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月28日,第12個世界罕見病日。我們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這樣一個罕見病群體——戈謝病。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代謝疾病,好發于嬰幼兒和兒童,因為基因突變導致溶酶體酶轉運缺陷,進而引起不可逆轉的器官系統損害。相較于其他罕見病來說,戈謝病的患病人數
2月28日,第12個世界罕見病日。
我們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這樣一個罕見病群體——戈謝病。
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代謝疾病,好發于嬰幼兒和兒童,因為基因突變導致溶酶體酶轉運缺陷,進而引起不可逆轉的器官系統損害。
相較于其他罕見病來說,戈謝病的患病人數更少,在中國戈謝病協會登記的不到400人。而在湖南,目前已知的戈謝病患者有6例,其中5名為未成年人。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走訪了部分湖南戈謝病患者家庭,關注他們的困境與希望——接受長期規范治療后,戈謝病患者可以正常生活,但成年患者每年超過200萬元的藥費,他們要如何實現這一場漫長的救贖?
本文講述的,是衡陽常寧市勝橋鎮5歲男孩墨墨的故事。媽媽東拼西湊幾十萬元,買了15瓶治療戈謝病的特效藥——按正常劑量算,夠他用5個月。
文、圖: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歐陽婷
2017年,墨墨無故多次流鼻血。在衡陽某醫院進行骨髓穿刺后,主治醫師發現了戈謝細胞,懷疑孩子患上了戈謝病。之后,在醫生的建議下,墨墨的母親梁芬帶著孩子來到北京轉往解放軍總醫院,最終檢查確診為戈謝病。
“我媽媽知道后就一直哭。”梁芬說,等到接受孩子生病的事實后,母親張冬梅開始到處尋找民間偏方,野生甲魚燉瘦肉、花生皮熬水……“只要能緩解癥狀,她都找過來讓孩子嘗試”。
戈謝病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低得出奇,只要一出門,媽媽就要求墨墨必須帶上口罩,“盡管非常注意,但孩子還是很容易感染上疾病”。
2018年春節,墨墨因為感冒被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梁芬夫婦再次帶著孩子來到了北京,并在醫生的建議下注射了“思而贊”。看到孩子在注射了“思而贊”的狀態后,梁芬開始籌錢買藥,“我們到網上進行募捐,籌到了10萬元,加上之前的積蓄,買了15瓶”。
2月24日,梁芬帶著墨墨去村里的衛生室打針。但衛生室正好有流感病人在輸液,考慮到墨墨的抵抗力,醫生讓他們先回家,說他回頭再上門為孩子注射。
在家等待了許久,醫生才帶著兩瓶藥水趕來。就在醫生拿出針頭準備注射的時候,4歲的墨墨有些怯意,他要求媽媽站在自己的身后。
兩瓶藥水,一瓶是生理鹽水,另一瓶才是混合了“思而贊”的藥水,“先打完這瓶生理鹽水,把輸液管里的空氣排干凈,再打那瓶藥,這樣藥每一滴都打到身體里去了,不會粘在管子上浪費掉”。
“思而贊”每個月的使用量是根據患者的體重來計算的,每9斤就得打一瓶(400單位的劑量),墨墨有30多斤,一個月應該打3針,但這個家庭實在負擔不起,梁芬只好將每個月注射的量控制在一瓶,“起碼能夠保住孩子的命”。雖然只有一瓶,但梁芬說,每次打完針后,平時無精打采的墨墨也能夠活潑幾天。
同樣在苦苦堅持的,還有岳陽汨羅市火天鄉的何依婷、吳雄夫婦,他們的兒子炫炫在1歲時被確診為戈謝病。每次看到孩子的笑容,夫妻倆便心痛不已,“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藥再貴我們也不能放棄治療,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救”。
關注罕見的“戈謝病”,《今日女報》在行動
4歲長沙女孩罹患罕見戈謝病:救命藥23000元一針,成年后每年藥費超200萬
岳陽一男孩花了13年才知患上“戈謝病”,但父母發現確診“只是掉進了地獄的第一層”
編輯:小葵
馬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