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早上起床,手機剩余電量24%,接上充電器,然后去洗漱換衣服,臨出門前,再把它從充電口上拔下來。前后不到7分鐘,我手上的iQOO5Pro手機,就已經(jīng)充到了76%,靠的正是它所搭載的120W超快閃充技術。▲120W超快閃充,是iQOO5Pro的
早上起床,手機剩余電量 24%,接上充電器,然后去洗漱換衣服,臨出門前,再把它從充電口上拔下來。
前后不到 7 分鐘,我手上的 iQOO 5 Pro 手機,就已經(jīng)充到了 76%,靠的正是它所搭載的 120W 超快閃充技術。
▲ 120W 超快閃充,是 iQOO 5 Pro 的最大賣點
雖然電量還沒到 100%,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已經(jīng)足夠應付通勤時間的娛樂,外加半天工作的連續(xù)使用。
就算你要外出一整天,八成的電量水平,用來聊微信,聽個歌,刷抖音,甚至來幾局吃雞,支撐到晚上回家也不成問題。
可如果沒有百瓦快充,碰上手機沒電,以上場景可能會變成另一種情況:你出門得多帶個充電寶;要不就是泡杯茶,抽根煙,不斷點亮屏幕,看看電量數(shù)字都爬升到多少了。
很多人正因為不想這一幕上演,才會習慣性地在每晚睡前,為手機接上充電線,以便在隔天早上,獲得一個滿格電量的手機。
新技術,就是來改變習慣的。
續(xù)航焦慮,從何而來?
手機沒電,心煩,為什么我的手機總在關鍵時候沒電?電量焦慮癥就是在這時候出現(xiàn)的。
但我們真的只是因為沒電而焦慮嗎?
我想先說一個和「續(xù)航焦慮」相關的例子:電動車們的「里程焦慮」。
之前我總會好奇,為什么現(xiàn)在電動車續(xù)航都那么強大了,輕輕松松就是 500-600 公里,但車主一提跑長途,還是得提前規(guī)劃好路線,看附近有沒有充電樁?
后來一問才知道,電動車車主們真正擔心的,根本不是「有電時,能開多遠」,而是在「沒電以后,我要花多少時間去找電樁,以及花多少時間去充電」這件事上。
可汽油車呢?加個油,幾分鐘搞定;加油站,遍地都是;再不濟,后備箱拿出一桶油,說走就走。不僅補給效率遠超電動車,在補給手段上,也都有多種的選擇。
你看,汽油車車主們,就很少會有焦慮感。
手機產(chǎn)品的「續(xù)航焦慮」其實和電動車很相似,不少人覺得,解決續(xù)航才是排除焦慮的關鍵,而發(fā)展快充,則是避重就輕、曲線救國的思路。
但手機續(xù)航得好到什么程度,你才不會焦慮?
我假設了一種情況,即你可以從早到晚,從起床,一直到你晚上睡前躺下,都不需要接觸充電設備,那么你潛意識里,就不會有「手機要沒電了,我又要陪著手機一起充電發(fā)傻了」的焦慮感。
手機深夜充電,你在床上呼呼大睡,大家互不影響,這是最好的結(jié)果。
可這也得靠一款續(xù)航足夠好的手機來支撐,一款不僅在中度,還要在重度使用下,都能做到「一天只充夜里睡覺那一次」。
老實說,以我們接觸過的手機來看,有信心說自己一天只充一次的,真的不多。
至少今年這一批用上 5G,外加高刷屏和驍龍 865 芯片的 Android 旗艦機,就算電池都用上了 4000+ 毫安,但也很難避開一天兩充,甚至是三充的狀況。
當然,一些性能較弱,配上五六千毫安電池的中低端手機,理論上以 100% 電量出門,用一天是很穩(wěn)的。
但有時候我們?yōu)榱四芰舫鲆恍┯嗔浚V信高于 50% 電量才能撐到我們晚上回家,還是會選擇小心翼翼地使用。
既然無論如何都避不開充電,為什么我們不能和汽油車一樣,從補給手段和效率上,來淡化焦慮感的產(chǎn)生呢?
