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的不斷加劇,中老年男性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特別是各種和衰老高度相關的疾病,直接影響著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質量。勃起功能障礙(ED)和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便是和衰老高度相關的兩種疾病,當前在人口老齡化的進程中,這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的不斷加劇,中老年男性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特別是各種和衰老高度相關的疾病,直接影響著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質量。勃起功能障礙(ED)和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便是和衰老高度相關的兩種疾病,當前在人口老齡化的進程中,這兩種疾病已經逐漸成為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
在臨床上,中老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礙和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往往共同發生,二者在年齡增長的過程中即存在共病基礎,又存在密切的生理學聯系,而睪酮補充是治療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合并勃起功能障礙的關鍵手段。有確切的試驗研究和meta分析顯示,在二者共病的條件下,對于口服PDE5抑制劑(西地那非、他達拉非等)無效的中老年勃起功能障礙患者而言,合理的睪酮補充治療,可有效改善勃起功能障礙的整體治療療效。
那么如何進行合理的睪酮補充呢?客觀來說,對于中老年男性而言,在符合勃起功能障礙和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共病的條件下,對于睪酮補充的相關問題,有3個方面需要了解,分別是:1、如何選擇合適的睪酮制劑;2、睪酮制劑的劑量應該選擇多少、療程需要維持多久;3、補充過程的注意事項。接下來文章的重點,就針對上述3個問題,來為大家展開探討和分析。
先來看看,睪酮補充如何選擇合適的睪酮制劑?
臨床上,對于大多數的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合并勃起功能障礙的中老年男性患者而言,睪酮補充的途徑為外源性補充。外源性補充睪酮目的是維持血漿睪酮正常生理濃度,減少睪酮缺乏誘發的勃起功能障礙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常用的外源性睪酮制劑包括皮膚貼劑、皮膚凝膠、膠囊和注射劑等多種。
在上述多種睪酮制劑中,口服型十一酸睪酮制劑,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這是因為口服型十一酸睪酮口服后,可快速經過腸道吸收并通過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而非通過肝臟代謝進入血液循環,所以可有效避免肝毒性和肝臟首過代謝。因此,十一酸睪酮通過口服便可升高血清睪酮至生理正常范圍,同時還可避免肝臟毒性。同時口服型十一酸睪酮,其藥物半衰期短屬于短效制劑,在口服治療疾病期間,對于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也能夠較快終止,既保障了安全性,又存在確切的有效性,所以大多數的中老年男性對于口服型十一酸睪酮的使用依從性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口服型十一酸睪酮使用方便、半衰期短,但由于其具有較長的脂肪酸,其在人體內的吸收與食物脂肪含量高度相關,以致出現個體內及個體之間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差異較大,因此建議患者在餐中伴食物一起服用。同時為了提高吸收率和療效,可同時服用適量蛋白質、糖和維生素等。
再來看看,口服型十一酸睪酮如何選擇劑量,即40mg和80mg劑量各自的適應人群
臨床上,對于大多數的勃起功能障礙合并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的中老年男性患者而言,在睪酮補充治療時,應該將體內的血清睪酮維持在什么水平最為安全、有效,目前尚無確切的臨床標準。但根據國內外前沿文獻報道和診療指南的共識顯示,將血清睪酮水平維持在青年男性睪酮水平正常參考值的中間值與低限值之間,是治療的合理目標。睪酮水平持續高于生理濃度并不會為患者帶來更多益處,反而增加了治療風險。
