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就是關于鬼洞“肉桂”的奇葩說:市場上正大面積流通的“鬼肉”,到底是人種的還是鬼種的?當然,這絕非一個偽命題。在“武夷巖茶,香不過肉桂”為追求的一門熱局面之下,加上某寶成百上千款“鬼肉”的熱搜效應,衍生而出一大批所謂的“鬼洞山場幽深醇厚肉桂
這就是關于鬼洞“肉桂”的奇葩說:
市場上正大面積流通的“鬼肉”,到底是人種的還是鬼種的?
當然,這絕非一個偽命題。
在“武夷巖茶,香不過肉桂”為追求的一門熱局面之下,加上某寶成百上千款“鬼肉”的熱搜效應,衍生而出一大批所謂的“鬼洞山場幽深醇厚肉桂”,甚至有商家以“鬼洞”為品牌所推出肉桂。
在此境況下,市場上不斷出現“鬼肉”滿天飛。
時至今日,我們卻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從原生角度上來說,鬼洞核心區域內并無肉桂。在此,茶語網(www.chayu.com)將為大家揭開“鬼肉”疑云的真實面紗。
“鬼洞”牌肉桂,不等于鬼洞肉桂
在此之前,我們不妨做一下事件回放。
近年來隨著大眾對武夷巖茶的認識與需求逐漸攀升,肉桂因其具備巖茶的滋味特色外,還以其香氣辛銳持久的高品種香成為市場主流。
至此,市場上開始涌現出各種“肉”宴。其中,不乏以次充好或假冒偽劣之輩。亂象之下“鬼肉”(即是鬼洞肉桂)開始進入大眾視線。
2014年,在某貼吧一篇“鬼洞,知道有多貴么…”為標題的貼子,引發一眾茶友熱議。以“xx茶廠”為ID的樓主,PO出幾張以“鬼洞”為商標品牌的肉桂茶照片,表示因其朋友神之迷戀“正宗鬼洞肉桂”,由于市場報價太高,樓主舍掉老臉蹭來幾泡,并直接表達:茶是好茶,價格也很好。
在此過程中,詢價的吧友在聽聞上萬元的價格后,均表達出了強烈的羨慕、嫉妒、恨。
隨后的一個月之內,開始出現質疑之聲。樓主回復:“我前幾天才知道鬼洞根本沒肉桂。”
時隔兩年后,在一篇“鬼洞有肉桂嗎?有的話有多少肉桂?”的帖子里,當時的樓主換了馬甲再次出現,并表示:“之前我xx茶廠id所發的鬼洞肉桂,是商標名為‘鬼洞’并不代表是鬼洞肉桂,再澄清一下。”
事實上,這位樓主以“鬼洞牌肉桂,不代表鬼洞肉桂”的言論辟謠,實屬混淆視聽。那么,這所謂的“鬼洞”牌肉桂,到底是什么肉桂?為何又以三坑兩澗肉桂的價格進行售賣?
這一點,我們無從得知,但可以明確的是:它,一定不會是鬼洞肉桂,但價格卻實屬“鬼洞”!
對此,有資深茶人表示,在鬼洞來回穿越不下百次,卻從來沒見過大面積肉桂種植。而前幾年外鬼洞剛種下幾排肉桂茶苗,目前還不能以產量去定論。一年就那么一點的茶量,加之茶樹樹齡較短,外鬼洞后來種植的肉桂,或也達不到成熟期肉桂茶口感。
事實上,根據當地知情人透露,鬼洞底部與慧苑坑相連。目前外鬼洞種植下的肉桂樹,其實都已經延伸到慧苑坑了。而目前市面上所流通的商品概念的外“鬼洞肉桂”茶,極有可能是用慧苑坑所產的肉桂進行偷換概念。
鬼洞,武夷山最獨特山場
寫到這里,我們必須先要了解一下鬼洞的真實情況:
鬼洞之名,在武夷山無人不曉。“鬼洞”(亦稱峰窠坑),它夾藏在倒水坑火焰峰與慧苑坑鷹嘴巖間,西北向由低向高呈一條狹長的幽邃峽谷,兩旁峭壁聳立。東高西低,有兩個分支峽谷,謂之內鬼洞和外鬼洞(解放前叫上鬼洞和下鬼洞)。
由于地勢與地形的獨特性,造就了此地只有進風口卻沒有出風口,使得風進入谷內形成回流“呼呼”作響,好似鬼魅出沒。故,得名鬼洞。
作為武夷山72洞中最為神秘的鬼洞,其“洞”是“洞天”的意思。實際上,這里風景極美,山巖陡峭,坑谷幽深,草木葳蕤,極其陰涼。因為道路比較難走,人跡罕至,更平添了一份幽靜。
