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國內疫情出現反復,核酸檢測需求激增。北京宣布下調核酸檢測價格,樣品“混檢”最低僅為13元。這種檢測方法可靠嗎?來看解讀。撰文/記者劉大珩宋夢賴天瑩最近,國內多地再次出現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作為防疫利器的“核酸檢測”需求量也大幅增加
國內疫情出現反復,核酸檢測需求激增。北京宣布下調核酸檢測價格,樣品“混檢”最低僅為13元。這種檢測方法可靠嗎?來看解讀。
撰文/記者 劉大珩 宋夢 賴天瑩
最近,國內多地再次出現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作為防疫利器的“核酸檢測”需求量也大幅增加。
10月25日,北京市宣布自10月26日起將我市公立醫療機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單樣本價格由80元降低至58元/次,5樣本、10樣本混合檢測價格同步由每樣本30元、20元降低至18元、13元。此次是北京市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項目的第五次動態調整。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過硬的核酸檢測能力是及時圍堵疫情的關鍵一環。核酸檢測價格持續下降,對于個人以及社會的整體疫情防控都是利好。
除了單樣本核酸檢測,目前僅需13元的混合檢測更是讓不少人直呼價格“感人”。
什么是核酸“混檢”?
所謂核酸“混檢”,即區別于每個人分開檢測的單檢方式,取多人的咽拭子標本,放在一起做病毒核酸檢測,若為陰性、則無需再測;若發現陽性,則需要將這幾份標本取出,再進行單檢。
“混檢”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在采樣時,將幾個人如3人或5人分別采樣后,放至同一采樣管中,這種模式也叫做“混合采樣”或稱“混采”,北京多數情況下采用這種模式;另一種則是在實驗室檢測時,將3人或5人的樣本取相同體積混合在一起,也稱“樣本混合”。從科學角度講,第一種“混采”模式,不會影響核酸檢測的敏感性,后一種將樣本混合檢測的模式,則對檢測敏感性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程度是已知的。
中日友好醫院臨床微生物與感染實驗室副主任技師熊祝嘉介紹說,核酸"混檢"需要采集每位受檢者的兩份拭子,一份拭子放在多人組(一般 3-10 人)的核酸保存液里用于首檢;另一份拭子單獨放在核酸保存液里,用于首檢為陽性時的復檢。
“混檢”方法可靠嗎?
國家衛健委曾在官方微博中,對“混檢”有兩種模式的可靠性進行回應。“混合采樣”不會影響核酸檢測的敏感性;“樣本混合”對檢測敏感性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程度是已知的。
國家衛健委指出,在現場采樣中,如采用“混采”,要注意的是有序安排,如5人一組,每人持各自的條碼,采樣時每采一人,將該人條碼貼至采樣管上,這樣就可有效地避免采樣可能弄混的問題。分析過程中,如采用“樣本混合”的混檢方案,在混合5人樣本時,也要注意樣本混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樣本弄混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對于發熱門診有癥狀患者、密切接觸者等高風險人群檢測,還是應該采用單采單檢。對于低風險人群的篩查,則可以優先選擇“混檢”。
“混檢”大幅提升檢測能力
每當某地發生疫情,大規模人群面臨核酸檢測。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程序復雜,流程包括取樣、留樣、保存、核酸提取、檢測等五個步驟。從處理樣本到出結果,一般耗時4個小時以上,且核酸提取步驟繁瑣、耗時耗力,檢測效率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為應對檢測耗時和巨大需求量間的矛盾,采取一定比例的核酸混檢,從而使核酸檢測工作進入快車道。比如,北京地區以前的日檢測能力是20多萬,使用這種結合模式,可使日檢測能力在不增加人力物力的情況下,就可以達到200多萬。
▲正在進行核酸樣本檢測(圖片來自網絡)
或許鮮有人知,混檢的方法并非此次疫情期間的獨創,而是從篩查獻血員是否攜帶HIV、乙肝等核酸借鑒而來,目的主要在于快速篩查大人群的核酸檢測結果。
其實,核酸"混檢"在疫情中已并非第一次嶄露頭角。在2020年5月的武漢900萬市民全體檢測中,這種檢測方法已經被實踐證實是一種非常高效而且節省資源的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方式。
在檢測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有序安排混合檢測,就可以通過數學方法來減少龐大的樣本規模。比如共有1000萬人需要檢測,如果每天檢測能力只有10萬,單獨檢測需要進行3個月的時間。但如果每10人一組進行"混檢",那么1000萬人只需要10天就可以全部檢測完成。
綜上所述,面臨待檢測人員基數龐大、試劑盒生產壓力大和病毒核酸提取步驟繁瑣等問題,以及待檢測人群為低特異性需求的大規模普篩人群的實際情況,采用一定比例的混檢,可以相對節省一些時間和精力,達到提高總體檢測效率的結果。
"混檢"中需要注意什么?
