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直以來,ICU病房是醫院的中心點,一旦疾病發展被移送入ICU病房的患者,基本上是非常嚴重的患者了,而且ICU病房一直以居高的價格讓不幸的人因病而致使家庭倒退回到了50年代的非常貧困生活。因此,ICU病房成了醫院最特殊收治病人的地方,收費一
一直以來,ICU病房是醫院的中心點,一旦疾病發展被移送入ICU病房的患者,基本上是非常嚴重的患者了,而且ICU病房一直以居高的價格讓不幸的人因病而致使家庭倒退回到了50年代的非常貧困生活。因此,ICU病房成了醫院最特殊收治病人的地方,收費一般都是以每天6000元上的收費為最低。
昨天我就經歷了一例我父親從一個普通疾病發展趨向而被主診高度懷疑肺部感染咳不出痰而懷疑肺部被痰液阻塞而被送入ICU監護的驚心動魄的擔心。看著錢的需要數字一天天的增多,而且父親的嘴巴、鼻子都插上了管子,卻看到每次插管時難受的樣子并且眼巴巴看著親屬在身邊卻不能表達自己的難受,心疼痛著看著父親受盡了疾病帶來非常痛苦卻又無能能了幫助父親減輕痛苦。父親也很配合醫生及護士的工作,應該說我的父親是想積極治療盡快恢復健康。我的父親經歷了半天的吸痰上呼吸機后,我再三考慮后決定轉院治療,目的是想脫離上呼吸機及插胃管等等的難受。而且也擔心父親離開我們。
ICU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重癥病房,即就是為重癥或昏迷昏迷患者提供加強護理的隔離場所,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和最好醫療設備,進行有針對性的監測供給。通俗點理解就是ICU病房就是把危重病人集中起來,在人力、物力和技術上給予最佳的保障,以期達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設有中心監護站,工作人員可以直接觀察有監護的病床。病床邊有監護儀、中心監護儀,多功能呼吸治療機,麻醉機,心電圖機,除顫儀,起搏器,微量注射器,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所需要的急救器材。這些器材都是一些價格非常昂貴的,里面的工作人員的技術也都是非常專業的,但是這樣的場所還是讓外面的老百姓們感到難以理解。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如果進入ICU病房的病人大多數是“九死一生”的希望。面對這樣的質疑,今天黎醫生來解釋清楚。
ICU病房的患者拔掉氧氣管就停止了呼吸?是人財兩空的地方?
在介入這樣進入ICU病房的討論中,我昨天就經歷這樣的兩個真實病例。
就說我自己的父親,因為肺部感染而出現被粘稠的t痰堵住了呼吸道正常的呼吸通暢而出現了呼吸急促,痰堵塞,立即進行了氣道吸痰的急救措施幫助病人用人工開通保持呼吸道的通暢,以免病人被痰堵塞氣道后引發心衰并發癥的發生。可為什要進入ICU病了進行這樣的急救措施呢?
前面我已經說過ICU病房里有最佳的搶救場所和最佳的儀器配合一起就能爭分奪秒搶救回人的生命。最后我的父親經過這樣的吸痰上呼吸機的情況下保持了氣道呼吸的通暢,病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另一位重癥患者,因為中風跌倒而深度昏迷,經過急診搶救后把病人轉入了ICU病房。這一位病人被送入病房時生命體征只能依靠氧氣維持,其他全無意識。家屬不想看著自己的親人就這樣離開人世間,所以要求送入ICU病房給予最佳的治療。
兩例送入ICU病房的病人,采用了精準的救治保持呼吸通暢,兩者都穩定病情。我的父親轉院后進入了普通病房繼續治療。然而另一位同樣被送進ICU病的病人就沒有這樣幸運了,ICU病房的醫生告訴患者家屬,病人如果繼續在ICU病房,醫生只能是維持生命的體征,其他沒有依照目前的醫學技術還是回天乏力。說嚴重點就是拔掉氧氣管,病人就會在短時間內停止呼吸直至死亡。
原以為砸鍋賣鐵也要把親人送入ICU病房救患者一命,為何最終是這樣的兩種結果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ICU收治對象
● 主要收治嚴重創傷、大手術后及必須對生命指標進行連續嚴密監測和支持者。
● 需要心肺復蘇的患者。
● 心、腦、肺、肝、腎等臟器出現功能衰竭或者多臟器衰竭的患者。
● 重癥休克、敗血癥及中毒病人。
● 臟器移植需要前后監護和加強治療的患者。這樣的病人待病情好轉后又可以轉回普通病房。
其實,ICU就是一個救人的場所,也是一個吃錢的場所,前面我已經說過,ICU里面的設備和人員和場地都是要求非常的地方,要啟動這樣的場所是需要昂貴的費用。沒有這樣的設備和技術就根本達不到救人的目的。你還會說IGU是缺德害人的地方嗎?
ICU是每個醫院都設有的特殊病房嗎?進去了就是人財兩空了嗎?
關于ICU常見的說法就是只有活著進出,抬著出來的。現實中也是差不多這樣的事實。
ICU是減少患者死亡的手段之一,是治療嚴重疾病及延長生命的最佳場所。家屬要求的氧氣維持患者生命長達一年以上的。也有一些患者經過救治后轉入普通病房繼續治療后好轉后出院的。
選擇進入ICU病人,一般情況住入ICU病房需要昂貴的資金,至于患者的生命能不能好轉出來是需要根據病情發展而確定,并不是像人們流傳的一樣一進入ICU病房就是只有死亡,還是挽救人生命的場所。
當醫生建議進入送入ICU病房的時候需要理性地理解,并根據病情的發展而確定是否進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醫生都是治病救人的。
我是婦內科黎醫生,致力于用通俗的語言分享健康知識,做你身邊的健康小衛士,如果身邊有同樣需求的人可以轉發讓更多的人受益!
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