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公鹿的飼養管理公鹿每年的生長規律基本分為三個階段,即生茸期、配種期和越冬恢復期。1,生茸期飼養管理梅花鹿生茸期一般為4-7月,5-6月為長茸旺期,平均每天長茸40-45克;馬鹿生茸期為3月下旬至7月初,生茸期較梅花鹿短,茸生長快,平均
(一)公鹿的飼養管理
公鹿每年的生長規律基本分為三個階段,即生茸期、配種期和越冬恢復期。
1,生茸期飼養管理
梅花鹿生茸期一般為4-7月,5-6月為長茸旺期,平均每天長茸40-45克;馬鹿生茸期為3月下旬至7月初,生茸期較梅花鹿短,茸生長快,平均日增量為梅花鹿的1-2倍。此期公鹿的營養供應既要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又要提供茸生長的營養物質。因此,不僅需要大量的精飼料和青飼料,還需不斷補充礦物質和食鹽。梅花鹿每日配精飼料2-2.5公斤,多汁料2-3公斤,青粗料3-4公斤,骨粉30克,食鹽25克;馬鹿個體較梅花鹿大,每種飼料的供應量需增加主料1-2公斤和配料5~10克。
到長茸旺期,應加大青飼料的比例,每天喂兩次,以吃飽為準。為了鹿茸產量,可在飼料中適當摻點尿素(梅花鹿每頭不超過20克,馬鹿不超過40克)或魚粉(梅花鹿每日每頭喂150-200克,馬鹿200-250克)。使用時,將尿素溶解液拌粉料或尿素粉末或魚粉與精料均勻混合飼喂,既安全又很有效。此外,每天必須保證茸鹿飲水需要,梅花鹿每天需水6-8公斤,馬鹿則需14-15公斤。
2.配種期的飼養
此期公鹿的生理特點是性沖動強烈,消化機能紊亂,食欲急劇下降,毆斗現象嚴重,體能消耗較大。要使公鹿保持上等腰情,既健壯活潑、精力充沛,又性欲旺盛,精液質佳,就必須選用適口性強的富含糖和維生素的青綠多汁飼料與豆餅、玉米、大麥、麩皮等摻和搭配,以保證種公鹿的食欲及營養需求。對非種用公鹿,要控制腰情、降低性欲,減少爭斗,避免傷亡。為此,在配種期到來前,根據膘情和粗飼料質量等,可酌情減少精料量,梅花鹿日喂量0.5-0.8公斤,馬鹿1.2-1.5公斤。
3·越冬恢復期的飼養
這一時期包括配種恢復期和生茸前期兩個階段。種公鹿經兩個月交配期后,體重明顯下降,體質瘦弱,胃容積明顯縮小。非配種公鹿也因性沖動影響,體重也會有所下降。此時公鹿的生理特點是:性活動逐漸低落,食欲和消化機能相應提高,熱能消耗較多,進入體質恢復期,營養配置應逐漸加大日糧用量,提高熱能飼料比例。日糧以粗飼料為主,精飼料為輔,同時供給一定數量蛋白質飼料。精料日喂量梅花公鹿0.8-1.2公斤、馬鹿為1.2-1.8公斤。到生茸前期,適當增加蛋白飼料和精飼,為長茸創造條件。
(二)母鹿的飼養管理
配種與妊娠初期,飼料應以容積較大的粗飼料和多汁飼料為主,精飼料為輔,并供給一定量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E的塊莖和塊根類飼料。妊娠期特別是后期,應選擇體積小,質量好,適口性強的飼料,并保證蛋白質和無機鹽的供給,確保胎鹿及母體健康成長。在臨產前半個月,要適當限制飼喂,以防母鹿過肥造成難產。
哺乳期母鹿乳汁的質量對幼仔的健康成長有重大影響,因此,在飼料配置上應保證供給大量的營養物質以滿足母鹿恢復和仔鹿發育的需要。其復合飼料的比例一般為:精飼料中蛋白質飼料占30%左右,谷物飼料占50%-55%,麥麩占8%-10%;到哺乳后期,蛋白質飼料應提高到38%~40%,谷物飼料仍占50%左右,麥裁占10%。每日喂量也應略有增加,梅花鹿每只每天喂1.2公斤,馬鹿為1.8-2.0公斤。在母鹿妊娠和哺乳期間,除注意飼料營養的科學配置外,一定注意飼料的衛生,凡霉爛飼料、凍結飼料及酸性過重的飼料嚴禁喂食;圈舍內注意經常打掃、消毒,防治疾病感染。
(三)仔鹿喂養管理
通常把小鹿的成長分為三個階段,自出生到離乳(約2-3個月)稱為仔鹿或哺乳仔鹿;從斷乳后到年底的小鹿稱為離乳仔鹿,轉年后的仔鹿稱為育成鹿。
1,初生仔鹿的護理
(1)喂初乳。母鹿在分娩后7天內所分泌的乳稱為初乳。初乳營養豐富,特別是其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是幼仔成活的關鍵。仔鹿出生后數小時應吃上初乳,如能1-2小時內吃上為最好,若生后8-10小時未吃初乳,幼仔就會變得軟弱無力,甚至死亡。所以,盡快讓鹿仔吃上初乳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環節。