在"混檢"過程中,務必嚴格執行操作規范,以免因操作不當增加影響檢測結果的可能性。
北京疾控印發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混合檢測采樣、樣本處理及結果判定技術指南》第一版中,非常明確地規定了從樣本采集、包裝、運輸等過程以及實驗室進行樣本處理、結果判定及質量控制等特殊要求,進一步規范化了核酸"混檢"的流程和操作細則。
在核酸"混檢"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采樣。如果樣本采集不夠規范,很可能因操作不當增加"假陰性"結果出現的可能性。
《指南》中規定,樣本采集時需要三名工作人員進行配合,其中一名工作人員用兩根拭子采樣,一根拭子作為留樣,另一根拭子與其他接受檢測對象的拭子集中存放在采樣管中用于核酸檢測。其他兩名工作人員在旁協助,分別負責手持采樣管和記錄樣本信息。
▲核酸口咽拭子采樣(圖片來自網絡)
需要注意的是,在混檢的樣本以及留樣上都需要編寫一個唯一的樣本編號,這樣做的意義是為了保證混檢樣本、留樣以及被檢測對象之間可追溯。
據悉,北京進行的核酸混合檢測有3人一組混檢、5人一組混檢等形式。混檢時進行有序分組就可以按照組別進行溯源。一旦發現異常,就可以把出現陽性的某一組再單檢一遍,從而鎖定組中的陽性被檢測者。
為了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還會采取多種手段加強采樣現場管理和實驗室質量控制。一是只有有檢測資質的專業機構才可以開展檢測。二是設立技術指導與質量控制工作組,通過現場指導、督導檢查,保證樣本質量和檢測質量,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可靠。
“混檢”也有缺點
相比較"單檢"來說,采取"混檢"方式最顯著的優點就是提高了核酸檢測的速度。而且效率提高了安全性并沒有變化,采樣都是"一人一采",并不會存在交叉感染的情況。
但另一方面,進行核酸混合樣本檢測會對試劑盒有更高的靈敏度要求,由于多個樣本混合后陽性樣本核酸的有效濃度會被稀釋、降低,且應用的目的是人群篩查。因此,超高的檢測靈敏度是必備條件。
目前已獲批的各試劑盒說明書顯示的分析靈敏度從100copies/mL(病毒在人體內的濃度單位)到1000copies/mL不等。但是由于核酸提取過程中產生的核酸破壞等原因,導致實際工作中基于各試劑盒的檢測系統的分析靈敏度均低于試劑盒宣稱的水平。
而且混合樣本提取核酸需要統一的采樣管以及樣本保存液,可以一次滅活后整體提取核酸,有效減少工作量。而單個樣本核酸需要單獨滅活、單獨提取核酸,工作量相比較而言會增加很多。
▲核酸樣本保存(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一旦出現陽性結果,"單檢"可以快速溯源,查到陽性被檢測者,快速切斷傳染路徑。而"混檢"必須要進行二次篩查,如果組內樣本很多,所消耗的時間會更多。
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柯會星也提示,如果待檢測人群陽性率很高,比如對疫情高發時的高風險地區人群來講,混檢則不合適,反而會多一道程序,浪費疫情防控時間。
因而進行"混檢"時,應動態評估陽性標本檢出情況,適當增加或者減少樣本混合。
熊祝嘉提示,無論何種方式"混檢",陽性樣本的病毒載量都會被稀釋降低,病毒數量極低的陽性樣本有被漏檢的可能性。因此,基于檢驗試劑質量和目標人群來確定合適的混檢比例尤為重要。
(內容綜合自:北京科技報、北京晚報等)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制: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高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