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扁桃體:對我好點就不摘掉你如果刷完牙之后仍然有口臭的話,有可能是因為有些散發著惡臭的細菌還殘留在嘴里,沒有被清理干凈。這些狡猾的小鬼喜歡躲在新生成的黏液素網后面,這里恰好是唾液抗菌劑的盲區。這時候你不妨試試刮舌器,或者多嚼一會兒口香糖,這樣
扁桃體:對我好點就不摘掉
你如果刷完牙之后仍然有口臭的話,有可能是因為有些散發著惡臭的細菌還殘留在嘴里,沒有被清理干凈。這些狡猾的小鬼喜歡躲在新生成的黏液素網后面,這里恰好是唾液抗菌劑的盲區。這時候你不妨試試刮舌器,或者多嚼一會兒口香糖,這樣可以刺激分泌出足夠量的唾液,把藏在黏液網下的細菌沖出來。
要是這些辦法都不管用,罪魁禍首可能藏匿在另一個地方。
在我做進一步解釋之前,我先給你們介紹下口腔中的第二個神秘之處吧。這個神秘之處絕對會讓你吃一驚,就像是你以為你夠了解某人了,結果發現他還有出人意料瘋狂的一面:
你不妨伸出舌頭照照鏡子,再使勁伸下看看,無論你怎么用勁都沒法看到它的全部啦。那你好奇這舌頭后面長什么樣子嗎?它的后面就是我要說的神秘之處、驚喜的地方:舌根。
舌根處風景獨好,這里布滿了連綿起伏的粉紅色小丘壑。如果你的喉嚨不是那么敏感、一碰就吐的話,你可以小心地把手指伸到舌頭的最深處,那里能摸到舌黏膜下有許多向上隆起的小結節。這些小結節的任務是負責檢查所有我們吞下去的東西。無論是吃的、喝的還是吸入的空氣,它們會連最細小的顆粒都挑出來抓回自己的領地細細審查,而在那里,有一支由免疫細胞組成的精銳部隊正時刻準備著。
像是蘋果香蕉這類的老熟人可以很快通過安檢,但是那些會引起咽痛的病原體可絕對不會被放過。
說了這么半天,你找到那支隱秘部隊了嗎?如果你在舌根后面摸了半天也沒對上哪兒是哪兒,沒關系,因為這一大圈都屬于同一個組織——免疫組織,它是我們全身上下有名的好奇寶寶。準確地說,整個咽喉這一圈都有被免疫組織覆蓋,醫學術語把這個地帶叫作“瓦爾代爾氏扁桃體環”——咽淋巴環。
咽淋巴環里又有幾個大的探測熱點:最下面是舌扁桃體,就是之前提到的舌根處的小丘壑;左右兩側是腭扁桃體,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扁桃體;
上側還有咽扁桃體,臨近鼻子和耳朵(小孩子患扁桃體炎的時候經常會這里腫很大)。
如果你以前做過扁桃體切除手術,于是覺得自己不再有扁桃體了,這個想法可是大錯特錯哦,至少從醫學上來說是不成立的。就像剛才所說的,舌扁桃體、腭扁桃體、咽扁桃體——整個
咽淋巴環都屬于扁桃體,而它們的職責也全都一樣:發現入侵異物、訓練免疫細胞。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扁桃體還是不要輕易摘除的好。
在舌根后的丘壑地貌中,扁桃體的結構其實不是“丘”而是“壑”:扁桃體的黏膜上皮向扁桃體內部陷入形成隱窩,就像是形成了一道道溝壑一樣。這種結構的意義在于最大限度擴大表皮面積,便于部署最多的部隊。
在這些溝壑里藏著脫落的上皮細胞、淋巴細胞及細菌等,有時候里面藏污納垢太多又一時半會兒去除不掉的話就會導致扁桃體發炎。這也是扁桃體過于好奇勤勞的副作用。
現在說回到口臭的問題,如果你已經清潔了舌頭和牙齒,卻還是有口臭,那你不妨檢查下扁桃體,如果它還沒被切掉的話。因為這里有時候會藏著一些臭不可聞的白色小結石哦!很多人都不知道還有這個玄機,無論怎么刷牙、漱口或者刷舌頭,整整幾個星期該怎么臭還是怎么臭。
其實不去弄它,這些小結石過段時間也會自己乖乖跑出來的,那時一切就又都會恢復正常了。要是你想變被動為主動的話,也可以用手把它們擠出來,口臭一秒之內就消失,當然這需要點小技巧。
首先,要確定口臭是否真的來自這里。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手指或棉簽在自己的扁桃體上擦拭一下,如果取出來聞著有臭味,那你就可以開始“尋寶”游戲了。去耳鼻喉科醫生那里是比較舒適安全的選擇。但是如果你更喜歡DIY的話,網上有大把的專業視頻展示五花八門的按壓除石技術,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一些極端案例。膽小者慎入哦。除此之外,民間也流傳著很多對付這些扁桃體結石的偏方。
