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小六在我之前的文章《實錄|一位被隔離者的自述:我在隔離病房都經歷了什么》中記錄了一部分我在隔離病房的真實經歷,受到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祝福。同時也有很多網友提出了各種問題,如入院費用是自己掏還是國家補助,被隔離能不能帶手機、電腦等,本文針
文:小六
在我之前的文章《實錄 | 一位被隔離者的自述:我在隔離病房都經歷了什么》中記錄了一部分我在隔離病房的真實經歷,受到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祝福。
同時也有很多網友提出了各種問題,如入院費用是自己掏還是國家補助,被隔離能不能帶手機、電腦等,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對這次隔離經歷進行較為完整的闡述,再次感謝辛勤付出的醫護工作者和關心我的朋友!
01
看著窗外灑進的陽光,曾經車水馬龍的街道如今只三三兩兩散布著很少行人。一切,都在昭示著:這個年,注定過得極其不平凡。
對于我來說,隔離病房中的一幕幕,即便回到家中也是無法忘懷。
出來后,許多朋友都在詢問我是如何被拉進隔離病房,又在其中經歷了什么。這一切,在這樣的一個全民戰"疫"關鍵時期,都顯得是那么神秘。
這一切的源頭,只是來自于一場小小的感冒。
我是一個在廣東讀書的甘肅學生,今年大一。
1月13日,懷揣著"終于到家了"的心情回到甘肅,我卻被凌冽的寒風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蘭州
我一個純種的北方人,對于寒冷也算是能抗能打,但是在南方待了半年,我不知為何對于北方的寒冷完全不適應了。
回到家,我看著發燒臥床的母親,心中除了關切之外,還有個想法便是:這感冒不會傳染給我吧。
事實證明,人這種生物,就是怕啥來啥。
過了不到兩天,我也和母親一樣,開始感冒,咽喉疼痛,渾身酸痛,食欲不振。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感冒一般也就是喝點感冒藥,把自己悶在被子里睡一覺就好了。
今年的感冒卻并不一樣。我在不斷服用"三九感冒靈顆粒"和"蒲地藍消炎口服液"一個星期之后,感覺自己的身體并沒用恢復,反而有不斷加重的跡象。
1月22日晚上,我感到自己的頭皮有點疼,于是給自己測了一下體溫:37.6℃。
我心想:我一般感冒都是不發燒的,這次為什么莫名其妙就開始發燒?
02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來到社區醫院就診。
當時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已經開始蔓延。
我在去醫院之前就有一種預感:我是一個從外地來的人,廣東又是僅次于湖北的重災區,很有可能作為一個疑似病例被隔離觀察。因此我還特意詢問了我的母親,有無接觸過武漢來的人,我的母親否認了。
來到社區醫院,大夫詢問了我的癥狀,有無武漢來甘肅人員接觸史,并詳細記錄了我的癥狀、個人信息后給我開了一盒奧司他韋,讓我在家自我隔離,居家觀察。
我心想:可能是快過年了,我的風險也不高,就讓在家觀察吧。
但事實證明,我還是太年輕了。
以往我們都是要回老人家過年,但今年情況特殊,我們就在自己家過了。大年三十晚上,我勉強吃了點東西,躺在床上看B站拜年祭。
父母覺得我情況不對,走進臥室詢問我:"沒有什么不舒服吧?"
我擠出一絲笑容:"給我拿個體溫計吧。"
39.1℃。
我和父母都被嚇壞了。自從我上初中以來,就沒有發過這么高的燒。我的母親在客廳中走來走去:"都怪我,是我給咱家孩子傳染了感冒。"
我看著焦躁不安的他們,心中也是升起了無名火:"行了,就這么瞎著急也沒用。明天去醫院看看吧!"