基于上述理論,大多數的學者認為中老年男性口服十一酸睪酮,應該制定合理有效的個體化治療,即根據治療前的血清總睪酮(TT)水平來確定合適的睪酮補充劑量。多項研究發現, 對于血清總睪酮 (TT) 水平<8 nmol/L 的共病患者予以睪酮補充治療, 能獲得積極療效,臨床上對于這一類患者推薦的給藥方式為每次口服80mg劑量,每日2次,以連續用藥3個月為1個療程。而對于血清總睪酮 (TT) 水平處于8 nmol/L~ 15 nmol/L之間的共病患者,臨床上推薦的給藥方式為每次口服40mg劑量,每日2次,以連續用藥3個月為1個療程。而對于血清總睪酮 (TT) 水平>15 nmol/L的共病患者而言,當前并不主張外源性睪酮攝入。
除了上述推薦的給藥方式之外,對于部分血清總睪酮 (TT) 水平處于8 nmol/L~ 15 nmol/L之間的共病患者而言,還可以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改善的情況,將治療劑量由40mg每次,增加至80mg每次,但日劑量最高不能超過160mg。也就是說對于血清總睪酮水平相對降低(8 nmol/L~ 15 nmol/L)的患者而言,2種常規劑量均能有效提升改善睪酮激素缺乏,提高治療效果,但建議優先從低劑量開始運用。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中老年男性而言,因為年齡原因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合并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由于體內血清睪酮水平下降時一個緩慢而逐漸變化的過程,因此任何切點的確定都帶有一定的武斷性。而根據患者個體化血清睪酮值的量化,依據量化指標進行合理的睪酮補充,可以在切點值未明確的情況下,將補充的療效盡量合理化,同時將補充的不良反應降到最低。
同時對于部分血清總睪酮(TT) 水平處于8 nmol/L~ 15 nmol/L之間的共病患者而言,如果在采取80mg/次的給藥劑量后,勃起功能障礙未能有效改善,此時較佳的臨床處置手段并不建議增加睪酮劑量,而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采取十一酸睪酮聯合PDE5抑制劑口服,常見的PDE5抑制劑有西地那非、他達拉非和伐地那非,西地那非由于藥代動力學中,具有較高的吸收程度,最高血漿濃度可達500ng/ml以上,所以對于共病患者而言,能夠較明顯的改善勃起功能障礙癥狀。
最后來看看,十一酸睪酮補充過程的注意事項
雖然睪酮的補充,被認為對于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合并勃起功能障礙共病患者,具有積極的治療價值,但十一酸睪酮作為外源性雄激素,其攝入過程的仍有較多的注意事項,主要的注意事項可歸納為3個,分別是補充前提、禁忌人群和補充監測。
對于共病患者而言,補充前提除了符合診斷標準、即符合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伴或不伴有勃起功能減退,還需要滿足血清總睪酮 (TT) 水平處于<11.5 nmol/L,同時補充的患者還需要對補充睪酮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和爭議知情。而補充睪酮的禁忌人群有以下幾類人,包括:1、前列腺增生、排尿異常、前列腺癌以及疑似前列腺癌;2、近3個月內接受激素類藥物治療;3、伴隨生殖系統感染或者精神類疾病;4、以往6個月內產生心肌梗死、腦血管疾病等;5、用藥依從性差。
除了上述5類睪酮補充的禁忌人群之外,對于符合補充的共病患者而言,在接受睪酮補充治療前都須接受直腸指檢評估前列腺狀況及檢測PSA水平,開始治療后的3、6、12個月分別進行隨訪,而后每年一次隨訪。對于無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睪酮補充治療前后均不需要隨訪。進行睪酮補充治療開始時檢測血清紅細胞壓積,治療開始后3、6、12個月復查一次,而后每年隨訪一次。同時口服十一酸睪酮對肝功能存在潛在影響,因此需要對肝功能進行隨訪檢測。
寫在最后: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亞健康狀態和慢性病的大幅攀升,中老年男性健康問題日益嚴峻。中老年勃起功能障礙和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便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見兩種男性健康問題之一。在病理生理學上,由于這兩種疾病存在共病基礎,所以在臨床上,通常合并發生,而睪酮補充治療是解決共病的主要治療手段。
但鑒于睪酮補充可能存在的風險,補充前需要選擇合適的睪酮制劑,口服型十一酸睪酮由于使用方便,避免肝毒性和肝臟首過,而且是短效制劑,所以臨床運用廣泛。口服十一酸睪酮前需要對血清總睪酮水平(TT)進行合理的監測,根據監測的睪酮定量指標來確定合適的十一酸睪酮劑量。同時在補充前,對于補充的前提、補充禁忌人群和補充過程的監測也需要知情,在保障治療療效的同時,也將睪酮補充的不利因素、不良因素降到最低。
高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