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卡車之家原創】近日國內某著名車企被約談的事情,再次引爆了藍牌輕卡這一領域里,卡友們的討論。其實,作為城配的主力軍,藍牌輕卡一直在整個運輸環節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藍牌輕卡能拉多少?路權有多少?一直也是卡友們關注的重點。而最近,我們去經銷
【卡車之家 原創】近日國內某著名車企被約談的事情,再次引爆了藍牌輕卡這一領域里,卡友們的討論。其實,作為城配的主力軍,藍牌輕卡一直在整個運輸環節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藍牌輕卡能拉多少?路權有多少?一直也是卡友們關注的重點。而最近,我們去經銷商拍車的時候,一線銷售無意中的一句話,引起了我們的深思。
“能拉15噸我就買,不能我就走!”銷售也很無奈
在我們拍攝的過程中,日常與經銷商聊著最近的銷量問題。在銷售吐槽完最近的車不好賣之后,他隨口而出的一句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現在這4米2沒法賣,過來看車的基本上就是一句話:這車能拉15噸嗎?你說能拉吧,咱們真不敢保,畢竟這車規定總重才4.5(噸),你說不能吧,人家扭頭就走,一眼都不多看你。”
經銷商人員說話真假,咱們沒辦法考量,但是這里面的表現出的現象,確實是個值得深思的點。過去“大噸小標”的瘋狂時代,“十噸王”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在當年,藍牌輕卡依仗著“C本就能開”的低門檻和“能進城”的路權優勢,可謂“上打6米8,下踩輕微卡”。
但輕卡新規征求意見稿已出,空車稱重等嚴查舉措也在同步進行的今天,為什么還會有點名要拉“15噸”的卡友出現呢?這一點引發了我們的深思。
“要拉15噸”并非卡友貪心 市場仍需規范
其實,在跟一些卡友們聊天的時候,我們也曾無數次地發現一個問題:卡友們也不想超載。換句話說,要是真有4米2一車拉1.5噸的貨,而且一車拉1.5噸就能賺到錢,那誰也不想超載。
縱觀現在的貨運市場,其實4米2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上。上游貨源方面,在各大貨運APP上,依然出現著幾噸甚至十幾噸貨,點名要找藍牌4米2拉的情況。這些貨源要是派單到了你的頭上,你不拉,就可能扣你的司機行為分,輕則影響貨主對你的印象訂單減少,重則平臺權限給你來個限制讓你根本賺不到錢。
下游卡友生活上,雖然輕卡并不像牽引車、中重卡一樣動輒幾十萬上百萬,但十幾萬的買車費用對大多數人來說也不是小數。一家老小往往都指著這一輛車在那吃喝,如果你一趟只拉1.5噸,就算是貨源多一趟接著一趟,一家人的吃喝嚼谷、孩子的上學花銷、車貸的每月扣款真的能賺回來嗎?所以,這些難點、痛點,讓我們繼續能夠在市場上聽到:“這車能拉15噸嗎?這車能拉10噸嗎?這車能拉5噸嗎?”這種問題。
車型:藍牌輕卡只能拉1.5噸 微卡不就干了?
在之后我們與銷售人員的深談中,銷售人員表示:其實現在藍牌輕卡處于一個并不明朗的態勢中。大家都看到新規征求意見稿了,廠家也忙著大量推出符合新規的車輛。但從他自己近日來賣車的實際經驗來看,最受歡迎的還是2.8-3.0L排量,2.3米寬貨廂的車輛。
用他的原話來說就是:“你要藍牌都只拉1.5噸,那活兒微卡不也能干嗎?”確實,如果一輛藍牌輕卡真的只能拉上1.5噸,那么它在載重能力方面,確實能夠輕松被一些微卡、小卡追平,甚至是超越。而這樣的藍牌輕卡,無疑是沒有競爭力的。
解決:還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其實這一現象并不是無解的,最簡單的咱們可以舉個例子:貨源方面,近期有關部門就注意到了各大找貨APP上,關于誘導司機超載、惡意競價、疲勞駕駛等等的相關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相信有關部門將會在未來,大力改善這些問題,從貨源源頭上給咱們改善貨運環境。
另外,其實之前推出的征求意見稿對于車型方面已經有了技術進步的督促作用。自征求意見稿發布以來,藍牌輕卡在輕量化方面已經出現了很多我們之前未曾見過的技術,例如:復合材料(看上去像塑料)的輕量化板簧技術。相信未來藍牌輕卡也會越做越輕,當然輕的前提是結實可靠。
除此之外,關于藍牌輕卡超載的問題可能還有別的相關解決方法,我相信有關部門也在逐步地推進中。至于未來的結果如何,我們只能慢慢等待了。
● 編后語:
我相信,如果真的從規則上,對貨源進行合法化限制,再從車輛上進行合理的規劃,讓微卡、輕卡、中卡、重卡都有各自合理的噸位可拉,真的能像“排排坐,吃果果”一樣每一類車型的卡友,都有屬于自己的市場,那么未來的貨運市場并不會有多么難干。(文/袁圣)
何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