一位長期行走于武夷山的老茶人表示,第一次去往鬼洞,便是從崗頂一路攀爬而下,期間落腳之處不過巴掌有余,雙手還需緊握山壁的植物根系,方可安穩。一路下來,因過于專注,才發現一身大汗淋漓,手臂酸軟。至今,鬼洞仍因其地貌,保持著原有的生態環境。
可以說,鬼洞是武夷山最獨特的山場,也是出產極品好茶的福地。
鬼洞內無肉桂,以奇種居多
在此等生態境況下,鬼洞巖壁滲水帶著山間腐殖物的營養,默默地滋潤著茶樹根。同時洞內野花香氣清長,紫蘇亂長。與各種植物共生在一起,茶里也有了它們的氣息。
也正因為鬼洞獨特的小環境,自古以來這里的巖茶品種變異時有發生,是現在僅有保存最原始、最完整的茶樹品種基因庫之一。
不得不說,內鬼洞沒有肉桂品種,是圈內不爭的事實。這里卻是奇種的天下,是武夷山奇種種群最多的伊甸園。(奇種:武夷山原生茶樹品種,也叫“菜茶”,武夷山大多數原生品種都是從奇種中選育的。)
值得一提的是,奇種與肉桂是兩個不同的品種。奇種一是可以用作拼配,另外便是單獨做成小品種。肉桂只能是肉桂品種制作,如果非要用奇種做成肉桂,只能說具有肉桂火。但從本質上而言,其他品種制作而成的茶,都不是肉桂,更不是“鬼肉”。
圖為鬼洞奇種種質資源保護區指示碑
此外,由于鬼洞是一個并不大的坑谷,面積約3828平方米,大約也就6畝地。不大的產區,已經著生了絕大部分奇種。對于剩下占比不算高的品種種植面積,產量可想而知。就連在此土生土長的鐵羅漢,在市面流通極少,價格極高。
更別提,外鬼洞口種植的幾十棵,還不成氣候的肉桂茶樹了。
鬼洞茶樹的多樣性
另一邊,談及鬼洞,據當地資深茶人與茶農告知:其實慧苑坑這個名字更為人熟知,而鬼洞就在慧苑坑內。
慧苑坑,也是三坑兩澗之一,慧苑坑名叢非常多,特別是老樅水仙十分出名,史上傳說的八百名叢也出自這里。
顯然,鬼洞的茶樹也是具有慧苑坑多樣的特點。一叢叢的茶樹著生在內外鬼洞,這與武夷山其他坑澗的茶園差別很大,這里很多茶樹的樹形、葉形、花和果實等形狀完全不同。
這幾十年來天心村茶農新種植了不少名叢和品種茶,諸如奇丹、雀舌、黃觀音等等。目前仍有鐵羅漢、白雞冠、白牡丹、醉海棠、白瑞香、正太陰、正太陽、不見天等珍稀名叢。坑內水仙以高叢居多,古井老叢更是八面威風,口感相當震撼,霸氣不讓頂級肉桂。
這也解釋了鬼洞茶樹如此多種多樣的原因:茶樹在經歷了長期的自然選擇,對當地生態條件具有最強的適應性,菜茶的繁殖依靠的是異花授粉,武夷山地形特殊,石窩、石罅、溝壑間易出“單叢”,斜坡、平地則易出“奇種”種群。
因此,鬼洞及武夷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巖能出如此眾多的“奇種”及“名叢”也就不足為奇了。
市場上泛濫的“鬼肉”,或是其他品種冒名
由此,可以肯定的是,鬼洞核心區域并無原生肉桂。
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市場上打著“鬼洞肉桂”旗號進行售賣的一些商家,其居心不良。通過誘導消費者所售賣的,價格在幾十上百元一泡的“內鬼洞”肉桂,其真實性,不言而喻。
至于說,這個所謂的“鬼肉”到底是什么茶,其品質又如何已經不在考慮范圍之內了。畢竟,一個不尊重茶葉,不尊重消費者的商家,就甭跟他提“品質”一詞。
結束語
鬼洞本無肉,奈何人心多。事實上,關于“鬼肉”的這一切,只是蕓蕓套路下的一個表象。更為深層次的是,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鬼肉”的認知與需求,不成正比。這,也間接導致了“鬼肉”市場亂象的發生。
還是那句話,品飲才是茶葉的最終屬性,適口為珍,切勿盲目。
撰文:胖紫
專業協助:艾八小、木木林
圖片:茶語視覺組,部分來源于網絡
劉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