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里都有答案!~現在過敏的寶寶特別多,真叫人著急!我們身邊的過敏原都有哪些?8種最常見的易過敏的食物是什么?寶寶有哪些癥狀時,可能是過敏?怎樣做“過敏原檢測”?趕緊來看育學園診所檢驗科穆煜主任的講解吧。穆煜北京崔玉
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里都有答案!~
現在過敏的寶寶特別多,真叫人著急!
趕緊來看育學園診所檢驗科穆煜主任的講解吧。
穆煜
北京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 檢驗科主任
我們身邊有幾千種過敏原!
根據目前的研究,能導致人體過敏的過敏原已經有幾千種之多,絕大部分是天然物質。
它們對多數人來說是正常物質,對易感個體來說,卻可能是誘發過敏反應的過敏原。
這8種食物最容易讓寶寶過敏!
兒童發生食物過敏的高峰一般出現在1歲左右,陽性率可達6%-8%。
讓寶寶過敏的最常見的8種食物類型是:
這些最容易導致寶寶過敏的食物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成分中含有一種或多種比較穩定的蛋白質。
寶寶的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還沒有充分發育成熟,不建議過早添加這些食物。
不過家長也不用過分擔心,懷疑寶寶過敏,及時就醫,采用正確的方法干預。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兒童食物過敏問題都可以解決。
過敏是這樣發生的
了解過敏,必須要提到免疫系統。過敏反應需要過敏原和免疫系統同時參與才可能發生。
免疫系統是保衛我們身體不受外界有害物質侵害的最重要屏障。外來物質進入人體后,首先會經過免疫系統的甄別。
這就是免疫系統的保護作用。
但是,如果免疫系統的保護超出了正常范圍,誤將有用或無害物質當成敵人,認為是有害物質,展開攻擊,就會損害正常的身體組織,這種情況我們稱為過敏反應。
咳嗽、腹瀉,都可能是過敏
大家都知道濕疹常常與過敏有關,卻很少了解鼻塞、咳嗽、嘔吐、腹瀉等等,其實都可能是過敏反應。
醫學上將過敏反應分為4種主要類型:I型-速發型、Ⅱ型-細胞毒型;Ⅲ型-免疫復合物型、Ⅳ型-遲發型。
嬰幼兒及兒童常見的濕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胃腸炎等,大多是由IgE抗體導致的I型過敏反應。
典型的I型過敏反應一般需要經歷兩個階段(致敏-過敏),才會出現癥狀。
首次接觸某一物質,人體將其中某些特異性成份(大部分是蛋白質類)標記為“有害”,即過敏原。免疫系統發出“通緝令”,產出針對這種過敏原的特異性IgE抗體,查找可疑成份,并隨時待命。
至此,機體就完成了過敏反應的第一階段——致敏。
致敏階段中,一般不會有過敏癥狀,只是處于“一觸即發”的狀態。
在“一觸即發”的狀態下,一旦身體再次接觸同樣的過敏原成份,待命的IgE抗體就會立即與過敏原結合,試圖消滅它。
過程中,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會放出組胺等細胞介質,造成身體出現一系列的過敏癥狀(如濕疹等),這就是第二階段——過敏。
過敏階段的發生速度很快,一般在接觸過敏原幾分鐘至1小時之內即可出現。
過敏反應表現復雜多樣。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全身表現;可以發生于明顯可見的皮膚(如濕疹),也可以發生于很難觀察到的消化道、呼吸道(如腹瀉、咳嗽)。
從列表可以看出,過敏反應導致的癥狀大部分都不是過敏特有的,常常與其它疾病的表現類似。比如咳嗽、鼻塞,普通感冒時也可能出現。
而且即使同一個人,對同樣的過敏原多次發生過敏反應時,也可能有不同的癥狀。
表現多樣、不具備典型性、癥狀多變,這些都給家長發覺寶寶過敏造成了困難,也給醫生診斷過敏疾病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過敏原檢測主要分3類
根據原理,過敏的檢測方法主要分為以下3類:食物激發回避試驗、皮膚試驗,和血清特異IgE(sIgE)檢測。
對于兒童來說,“激發+回避+激發”是食物過敏診斷的金標準。
當寶寶進食某種食物后,身體出現我們剛才提到的皮膚、消化道或呼吸道等不適時(激發),停止進食該食物(回避)。
待不適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再次進食該食物后(再次激發),如果不適癥狀又出現,我們就可以判斷,寶寶對該食物過敏。
這是家長常說的“皮試”檢測過敏原的方法。
將少量高度純化的致敏原液體滴于皮膚表面,再用點刺針輕輕刺入皮膚表層。
如果寶寶對該過敏原過敏,則皮膚點刺部位會在15分鐘內出現類似蚊蟲叮咬的紅腫塊、癢感,或皮膚顏色改變。
任何年齡的成人和兒童都可以進行皮膚試驗,但必須在經過培訓的醫生監督下操作,并配備專門的急救設備,以防止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
這是家長常說的“抽血”檢測過敏原的方法。
血清特異sIgE免疫學檢測技術是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過敏原體外檢測方法,多采用常見的吸入類及食物類過敏原聯合檢測的方式進行測定。
一次抽血可同時測定多項過敏原物質(如下圖)。
哪種過敏原檢測方法比較好?
我們將前面講到的3種方法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有家長說,是不是應該先抽個血或者做個皮試,查一下過敏原,看寶寶對哪些過敏,然后干脆不給寶寶吃,就能避免過敏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首先,過敏原檢測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建議在沒有癥狀的情況下自行去檢測。
其次,即使檢測出寶寶對某種食物有抗體,比如豬肉、蝦等,也不能說明寶寶就一定對這種食物過敏。
如果懷疑寶寶過敏,家長還是應該咨詢醫生,采取適當的檢測方法,由醫生結合寶寶具體情況和既往病史進行判斷解讀,并指導合理治療。
過敏能預防嗎?能根治嗎?
前面提到,過敏原大部分是天然物質,對多數人來說是正常物質,對于易感個體來說,卻誘發過敏。
為什么別人接觸沒事,寶寶就過敏呢?
遺傳、環境、年齡、飲食、生活方式、免疫狀態等等,都無法單獨解釋其原因。目前醫學上普遍認為,過敏是一種受多因素影響、具有個體化差異的疾病。這就使預防變得十分困難。當我們發現寶寶有濕疹或鼻炎等癥狀時,往往已經過了致敏階段,進入過敏階段了。
而且,目前對于過敏疾病,大部分只能對癥治療和回避過敏原,很難真正祛除病因。
我們預防和控制過敏,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如果寶寶有吸入性過敏原過敏,家長應勤換洗被褥、地毯、毛絨玩具;盡量不接觸導致過敏的寵物;在花粉播散的季節減少外出、佩戴口罩等等。
希望孩子們遠離過敏的困擾,健康成長。
小編說
之前寶寶咳嗽總好不利索,后來才知道不是感冒的咳嗽,而是過敏一直給耽誤了。
唉,學無止境啊。
這篇滿滿的干貨,小編收藏了!你也要好好看看啊。如果發現寶寶有過敏跡象,及時就醫。
劉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