當天晚上,喝了點退燒藥,在漫長的夜中捱天明。
03
大年初一,我又一次走進了這家社區醫院。
這天值班的大夫是這家醫院的院長。他仔細詢問了我的情況后認為:情況不容樂觀,尤其疫情當前,建議我不要回家,先在社區醫院治療觀察,他再向上級單位請示。
于是,我不但在大年初一住進了醫院的隔離留觀室,還被迫抽了血,拍了片,打了吊針。
掛的水的內容無非是常規的消炎、抗病毒藥物,我覺得的比較奇怪的是:還加了一瓶維生素C。
快中午時,大夫告訴我的血和胸片都沒有什么問題,診斷是上呼吸道感染,但不排除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風險,因此還需要在醫院隔離觀察一下。
當天,體溫很快就恢復了正常。正當我們以為這場來勢洶洶的感冒就這么過去時,新的異變突然發生了。
1月26日,早上起床,我又開始發低燒。
大夫走進我的病房,也有點慌:"不應該啊。按理來說,給你用的這些藥也都是很不錯的藥了。這要是還發燒,就應該去大醫院看看了。要不你們轉院吧。"
恰巧距離這家社區衛生醫院不遠的街區,就有一家三甲醫院,我們當即決定去那里。
04
我們來到這家醫院的發熱門診,這時其中的大夫和護士早已穿上了3M的防護服、N95口罩和護目鏡,全副武裝。這種如臨大敵的陣勢讓我的心中莫名的緊張起來
隨即就是日常的詢問,但是當聊到我發燒一直不退時,醫生在病例本上書寫的手停了一下。他表示,我由于在來甘肅的路上轉了太多次車(珠海到廣州,廣州到西安,西安到蘭州),因此不排除我有接觸過武漢的病患的風險,所以要將我先隔離觀察一下。
一聽要將我送入隔離病房,我的母親頓時擔心起來:"這要不你開點藥我們回家先吃著,一聽你要隔離人就有些害怕。"
"請你理解一下吧,畢竟現在防控疫情最為關鍵,我們當然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的。大過年的誰也不想住進醫院,可是如果我們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病患的話,對于全國所有健康的人都是不公平的。"
話都說到這一步了,我的母親也只能作罷。
很快,護士穿著隔離服,將我送入了隔離病區。
護士姐姐看我有點緊張,笑著開玩笑道:"你看,這一層樓現在就你一個人,你想住哪個病房隨你挑。"
05
走進隔離病房,首先是與普通病房相似的兩個病床與床頭的柜子、其上的呼叫器等一排按鈕。不過一般一間隔離病房只住著一個患者。
與門相對的是另一個門,和廁所。這另一個門,聯通的是一個緩沖間。比如病人的家屬如果給病人送東西,送飯,在樓下給護士。護士消毒過后拿上樓,放到緩沖間,再由病區內的護士進入緩沖間拿出來交給病患。
我坐在床上,看著來來回回的護士醫生不斷忙碌,給我取著檢測的各種試劑與醫用器具,心頭一熱:正是這些人阻擋在疫情第一線,我們才有著過年的祥和。
剛一入院,各種檢查接踵而來。護士姐姐拿著針頭對我說:"小伙子,你不知道,我們的這種防沖擊眼鏡,一戴上,熱氣就霧化在眼鏡里了。再加上這個N95口罩真的不透氣,還有跟雨衣一樣的防護服,我真的特別熱,還啥都看不見。我就憑感覺給你扎針抽血了。"
我心中五味雜陳。有一絲想笑,是因為護士姐姐這段話真的給我緩解了不少緊張情緒;還有一絲害怕,憑感覺扎針——我真的害怕;更多的是對于這些醫護人員艱辛的理解: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話,可是這其中的難受,真的不是我一個呼吸自由自在,衣服穿脫自由的人可以理解的。
我看著基本上連眼睛都看不清的護士姐姐,笑著說:"沒事,你放心扎,我拿手給你指一下,就能扎準了。"
這一針,是真的疼。
對于新型冠狀病毒需要做什么樣的檢測才能確定,我也是特意關注了一下給我抽的血以及給我做的各項檢查,主要有以下幾項:血壓,血氧飽和度,血常規,血沉,生化全套,感染三項,C反應蛋白,CT胸片部分,咽拭子。
說起咽拭子,很多人都好奇這是怎樣的一種檢測手段。它的原理就是把棉簽伸入喉嚨,采集一定的上表皮細胞(或者是痰液?)來放入特定的試劑中,判斷是否有病毒。
不過這種棉簽非常長,采集的過程也十分令人難受,具體來說,就是令人作嘔。不過為了檢測病毒,難受一點也無妨。
06
住進病房后,不允許病人再進入走廊和其他地方,只能在自己的病房活動。家屬也不得探視,所需物品和飯都只能送到樓下。為了防止交叉感染,也只能這樣阻斷感染來源,進行隔離。
