷了需要做CT,家長的心里就有些犯嘀咕。CT這么大的輻射,孩子這么小,會不會對孩子的身體有什么不良影響?
CT的輻射有多大?
對一般人來說每年的正常因環境輻射攝取量是1~2mSv。這個輻射量就是針對在大氣環節中生存的我們.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委員會指出:每人每年可接受的輻射劑量限值為2.4。
X線輻射劑量:0.1-0.2mSv,相當于1個月中的自然界輻射。
CT輻射劑量:2-15mSv;頭顱 2mSv,大約相當于1年自然界中的輻射;胸部 7-8mSv,相當于2-3年;腹部8-10mSv,相當于4-5年。
血管造影輻射劑量:15mSv,相當于10年自然界中接觸的輻射。
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積累的大氣輻射量,也會讓我們更容易發生癌癥等疾病。
磁共振和B超沒有輻射!
特別是磁共振,今天要給他正名一下。磁共振的原理是氫原子的原子核在磁場環境下產生的共振,這里的核是原子核,細胞核的核。而不是核電站,核武器的核。
因為“核”這個字天生讓人恐懼,所以現在標準的稱呼是沒有核磁共振,而是磁共振。
接觸放射相關的工作人員,一年最高輻射量為5mSv,還需要定期檢查身體,就是這個小孩子記錄輻射量,如果超過了需要立即停止工作。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算,一年做頭顱CT的次數最好被控制在2次以內。
做CT輻射導致癌癥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這是一個醫學界也廣泛討論的問題,2009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我是我曾經學習生活了一年的全美top3醫學院,發表了一篇關于CT輻射目前被廣泛引用的論文。
我給大家稍微平均一下,大約在幾率在千分之一-萬分之一,這和車禍的的發生率,也就是被車撞到的概率基本持平。
2011 年美國醫師協會的聲明中指出,這樣的常規影像學檢查的輻射量由于劑量太低無法評估。
此后關于CT輻射的討論慢慢變少了,也淡出了學界的視野。
如果你真的非常擔心輻射的話。孩子做CT的時候,可以在其他部位進行防護。比如蓋上防護毯、穿上防護衣。特別是頭部,頸部,生殖器對于輻射比較敏感的部位要記住遮蓋。陪同的家人,也可以穿上防護服。
最后,如果已經給孩子做了CT也不要后悔自責。中國人普遍都高估了CT的輻射。曾經碰到一個家長,看了網上CT輻射致癌的介紹悔恨不已。每次孩子出現一點小問題,都歸咎于之前的一次CT檢查。搞得神經過敏,抗拒就醫,孩子的精神和情緒也倍受影響。
Dr.X說:最后要告訴大家,輻射對人體是幫助還是損害,是需要權衡利弊的。
比如為了發現早期肺癌,臨床指南上輻射更小的胸片檢查已經改為了輻射更高的CT。增加了輻射,同時也增加了發現腫瘤的可能性,因為胸片能看到的腫瘤已經非常巨大了。這是無數生命的經驗做出的改變。
劉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