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老王今年剛退休,年初體檢的時候,醫生發現老王的結腸上長了幾個息肉,隨后便進行了摘除。手術之后,醫生囑咐老王半年后來醫院復查。但是,老王認為既然腸息肉已經摘除了,就沒有后顧之憂了。于是,老王像以前一樣繼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也沒覺得自己的身體有
老王今年剛退休,年初體檢的時候,醫生發現老王的結腸上長了幾個息肉,隨后便進行了摘除。手術之后,醫生囑咐老王半年后來醫院復查。但是,老王認為既然腸息肉已經摘除了,就沒有后顧之憂了。于是,老王像以前一樣繼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也沒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什么異常,這下他更放心了。
然而,做完腸息肉摘除手術一年之后,老王發現自己經常腹痛、腹瀉、便秘,嚴重的時候還便血。他心里一緊,連忙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在老王的看到了更多的息肉,有的息肉甚至已經長到了一公分大小。經過病理檢查,老王最終被確診為腸癌。
原本小小的腸息肉,最后居然發展成了腸癌!沒聽醫生的話定期復查,老王后悔不已。
人為什么會長息肉?
息肉,通俗地說,就是一塊多余的肉,是指突出于黏膜表面的異常腫物。息肉喜歡生長的位置,通常在鼻腔、胃腸道、子宮、膀胱、聲帶等。所以,我們常常聽醫生說鼻息肉、腸息肉、子宮息肉、膀胱息肉,罪魁禍首就是它。
那么,息肉是怎么出現的呢?
當局部黏膜組織增生時,息肉就出現了。局部粘膜組織增生,是因為局部粘膜組織受到炎癥刺激。而引起炎癥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激素水平變化等。
比如,一些人帶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基因,就很容易患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果父母有一方患病,遺傳給子女的幾率在50%左右;一些人雌激素水平過高,就會刺激子宮內膜組織增生,形成息肉;而有些人因為長期便秘,大量干結的糞便殘留在腸道內,刺激腸粘膜,使腸粘膜產生炎癥反應,就會導致腸息肉的發生。
息肉的癌變概率
眾所周知,癌癥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往往由息肉、結節、增生等很小的病塊發展而來。因此,一些常見的息肉,可能就是癌癥的前兆。但是,我們不能一概而論,畢竟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一般來說,體積較小、帶蒂、組織學屬于炎癥的息肉癌變風險較低,容易癌變的息肉是以下幾種:
1、短期內生長迅速的息肉要警惕癌變,尤其是直徑超過2公分的息肉;
2、某些有遺傳傾向的息肉,尤其是族性結腸息肉;
3、多發性息肉,即一個部位長2個以上的息肉,癌變概率會明顯增加;
4、組織學屬于腺瘤型的息肉,更容易發生癌變。
5、形狀怪異,直徑大,比如菜花型、寬基廣蒂息肉。
舉兩個例子:
腸道息肉
70%-80%的腸癌都是由息肉發展而來的,“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一般需要5至10年的時間。
取決于腸息肉是否癌變的,是息肉的分型和大小。一般來說,炎性息肉是由腸道增生性的炎癥引起,基本不會癌變。腺瘤性息肉的癌變風險則非常高,而且腺瘤的直徑越大,變成癌的幾率就越大。
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的分型比較多,包括膽固醇性息肉、炎癥性息肉、膽囊腺瘤性息肉等。同樣的,膽囊腺瘤性息肉也是潛在的癌前病變。是否需要切除膽囊,要看息肉的直徑大小。
如果膽囊腺瘤性息肉的直徑小于1公分,而且沒有不適癥狀,就沒有必要手術,定期檢查即可。如果膽囊腺瘤性息肉的直徑大于1公分,而且出現明顯癥狀,就要切除膽囊,杜絕后患。
長了息肉怎么辦?
如果體檢得知自己長了息肉,先不要慌,首要的任務是先確定息肉的惡變風險高不高。
第一,看息肉的良惡性。一般炎癥性息肉都是良性的,腺瘤性息肉都是惡性的,可以通過B超或核磁共振檢查出來。
第二,看息肉的大小。息肉越大,癌變風險越高。如果息肉直徑小于1公分,可以暫時放下懸著的心。如果息肉直徑大于1公分,就要做好手術的心理準備了。
第三,看息肉的癥狀。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出現過不適的癥狀,比如腸道息肉常見的腹痛、腹瀉、便秘、便血癥狀,鼻息肉常見的鼻塞、鼻涕、涕血癥狀、子宮息肉常見下腹脹痛、月經不調癥狀等等。如果有相應的癥狀,進一步檢查是否是息肉導致的。
因此,長了息肉不要擔驚受怕,整天想著自己會不會得癌癥。但也掉以輕心,以為沒什么大不了,逃避不治。
切除了息肉,也要注意復發風險
案例中的老王,明明已經切除息肉了,但是由于沒有定期復檢,導致息肉又長出來的時候沒有及時被發現,最終導致了腸癌。其實,很多人有老王這種心理,以為息肉切除了就高枕無憂了,殊不知,息肉很頑固,尤其是對一些不注意術后護理的人來說,息肉就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斬不斷理還亂。
因此,切除了息肉,也要注意復發的風險,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查,平時還要多注意飲食健康和作息規律。
現在,你知道息肉是什么了嗎?由于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在體檢中發現自己長了息肉。雖然息肉不一定會癌變,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防比治更重要,預防息肉,從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做起!#清風計劃##健康科普排位賽##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結節、息肉、增生……哪些會“癌變”?》.金陵晚報.2019-02-28.
[2]《小息肉大隱患》.央視網.2018-12-18.
[3]《警惕大腸息肉變腸癌》.新華網.2018-12-25.
[4]《吃得太油膩,杭州一男子長出16顆膽囊息肉》.錢江晚報. 2019-02-13
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