(2)人工哺乳。仔鹿生后一般都能自行哺乳,不需人為輔助。只有出現以下情況時,必須及時進行人工哺乳。一是母鹿拒絕讓仔鹿哺乳;二是母鹿乳汁不足或不能泌乳;三是仔鹿生后體弱不能站立;四是母鹿分娩后死亡;五是從野外捕捉的初生仔鹿等。人工哺乳就是將經過消毒的牛乳、山羊乳裝入帶奶嘴的奶瓶內,溫度保持在36-38℃,用手將仔鹿頭部托起,固定好,把奶嘴插入其口腔,壓迫奶瓶讓乳汁慢慢流入肚內,但切不可操之過急,以免瞪著。在大群人工哺乳的情況下,可使用哺乳器,以節省人力。
喂乳量應根據出生時間長短確定:剛生下3-5日的幼鹿,每天喂5次,白天3次夜間2次。白天每隔4小時喂一次,晚上每隔6小時喂一次,每次喂牛乳或羊乳80-150克。第6日后喂量每次可增加到150-200克,到20-30日達到最高喂乳量即每天總量為1200克。自此以后,日喂量及次數開始逐漸減少,直到70-80天完全斷奶為止。
2.哺乳仔鹿的護理
為確保仔鹿的安全、減少疾病的發生和提高成活率,必須認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哺乳母鹿舍內設置仔鹿保護欄,供小鹿自由出入;二是精心護理,飼養人員要隨時注意觀察仔鹿的精神狀態、臥的姿勢及鼻、眼情況,運動步態,查看糞便,以便及時發現白痢、臍帶炎、肺炎等;三是仔舍內要求平地、無積水和干凈衛生,飲水鍋臺高度要適宜,方便仔鹿飲水,水質要求潔凈,防止感染生??;四是門空間隙要小,防止仔鹿跑出圈舍或卡在其間;五是風雨天要及時把露天運動場上的仔鹿趕到棚舍內或抱進產仔欄內;六是仔鹿在離乳前半月左右,應加強口令和環境的調教,為順利離乳做準備。
在仔鹿哺乳期間,宜及早進行補飼。補飼不僅彌補了乳量供應不足,同時可使仔鹿的消化器官及生理機能及早得到鍛煉,離乳后能很快適應新飼料條件。特別是喂一些植物性飼料及多汁飼料來刺激其消化系統,可以促進胃腸容積和消化能力的提高。仔鹿出生15-20天后,可以隨母鹿采食少量粗、精飼料。為了不讓大鹿搶食,可在保護欄內設小槽,投放一些營養豐富的混合精飼料如玉米、黃豆、小麥、麥麩等按5:1:3:1配好,并加入少量食鹽、礦物質等,拌均加溫水調合呈粥狀,每天補伺一次,數量控制在每只鹿每天50-100克。20日后食量可逐步加大,直到離乳前可增到300-400克,仔馬鹿還可增加一倍。
3,離乳仔鹿的管理
(1)離乳時間和方法。一般在7月底至8月初,選天氣較好的早晨,用馴化較好的一批或幾只大母鹿帶領,將仔鹿趕到預定圈舍內,再慢慢放回或撥出大母鹿。
(2)科學分群。按性別、出生先后及體質強弱分成若干個離乳仔鹿群,以便針對不同情況,采取相應飼養措施。每群20-30只為宜。
(3)注意營養。離乳初期,仔鹿還不能很快適應新的飼料條件,加之留戀母鹿及原舍生活環境,食欲欠佳。因此,在飼料配備上應盡量供給哺乳期內仔鹿習慣采食的各種粗、精飼料,并保證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的足夠營養,每頭基本飼料配方為:黃豆0.1-0.2公斤、玉米0.1-0.2公斤、麥麩0.2公斤,食鹽、骨類和貝殼粉10克,青飼料應選嫩青草或鮮樹葉等。待基本適應后,逐步調整食物結構和增加食量。此外,離乳仔鹿的圈舍應遠離原母鹿圈舍,以便母仔互相影響。仔鹿好鉆的門、洞要封堵好,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
4,育成鹿的管理
育成鹿應按性別和體況于第二年初進行分群。育成鹿年少好動,應養在能充分進行活動、休息、采食的寬敞的圈舍內。育成鹿仍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是從幼鹿轉向成年鹿的關鍵階段,其飼養的好壞,決定著以后生產性能的高低。因此,在飼養方面應以青飼料為主,飼喂量以食飽為原則。精飼料應酌減,梅花鹿每天0.8-1.4公斤,馬鹿1.8-2.3公斤。干粗飼料應逐步過渡到成年鹿的水平。
育成公鹿到配種期也有互相爬跨的現象,既消耗體力,又易引起生理疾病,應加強看管。對生長發育良好、健康強壯的育成公鹿可參加初配。
以上是鹿的養殖管理技術,僅供參考,喜歡的請收藏。
高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