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為曾經的“中藥一哥”,近兩年的云南白藥多少顯得有點落寞。在十幾天之前,伴隨著湖北省聯合19省聯盟組織的中成藥集采開標結果的落地,低迷了許多年的中藥股終于迎來了久違的爆發,整個中藥指數在短短11個交易日內大漲28.84%,表現可以說是十分的
作為曾經的“中藥一哥”,近兩年的云南白藥多少顯得有點落寞。
在十幾天之前,伴隨著湖北省聯合19省聯盟組織的中成藥集采開標結果的落地,低迷了許多年的中藥股終于迎來了久違的爆發,整個中藥指數在短短11個交易日內大漲28.84%,表現可以說是十分的亮眼。
不過,雖然中藥指數大幅上漲,但作為行業龍頭的云南白藥表現卻差強人意。根據數據統計顯示,在最近的11個交易日里,云南白藥的股價漲幅才剛剛超過了20%,甚至連行業指數都沒有能夠跑贏。
而回顧這最近的一年,云南白藥的表現也很難說得上“滿意”二字。
除了被詬病的去年三季度因炒股業績巨虧之外,最近一年里,云南白藥的股價表現持續低迷,在同行片仔癀、同仁堂等股價不斷走高的大背景下,最近一年云南白藥的股價卻下跌了20.11%,市值更是較去年二月份的高點蒸發了640億。
作為曾經的“中藥一哥”,為何云南白藥最近一年的表現會如此萎靡不振?跌落神壇的云南白藥,未來還能重新站起來嗎?
從一瓶小藥粉起家,“中藥一哥”的輝煌過去
千億云南白藥的故事,或許要從一瓶小小的藥粉說起。
1902年,江川縣一名叫曲煥章的中醫發明了一種白色粉末,由于這種粉末對治療外傷有特殊功效,于是其將這種粉末取名為“曲煥章萬應百寶丹”,而這正是如今家喻戶曉、家家必備的云南白藥的前身。
1938年臺兒莊戰役,“萬應百寶丹”因為發揮了奇效而名聲大噪。
據文獻記載,當時中方軍隊中有一支來自云南的軍隊戰力過人,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瓶小粉末,只要在傷口上抹上這種粉末,很快就好了,后來才知道原來這種粉末正是“萬應百寶丹”。而在戰爭結束后沒多久,“萬應百寶丹”也成了軍需品,產量一度超過了40萬瓶。
1955年,在曲煥章去世的第17年,其妻子繆蘭瑛為了讓“萬應百寶丹”能夠有更大的發展,于是將處方和技術全部貢獻給了云南省政府。而在政府接手之后,“萬應百寶丹”便改名成了“云南白藥”,并由地方國營昆明制藥廠生產,也是從那一天開始,云南白藥的配方變成了國家級的“絕密配方”。
其實到這里,云南白藥的故事就已經足夠傳奇了,但是這也還只是開始而已。
找到“新出路”,云南白藥起死回生
1971年,云南白藥廠獨立創辦,開始“單飛”。
1993年,云南白藥廠實行改制,從藥廠變成了如今的云南白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同年正式登陸深圳交易所,成為了云南省第一家上市的公司。
雖然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但其實當時的云南白藥處境并不好。由于國內經濟飛速發展,居民的生活環境不斷變好,作為“跌打藥”的云南白藥需求量自然也會減少,而且當時云南白藥的產品單一,僅有膠囊、散劑等系列藥品,發展瓶頸十分明顯。
就在云南白藥深陷困境的時候,一位“大人物”的到來,將云南白藥帶出了困難,這位“大人物”就是如今的董事長——王明輝。
在上市的第六年,眼看云南白藥發展越來越低迷,云南省政府將王明輝調任到了云南白藥當總經理,而在此之前王明輝則是在昆明的另一家知名藥企“昆明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銷售副總,此舉頗有“救火隊長”的意味。
而從現在來看,當時云南省政府的決定是明智的。在王明輝上任云南白藥總經理后,其馬上在內部進行了改革,先是組建了云南白藥集團醫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內部創業機制”為第一綱領,通過全國公開競聘,選拔國內醫藥市場營銷精英,然后又推行分享超額利潤的激勵機制,沒多久云南白藥便“活”過來了。
而在云南白藥內部體制改革的同時,王明輝還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將白藥配方添加到“成熟產品”中,讓云南白藥神奇療效在充分競爭的產品市場發揮新效應,而具體的做法是推出了“兩翼產品“——白藥創可貼、云南白藥牙膏及其他藥妝產品,這正是如今云南白藥能夠有千億市值的關鍵。
在推出“兩翼產品”后,云南白藥徹底擺脫了困境,銷售規模在1999年之后迎來跳躍式的增長。根據數據統計,在1999年時,云南白藥的銷售額不過的2.32億;到2005年時銷售規模就突破了200億,短短6年時間銷售規模翻了88倍。
而到了20年后的現在,云南白藥的模式仍在被不少藥企模仿,像片仔癀涉足化妝品行業,其實就是模仿曾經的云南白藥。
再度面臨瓶頸,云南白藥跌落神壇
雖然云南白藥有過輝煌的過去,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其瓶頸又再度出現。
這很明顯地體現在了業績上:從去年的三季報上看,20201年的前三個季度,云南白藥的扣非凈利潤為29.31億,同比下滑了9.88%;而若從單季度數據來看,2021年的二、三季度,云南白藥分別實現扣非凈利潤5.02億和10.46億,同比下滑34.5%和21.7%,增長明顯乏力,業績遭遇全面滑坡。
那么,為什么云南白藥突然業績就漲不動了呢?其實,如今云南白藥所面臨的困境,早在幾年前的混改時就已經埋下了。
2016年,在國家全面推進國企改革的背景下,當時業績遭遇瓶頸的云南白藥,被云南省政府納入了混改的范圍,而新華都則借機成了云南白藥的大股東之一
國企改革混改,無非就是想借助民間資本的力量,使企業重新獲得活力,像山西汾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然而,云南白藥的混改從目前來看卻是不成功的,因為引入新華都這個舉措,讓云南白藥走上了一條歧路——開始熱衷于炒股投資,畢竟新華都背后的實控人,正是福建前首富、被譽為“股神”的陳發樹。
根據資料顯示,在2019年4月云南白藥混改通過后,云南白藥便開始踏上了炒股之路。2019年下半年,云南白藥斥資5000萬美元,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參與認購了港股中國抗體-B(03681.HK)的首次發行股份。
到了2020年,云南白藥又投入近50億元資金,先后買入了貴州茅臺、恒瑞醫藥、伊利股份、中國生物制藥、騰訊控股和小米集團-W等股票。
而這些操作,雖然在2020年使云南白藥業績大增,宛如重新恢復了活力一般,但隨著2021年資本市場走弱,云南白藥也遭遇了滑鐵盧,2021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超40%,隨后便開始一蹶不振。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近幾年的沉迷投資,讓云南白藥失去了創新的能力。根據去年三季報的數據顯示,云南白藥去年前三個季度的研發費用僅為1.956億,占營業總成本的比例僅為0.8%,還不到1%。
實際上,這些年來云南白藥之所以備受資金的追捧,很大原因就是在于其創新的能力,畢竟其不像片仔癀、安宮牛黃丸那樣具有收藏的價值。但從目前來看,云南白藥的創新能力正在逐漸丟失,那么跌落神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陳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