有的人堅持每天多次用鹽水漱口,而另一些人則堅定地認為,有機食品店里賣的新鮮生酸菜會管用,還有一些人則斷言,想要和結石永遠說再見就必須放棄奶制品。醫生說:以上任何一條都沒有充分的科學依據。
反倒是關于什么時候可以切除扁桃體的問題已經被研究得很透徹,結論是7歲以后。
過了7歲,我們應該也算見過大世面了,至少對于免疫細胞來說是這樣的:小朋友出生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被媽媽抱抱親親過,去公園里玩耍過,摸過小動物,得過N次感冒,每天在學校里接觸過一大堆人……完成這些深度訓練后,免疫系統就成功畢業,開始正常工作了。
之所以7歲之前最好不要切除扁桃體,是因為它還要擔任重要的培訓任務。而培訓免疫系統可不僅僅是為了對付感冒,它對我們的心臟健康和保持穩定的體重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誰要是在7歲之前就切除了扁桃體,他患肥胖癥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很多。
至于為什么會這樣,醫生們到現在也沒找到原因,但這個研究課題越來越火爆。體重過輕的孩子倒是可以恰好利用這個“扁桃體增肥效應”來增加體重以達到正常范圍。
不管是以上哪種情況,我都要建議家長們,如果你們家的小朋友做了扁桃體切除手術,那么請務必多加留心他們術后的膳食均衡。
碰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即使還沒到7歲,扁桃體該切還得切。比如說扁桃體過于腫大,導致睡眠或呼吸困難,那什么樣的增肥副作用都變得無足輕重了。扁桃體腫大說明我們的免疫系統在積極防衛,盡管耿耿忠心讓人為之動容,但是它腫到一定程度就弊大于利了。
一般情況下,醫生也只會把擋路的那部分用鐳射切除,而不會馬上割除整個扁桃體。當然,如果扁桃體持續發炎的話就要另當別論了。
長期發炎,免疫系統總是處于緊張的狀態,長遠來看很有礙身體健康。
所以,無論是4歲、7歲或是50歲,如果免疫系統長期過分敏感,切除扁桃體有時也不失為治療良方。
對于患有牛皮癬(俗稱銀屑病)的人來說就是如此。因為自身的免疫系統過于緊張敏感,患者飽受皮膚瘙癢和皮膚炎癥(往往從頭部開始)或者關節疼痛的折磨。另外患牛皮癬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嗓子痛。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那些細菌長期藏身于扁桃體中,連續不間斷地挑戰免疫系統。
30多年來,很多病例有案可查:一旦割除扁桃體,病人的皮膚病隨之大大好轉,有的甚至能自然痊愈。
2012年的時候,有隊來自冰島和美國的研究人員決定好好研究一下扁桃體和牛皮癬的關系:他們把29位患有牛皮癬并伴有嗓子痛的病人分成兩組,一組人割除扁桃體而另一組保留。共有15位患者割除了扁桃體,其中有13人病情明顯好轉,之后也沒有再惡化,而沒有割除扁桃體的那一組病情則毫無起色。
同理,最近患有風濕類疾病的病人也越來越多地嘗試割除扁桃體療法,當然,前提條件是已經有足夠多的證據表明這是扁桃體惹的禍。
扁桃體去還是留?兩者各有利弊。
那些很早就不得已割掉扁桃體的人,也沒有必要擔心免疫系統會因此錯失了在口腔里學習和磨煉的機會。被割掉的只是腭扁桃體,別忘了還有舌扁桃體和咽扁桃體嘛。反之,那些留下扁桃體的人,也完全不用擔心潛伏在里面的細菌:其實許多人的扁桃體上根本沒有那么深的隱窩可供細菌潛伏,所以也沒有多少細菌能藏匿在那里。
而舌、咽扁桃體由于構造不同,根本無法作為細菌的藏身之處,它們自帶的腺體會定時給自己來個大掃除。口腔里的世界每時每刻都忙碌著,卻又有條不紊:唾液腺噴射出黏蛋白網,負責保護牙齒,減輕口腔的敏感度。
扁桃體們時刻監控著外來的異物顆粒,隨時指揮調度它的免疫部隊。這些都是必需的措施,因為口腔是進入我們身體內部的門廳。吃進來的食物在門廳里還敵我分明,一旦過了這一關,就要開啟一段化敵為友的漫長旅程了。
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