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天有個網友問我一個問題,大致意思就是為什么癌癥指標都是好的,醫生還要取塊肉做切片檢查,這合理嗎?這個問題非常好,合不合理我們最后再說,先慢慢來分析一下:癌癥指標是什么?我們通常所講的癌癥指標就是“腫瘤標志物”,男性和女性有個別是不一樣的,
今天有個網友問我一個問題,大致意思就是為什么癌癥指標都是好的,醫生還要取塊肉做切片檢查,這合理嗎?
這個問題非常好,合不合理我們最后再說,先慢慢來分析一下:
癌癥指標是什么?
我們通常所講的癌癥指標就是“腫瘤標志物”,男性和女性有個別是不一樣的,比如男性有前列腺而女性沒有,所以男性就比女性多了前列腺癌的“腫瘤標志物”檢查。下圖就是我們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檢查項目以及各自的臨床意義:
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意義
比如在AFP升高時,我們就要懷疑該患者是不是有得肝癌的可能性,接下來我們要針對肝臟再做進一步的檢查。
“腫瘤標志物”升高就一定是癌癥嗎?
要想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腫瘤標志物”到底是什么?
“腫瘤標志物”是在出現癌癥以后,體液里可以大量升高的物質。這個物質可以是人體由于出現了癌癥而產生的 ,也可以是癌癥自己產生的。人類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種“腫瘤標志物”,讓它能極早期地反映出是不是得了癌癥,遺憾的是,目前人類發現的“腫瘤標志物”并不能完成這個神圣的使命!
例如,CEA是用于診斷結腸癌的“腫瘤標志物”,但只有70-80%的結腸癌產生CEA。這就意味著剩下的20-30%的結腸癌患者不會有CEA水平升高。同時,某些腸道炎癥也會導致CEA水平升高。
所以,有時候“腫瘤標志物”是正常的,而該患者其實是得了癌癥,而又有時候“腫瘤標志物”是升高的,而該患者并沒有得癌癥??茖W家們也在尋找更好的“腫瘤標志物”,希望能有所突破!
“腫瘤標志物”還有意義嗎?
當然有!簡單的說有三個好處:
除了“腫瘤標志物”,還有其他檢查癌癥手段嗎?
分析到這里大家已經明白了,“腫瘤標志物”正常的并不能代表就不是癌癥。
那有沒有其他辦法判斷出是不是癌癥呢?
答案是有的:可以根據患者的癥狀,比如短期內體重明顯減輕;可以根據腫瘤的性質,比如包塊很硬,短期內增大明顯;可以根據CT或者核磁共振的結果,比如有些肺癌是在CT上有毛玻璃樣改變;也可以根據病理學檢查。
病理學檢查就是我們所說的切片檢查,醫生會把患者身體上懷疑腫瘤的組織切下來,在顯微鏡下找癌細胞。
如果在顯微鏡下找到了癌細胞,那么,診斷癌癥就很明確。如果找不到,只有三種原因:
對于一般的癌細胞,我們都已經認識,而且,醫生也知道該取哪里,即使是穿刺,往往也會多取一些。因此,目前病理檢查是”金標準“。可以明確是不是癌癥。
病理檢查是不是常規要做?
既然病理檢查是診斷癌癥的“金標準”,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腫瘤都要做個病理檢查呢?
這倒也不是。因為病理檢查需要取組織,這是一個有創傷性的檢查,有時候甚至需要全麻手術。因此醫生往往會先從簡單的檢查開始查起,比如“腫瘤標志物”等等。如果醫生高度懷疑癌癥,而其他檢查又不能確診的時候,往往才建議患者進行病理檢查。
所以,癌癥指標都是好的,醫生還要取塊肉做切片檢查,我認為這是因為醫生希望更進一步明確診斷而做出的合理建議,您贊同嗎?
王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