手段其實我們都有了,能隨身攜帶的充電寶、充電線便是最好的例子。
而效率的提升,就得靠百瓦快充的落地。
當充電時間碎片化,充電就不再是一件負擔
手機避不開充電,但也沒人希望「被充電工具綁架」。
我之所以用「綁架」這個詞,是因為手機在充電時,也間接限制了用戶的行動 —— 很多時候,你也得陪著耗掉那 1-2 小時的充電時間,但無論是拖著充電寶,還是拽著充電線,它們都不會是一個多優(yōu)雅、舒適的過程。
而超高速快充,其實就是加快了松綁,盡快還手機和用戶以自由。
另一方面,用戶對于「手機剩余電量」的要求,也是隨機的。
很多時候,我們給手機充電,并不是要求充滿,只是讓手機電量從 10-20% 左右的「焦慮線」,回歸至 50% 以上的「合格線」,或是 80%-90% 左右的「舒適線」水準,就安心了。
這也是超高速快充最能發(fā)揮作用的部分,即提升「隨機充電」場景下的效率,在更短的時間內(nèi),給手機充入更多的電量。
當充電時間越來越短,從之前的 1 小時,縮短到半小時,再縮短至 5-10 分鐘,它就和「碎片化時間」沒什么區(qū)別了。
此時,充電這件事也會變得「無感化」,焦慮感自然會消失。
怎樣算是「碎片化時間」?以我之前體驗的 50W、65W 快充手機來看,充一半的電,大概要花 20-30 分鐘左右,以當時的角度來看,這個時間并不算慢。
但現(xiàn)在的 120W,耗時可以進一步縮短。如今我只需用 5-10 分鐘,就能將 iQOO 5 Pro 的 4000 毫安電池,從 10-20% 的「焦慮線」,迅速回歸至「舒適線」的水準,即八九成左右的剩余電量。
就像最開頭所說的,這不過是早上起床后,一輪洗漱換衣的時間而已。
▲ iQOO 5 Pro 的峰值充電功率可以達到 100W 以上,但數(shù)分鐘后會開始波動,從 0 充到 100% 大概耗時 17 分鐘左右
當我們感知到百瓦快充的效率后,很多事情也會跟著一起發(fā)生變化。
比如說在家或是在公司時,你不需要再小心翼翼地使用手機;還有在睡前,也不用再習慣性地給手機接上充電線。
因為你已經(jīng)確信,就算手機電池用光了,也還是可以在 5-10 分鐘的極短時間內(nèi),讓手機滿血復活,這就像是給汽油車加油一樣,當補給速度變得足夠高效后,我們的電量焦慮癥也就緩解了。
快充雖好,兼容性怎么辦
對于超高速快充的泛用性,一部分用戶認為它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其中一種常見觀點是說,120W 快充確實是快,但它還要配上一個專用的充電頭、充電線才能享受到,可我們出門在外,總不能隨時帶著走吧?
▲ iQOO 5 Pro 配套的 120W 充電頭,個頭不小
另一個問題就是充電工具的布設。比如說 iQOO 5 Pro 配套的 120W 充電器和線材,我把它放在家里用,那么在上班時,我就沒法享受到高速補電的體驗了。
這其實也是很多快充手機會遇到的情況。受充電工具限制,我們的快充場景往往都只能固定在一個場景(在家、在公司),但手機沒電的場景,卻是我們預料不到的(出差、約會的中途,以及不可預知的用電過猛狀況)。
只要快充仍然對充電器材有兼容性要求,那么用戶就不可能在每次充電時,都能享受到最有效率、最高速的補電流程。
那么快充再快,都仍然是局限的。
▲ 各家在推廣超高速快充時,也是在間接推廣自家的充電頭和線材,對用戶來說也是一筆額外的支出
這個問題也沒什么好的解決方案,最實際的,就是去購買對應品牌的快充移動電源、充電頭以及充電線,或是靠現(xiàn)有的第三方充電工具,走 PD/QC 等公有協(xié)議來實現(xiàn)功率較低的補電。
以 iQOO 5 Pro 為例,雖然 vivo 商城還沒有提供單獨的 120W 充電套裝,但這款機器依舊兼容之前 vivo 的 33W、44W 和 55W 快充協(xié)議,那么相關的充電頭和線材就有很多可選了。
在公有協(xié)議上,這次 iQOO 5 Pro 還支持了 18W 的 PD 快充,速度上肯定比不上 120W,但如果家里已經(jīng)有現(xiàn)成的 PD 充電套裝,或是充電寶,還是會比「五福一安」要好受些。
這里順帶說下 iQOO 5 Pro 配套的 120W 充電器。
它除了能為自家機器提供百瓦快充,同時也兼容最高 65W 的 PD 快充協(xié)議,意味著這個充電頭也可以給 Switch、MacBook 等設備進行高效充電。
▲ 使用 iQOO 5 Pro 的 120W 充電頭給 16 英寸 MacBook Pro 充電,功率可達 60W
我就試著拿它給 16 英寸 MacBook Pro 充電,可以達到 60W 功率水準。只要不嫌棄它的單口設計和較大的體積,以后出差時只靠這一套工具,也能解決多設備充電的需求。
百瓦快充,拯救焦慮
iQOO 5 Pro 不僅是一款充電很快的手機,它還有其它一些值得提及的細節(jié)。
我們上手的這臺是 iQOO 與 BMW M Motorsport 合作的傳奇版,它在背蓋部分汲取了賽車元素,加入紅、黑、藍三色賽道設計,并用上素皮材質(zhì),辨識度更高,配色也十分搶眼。
配置部分,120Hz 三星 AMOLED 曲面屏,驍龍 865 芯片,X 軸線性馬達,前置雙揚聲器,以及 5000 萬像主攝 + 1300 萬像素廣角 + 800 萬像素潛望式的三攝組合,基本都達到了今年主流 Android 旗艦機的水準。
但這些配置都太過常見,相比之下,120W 快充反而給我?guī)砹烁黠@的提升,而且它對于緩解續(xù)航焦慮感,以及改變充電習慣,也是實打?qū)嵖梢姷摹?/p>
這一如之前,90/120Hz 高刷新率屏,對于手機視覺流暢度的改善。
▲ 超高速快充普及后,用戶在充電上的耗時,就會大幅縮短
目前,小米、iQOO 都已經(jīng)發(fā)布了百瓦快充的量產(chǎn)手機,而高通也推出了新百瓦快充標準 QC5,我們預計,這項技術很快就會成為各大 Android 旗艦機的標配,讓手機充電時間從過去的以小時計算,變成以分鐘計算。
或許很快,充電 5 分鐘廣告語后跟著的,就不再是一個通話、游戲時間的耗時了,假如 5 分鐘就能獲得一臺近乎滿電的手機,又有誰會拒絕這樣的質(zhì)變提升呢?
丁熙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