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看完上一期視頻,一些粉絲朋友們發現自己有骨質疏松的風險,想去醫院做骨密度檢查。但檢查那么多,要做哪一個?今天,彭醫生就來教大家不花冤枉錢,一招確定是否骨質疏松!目前診斷骨質疏松的黃金標準還是骨密度。那什么是骨密度(BMD)呢?骨密度的全稱是
看完上一期視頻,一些粉絲朋友們發現自己有骨質疏松的風險,想去醫院做骨密度檢查。但檢查那么多,要做哪一個?今天,彭醫生就來教大家不花冤枉錢,一招確定是否骨質疏松!
目前診斷骨質疏松的黃金標準還是骨密度。
那什么是骨密度(BMD)呢?骨密度的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個絕對值。在臨床使用骨密度值時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檢測儀的絕對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斷骨密度是否正常。T值是一個相對值,正常參考值在-1和+1之間。當T值低于-2.5時為不正常。
左為正常骨,右為骨質疏松患者的骨
目前應用的骨密度檢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1)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EXA):目前是骨密度測定的金標準,是大醫院里常規的骨密度測量的方法。通過X射線管球經過一定的裝置所獲得兩種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這種光子峰穿透身體后,掃描系統將所接受的信號送至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得出骨礦物質含量。該儀器可測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確度高,對人體危害較小,檢測一個部位的放射劑量相等于一張胸片1/30,QCT的1%。不存在放射源衰變的問題,目前已在我國各大城市逐漸開展,前景看好。
(2) 單光子吸收測定法(SPA):這就是在一些義診中常用的方法,一般選用部位為橈骨和尺骨中遠1/3交界處(前臂中下1/3)作為測量點。一般以右手為主的人測量左前臂,“左撇子”測量右前臂。它利用骨組織對放射物質的吸收與骨礦含量成正比的原理,以放射性同位素為光源,測定人體四肢骨的骨礦含量。該方法在我國應用較多,且設備簡單,價格低廉,適合于流行病學普查。該法不能測定髖骨及中軸骨(脊椎骨)的骨密度。有時結果和DEXA法有一定的差異,所以一般僅作為初篩之用。
(3) 定量CT(QCT):近20余年來,計算機機層(CT)已在臨床放射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QCT能精確地選擇特定部位的骨測量骨礦密度,能分別評估皮質骨的海綿骨的骨礦密度。臨床上骨質疏松引發的骨折常位于脊柱、股骨頸和橈骨遠端等富含海綿骨的部位,運用QCT能觀測這些部位的骨礦變化,因受試者接受X線量較大,目前僅用于研究工作中。但對于一些需要接受CT檢查的病人,目前可以同時檢測QCT,一舉兩得。
(4) 超聲波測定法:由于其無輻射和診斷骨折較敏感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利用聲波傳導速度和振幅衰減能反映骨礦含量多少和骨結構及骨強度的情況,與DEXA相關性良好。該法操作簡便、安全無害,價格便宜,所用的儀器為超聲骨密度儀。但目前還在嘗試階段。
其中,DEXA是目前最受認可的測量方法!所以粉絲朋友們,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骨質疏松,到醫院做一個DXA骨密度測量就可以了,拿到檢查報告就能一錘定音!
那么,粉絲朋友們可能要問了,拿到報告如何來看結果呢?其實很簡單,大家看報告上面的T值就可以了!
一般T值≥-1.0的屬于正常,T值在-2.5~-1.0屬于骨量減少,T值≤-2.5的屬于骨質疏松,如果你的T值≤-2.5還伴有脆性骨折,那么就屬于嚴重骨質疏松,是不是很好判斷呢?
當然,前提是大家要先排除一些內分泌疾病。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有些內分泌疾病,常常以假亂真,比如甲狀旁腺有問題或者電解質紊亂的病人啊,他也會表現出低鈣、骨質疏松的癥狀,但是這一些人,只是由于內分泌紊亂引起的假象,并非真正的骨質疏松。排除了這些疾病之后,我們可以到骨科門診,花一兩百塊錢做一個DXA骨密度測量,就十分清楚了!
另外呢,大家要注意,所有的檢查都是機械的,但是人的身體條件是千變萬化的。
如果你的DXA骨密度測量還不錯,但是就是經常發生脆性骨折,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輕微創傷或非常普通的日常活動,比如走路,做家務等等,就會發生的骨折,那么理論上,我們也認為這是比較嚴重的骨質疏松患者,需要臨床的積極干預跟治療,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有很多朋友曾經做過骨密度,當時結果正常,就認為自己不會有骨質疏松的風險,這是不正確的。一般建議40歲左右進行第一次骨密度檢測,常規來說女性50歲以后、男性55歲以后應該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測。
如果你已經有骨質疏松并且已經在接受治療了,那么在開始治療前跟治療后3-6個月也要進行檢測。
碼字不容易,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哦!如果覺得有幫助,請轉發給更多有需要的人吧!關于骨質疏松癥的其它問題,我將繼續向大家科普介紹,大家可以持續關注。
挺直脊梁,闊步向前,我是@脊柱外科彭醫生,歡迎進入評論區或在私信交流你的情況!
陳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