由于我住進來時整層樓只有我一個人,到晚上真的很嚇人:空無一人的走廊,孤孤單單的人。窗外的燈火通明只屬于他們,病房內的凄清冷淡才是真實。
好在我還有手機相伴,無WiFi,但4G信號不錯,可以玩玩游戲,看看電影,或是寫寫文字,時間倒也打發得很快。
護士姐姐每隔兩個小時都會在床頭的通訊器通知我測量一下體溫。可是晚上突然聽到聲音真的會被嚇到,我在住進去第一天晚上半夜兩點聽到護士姐姐讓我測體溫時嚇的手機差點扔了。但轉念一想:這不是正說明還有人在關切我嗎?想到這里,心下不由一暖。
在隔離病房的第一天,就這樣在緊張中度過。
1月27日,在隔離病房第二天,天氣晴朗,窗外的積雪似乎都融化不少。
早上起來,看到護士姐姐又開始忙碌,不好意思打擾。倒是護士姐姐主動提起話茬:"你隔壁昨天晚上又新來了兩個病人,初步診斷是流感,不過隔壁縣倒是出現了一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
人終究是一個利己的動物。我對于隔壁新來了幾個病人并不關心,我詢問:"那我昨天的各項指標都還算正常嗎?"
"各項都還算正常,就是有兩項感染指數有點高,應該是上呼吸道感染了。不是新型冠狀病毒,估計觀察夠三天就可以出院了。"
我露出一絲微笑,只要是一般的感冒就好。
07
說來奇怪,不知為何,一住進隔離病房,之前反復發燒的我突然就體溫正常。
可能是隔離病房的環境所致:隔離病房中每天護士都會用消毒水拖地,擦柜子、墻,空氣消毒機每天基本上會消毒三個小時,給我的食物外面也是各種消毒之后才拿進來,就連我自己護士姐姐都要求我飯前便后用酒精消毒噴霧給自己的手消毒。
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病毒有可能根本就沒有生存空間。
接下來的兩天,依舊是中規中矩的每隔兩個小時測量體溫。看似醫生護士都對我不管不顧,但我深深知道:在這樣的地方,對你表面上的粗疏才是對你最大的放心。
三天的觀察期一晃而過,我在第三天早晨起床時就接到醫生的通知,今天我可以出院了。但是由于近期情況比較特殊,我的出院需要經過各科室專家的會診,確認可以出院后,上報疾控中心,上級單位批準后我才可以出院。
我點頭稱是:特殊時期,能夠理解。
下午,經過層層審批,我終于走出了待了三天的隔離病房。護士姐姐開始拖進臭氧消毒機給我的被子等床鋪消毒,我也換上新的衣服,將原來的衣服交給另一個護士姐姐去消毒。
醫院通知我,先去預交一點費用,等疫情結束,再看上級機關對于這次疫情防治的費用是如何結算的。也就是說,從入院隔離到出院,我一共只交了2000元押金。
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在隔離病房這幾天的各項檢查費用都是醫院先行墊付的,心頭又是一暖。
只有讓病人無后顧之憂,疫情的這場阻擊戰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
08
看著遠處的夕陽,我回望醫院大樓,心中無限感慨:在我十八歲的最后幾天,經歷了這樣一場如夢如幻的旅程,成長許多。
我寫下這些文字并不是讓大家恐慌,只是想通過我自己的經歷帶大家看一看隔離病房的真實面目。
它雖隔絕了絕大部分人際間的交往,但絕非死亡集中營,而是能夠救人于水火的地方。
如果大家有了一定的癥狀,希望大家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先到社區醫院進行分診,以減緩三甲醫院等大型醫院的壓力。
疫情當前,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不畏艱險的醫護人員,有完善的疫情防治機制,我們的生命安全才得以保障。
為了能夠打好這場疫情阻擊戰,我們也應該盡量少出門,不為國家添亂,相信國家能夠帶領我們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就像英國詩人雪萊說的: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高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