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當今社會人們在購買商品時,選擇的支付方式往往是紙幣或是電子貨幣,這樣的貨幣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交易,而且也有利于儲存和整理,從長遠看,對社會經濟發展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在上個世紀初,也就是清朝末年,民國初期的時候,人們所使用的貨幣雖然也
在當今社會人們在購買商品時,選擇的支付方式往往是紙幣或是電子貨幣,這樣的貨幣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交易,而且也有利于儲存和整理,從長遠看,對社會經濟發展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可在上個世紀初,也就是清朝末年,民國初期的時候,人們所使用的貨幣雖然也有紙幣,但多數人還是更愿意接收金銀這種貴金屬貨幣,同時也出現了銀錠、金錠等等,這些貴重金屬深受人們的喜愛,畢竟它們的保值率極高,根本不會有大的變動,正因如此,更有一些人專門喜好儲存金條,以實現自己財富的保值,那民國時期的一根金條換算到今天究竟值多少錢呢?
經濟社會混亂的年代
在清朝滅亡后,各大勢力紛紛爭奪當時的天下主權,都想實現一家獨大,實現對政權的控制,但是在短時間內各方勢力都勢均力敵,難分高下,而此時又正值西方列強入侵中國,在侵占中國領土的同時,還大肆的傾銷商品,以實現貿易的順差,意圖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除此之外,這些殖民侵略者還在自己的租界內,發行屬于自己國家的貨幣以進行經濟侵略。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著,即便在民國建立之后也難以改變這一現狀,因為生活在特定區域內的人們已經習慣了所處地區發行貨幣的使用,即便是當時的官方政府也相繼發行屬于自己的貨幣,也仍是收效甚微,在抵御這些殖民者對本土經濟破壞的同時,也伴隨著出現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同貨幣都有一定的權限在市面上流通,這種情況的出現無疑造成了經濟混亂,更極大影響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
就比如說在當時外國租界內一張面值1萬元的紙幣在最開始的時候能夠買一頭牛,可漸漸隨著紙幣的貶值,加上通貨膨脹的出現到后來只能買一袋米,可這樣還沒完,一直到最后這樣的紙幣已經和現在的津巴布韋一樣沒有什么太大的價值,據說只能買77粒米,百姓要想買一升米就要拎一麻袋的錢去買,足以見得當時通貨膨脹是有多么的嚴重,經濟狀況又是有多么的混亂。
對于這種復雜多變的時代,很多富商大甲或是一些大戶人家不得不做出應對之策,畢竟他們可不想祖祖輩輩積攢下來的家底在他們手里出現巨大的虧損,而且解決一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盡量讓手中的財富保值。
而最保值的東西是什么呢?那肯定是金銀一類的貴金屬,當然,這其中肯定是金子最好最貴,這種貴金屬自古以來便從未有過太大的價值變動,一直隨著時代的發展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對價,正是這個原因,當時很多人都熱衷于去儲存金條來實現自己財富的保值,而金條也分大小金條兩種。
大金條價值是多少
因為金字的顏色是金黃色,所以大金條又被人們俗稱為大黃魚,這一類的金條主要用于當時官方政府以及籌備軍隊,購買軍用物資等等,所以說這樣的金條很少流入民間,基本上都掌握在一些上流社會的大亨手中,或是位高權重的政府官員,這些官僚利用手中的職權掠奪財富,更是囤積黃金,這已經成為大家應對經濟通貨膨脹的主要對策。
那言歸正傳,這大金條換算到今天能值多少錢呢?首先,我們先看官方的數據,大金條的重量是以食量為標準,大概是312.5克左右,而如今一克黃金的價格大概在350~400之間,所以這樣算下來,當時的一根大金條相當于現在的十多萬元。
或許這樣的價值已經讓你震驚,但是要是將這樣的價值再放到當時的時代來看,你會發現這絕對是一個天價,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那個年代十多塊錢便能購買一個勞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廉價勞動力,同時也可以去買下一個貧苦人家的丫頭,按照這樣的人力標準來衡量的話,這一根金條豈不是能組建一支小型的軍隊,也怪不得這種大金條通常都被用在軍事方面,主要服務于當時的戰爭物資所需。
平民奢望的小金條
說完了大金條,我們再來看看另一種規格比較小的小金條,這種小金條官方的數據是一兩,也就是普通大金條的1/10,它的價值也就差不多在一萬元左右,這一類的小金條就比較普遍,在民間的流通也比較廣泛,畢竟它的價值沒有過高,而且攜帶起來也比較方便。
但是這樣的小金條可不是人人都有的,一個普通人家要想有這樣一根金條往往是需要幾代人的積攢才能實現,是的,你沒有聽錯,是真的需要幾代人才能夠積攢出來這一根重量僅為一兩的金條,因為這些底層的百姓一年所掙的錢不過就是幾兩白銀而已,除去日常的花銷實在是所剩無幾,而銀子的價格又與金子的價格相差巨大,所以要想積攢出這樣一根小金條談何容易。
或許在如今人們眼中,這樣一根小小的金條不過就是萬八千塊錢而已,可在當時卻能夠成為一家人的救命稻草,因為這樣一根小小的金條可以維持一家三口人一年的花銷,在那個既有戰亂又有饑荒的年代,誰家要是有這樣一根小小的金條,絕對是天大的幸運,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平民百姓對這樣一根小金條有著極強的奢望。
結語
總地來說,民國時期的一根金條無論是大是小,其價值絕對不菲,甚至說是天價也不足為過,但是從側面我們也看出了當時社會的巨大混亂,人們在這種時代下生存極為困苦,沒有可靠的政權,更沒有足夠的經濟保障。
普通的民眾缺乏經濟的安全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已是常態,人心惶惶,迷茫的人們不知何去何從,那些有志青年沒有實現理想的地方,更沒有這個機會,這樣的時代無疑是一個悲哀而又可憐的時代。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金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