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來源:知乎作者:32114部隊47分隊常辰哲導讀知乎平臺,“人類文明中有哪些無比悲壯的場面?”這個問題下面,有一個回答獲得了4.2萬的高贊,成為這個問題最高贊的答案,打動了無數網友。文章中很多內容,以往我們或許聽說過,卻未必了解其中的細節和
來源:知乎 作者:32114部隊47分隊常辰哲
導讀
知乎平臺,“人類文明中有哪些無比悲壯的場面?”這個問題下面,有一個回答獲得了4.2萬的高贊,成為這個問題最高贊的答案,打動了無數網友。文章中很多內容,以往我們或許聽說過,卻未必了解其中的細節和背后的故事。
我們跟作者聯系,獲得了這篇文章的授權,與大家分享。
一面款式極其特殊的五星紅旗。
這紅旗的排列方式很特別,中間一顆大星,四角是四顆小星。和現行的標準款式完全不同。
但這面五星紅旗并非出現在國旗征集方案上的待選作品,而是制作者僅憑“五星紅旗”四個字自己想象出來的。
因為制作者沒有見過五星紅旗,他們在渣滓洞。
被稱為渣滓的一群人。最黑暗的地方關押著最光明的一群人,也是當時中國最寶貴的人才。
看照片便知,不乏高級知識分子和海歸,那個年代的女博士是什么概念?以他們的學歷經歷,完全可以在國民政府擔任要職,在繁華的上海南京紙醉金迷。
而他們卻選擇被關在這個暗無天日的地方,白天酷刑,晚上輾轉反側,身邊的獄友在深夜中被一個個帶出,再也沒有回來,等待死亡。
蔣介石令毛人鳳飛抵重慶,親自部署屠殺工作,名曰“清理積案”。
渣滓洞特務頭子徐遠舉日后被捕時交代,毛人鳳部署時說,“過去因殺人太少,以致造成整個失敗的局面。”
毛人鳳對徐遠舉說:“蔣介石只是要將楊虎城殺掉。你們可將過去所逮捕的所有人,擇其重要者先殺掉一批?!?/p>
1949年11月,新中國成立后一個多月。在舉國上下一片振奮,準備迎接全中國解放時,遠在西南重慶渣滓洞革命者的生命到了最后關頭。
11月27日解放軍攻擊重慶。解放在即,國民黨特務開始了最后的瘋狂。
10月底到“11.27”之夜,在公開和秘密的大屠殺中,渣滓洞和白公館兩座監獄的絕大部分同志均已壯烈犧牲。
就在“11.27”子夜,白公館的大部分敵人看守被調去支援渣滓洞屠殺,在白公館的羅廣斌帶領尚未被殺的十多位難友,乘敵人疏于看守之機,冒死突圍,沖出牢籠,蟄伏鄉間,三天之后迎來重慶解放。
這紅旗就是他們在獄中聽說新中國成立,國旗是五星紅旗,卻連紅旗的真實形象都無法得知,只好靠推算用黃草紙和飯米粒做出來這面特殊的“五星紅旗”。
渣滓洞逃生墻。歌樂山連續降雨曾將這面墻沖垮,看守們命令革命者去修補。
革命者們在修補時用自己衣服里的爛棉花和在泥土里,使其牢固性降低。屠殺之夜大家冒著彈雨一起將這面墻推倒,只有極少數人在機槍掃射下逃出。
解放后,挖出的死難者遺骸,就有331人。
這其中,既有共產黨員,也有民主人士,既有楊虎城、黃顯聲、羅世文、車耀先、江竹筠、許建業、陳然等等著名烈士,也有不少是普普通通的革命者和革命的同路人,他們是教師、學生、記者、工人、農民和游擊隊員。
同樣在11.27之夜被殺的,還有愛國將領,帶領沈陽公安局打響九一八沈陽抵抗第一槍、義勇軍的最早組織者之一黃顯聲將軍。
風華正茂,時年26歲的陳然,寫下《我的自白書》:
任腳下響著沉重的鐵鐐,
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
對著死亡我放聲大笑,
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
這就是我——一個共產黨員的自白,
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陳然烈士最驚天動地的,就是出了“白公館”的《挺進報》。即在從看守口中聽說我軍勝利進軍的消息后,在一張香煙紙上寫上幾句話,然后標題:《挺進報》第一期,白公館出版!
白公館挺進報就用香煙紙在牢房里流傳了好幾期,通過黃顯聲將軍偶爾得到的報紙消息,用香煙紙做的挺進報,在監獄傳播新中國逐步勝利的消息。
大家看著一兩句話組成的“報紙”,越發的堅信勝利的到來。
這就是革命者的膽識和意志,哪怕被你關著,宣傳工作也要做到你眼皮子底下。
槍決之時宣讀名單:“陳然……《挺進報》負責人……” “成善謀……《挺進報》電訊負責人……”
陳然與成善謀的目光迅速碰到了一起,這兩位同是《挺進報》的主要成員,因為一直以來的地下工作,多年從未謀面,竟然在刑場上才真正知道各自的真實身份,是誰也沒有想到的奇巧之事。
于是,他倆戴著鐵鐐直奔對方,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兩個熟悉的陌生人享受了一分鐘的初識之后,共同赴死。
而江竹筠這位丈夫犧牲、兒子失散的家破人亡的堅強女性,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江姐。
同時被殺的,還有被關押了12年的民族英雄楊虎城。 他因西安事變而掀起了全民抗戰的序幕,而直到抗戰勝利時卻還被關在監獄里。
因怕槍聲會暴露企圖,被4名特務用匕首硬生生捅死,遺體硝鏹水毀滅,尸骨無存。
劉國鋕烈士犧牲前兩個月,他哥哥劉國琪專門從香港趕回來營救。他帶了一張香港匯豐銀行開出的空白支票給徐遠舉:“只要放了劉國鋕,你愿意填多少就填多少?!?/p>
徐遠舉也不愿跟錢過不去,他同意只要劉國鋕簽一個認錯書,立即釋放。
但劉國鋕堅持,要釋放必須無條件。
劉國琪當時跪倒在地,說國鋕你不要這樣死心眼,只要命在什么都在。劉國鋕滿面淚流,卻搖了搖頭。
劉國鋕可是西南聯大經濟系畢業的高材生,師從經濟學大師陳岱孫、費孝通。
當時這樣一位人才,完全可以去香港、美國更高更富有的平臺,而他卻選擇了信仰而在牢里用苦難堅持。這也說明,能匯集如此優秀人才的信仰,是真正的崇高。
他是真真正正想把中國建設好。連日軍轟炸西南聯大的苦日子都挺過來了,卻死在了國民黨手里。
殺害這樣一位優秀人才,對于國家和中華民族是怎樣的損失!
白公館的最后關頭,劉國鋕被提往刑場。他還要說“別急,等我先做首詩!”“死到臨頭,還做什么詩?”
沒機會用筆寫,劉國鋕索性高聲朗誦起來:“同志們,聽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軍的炮聲!人民解放了,人民勝利了!我們——沒有玷污黨的榮譽,我們死而無愧!”聲音回響在通往刑場的山間小路上。
白公館幸存19人之一的郭德賢在57年后依然銘心刻骨:
“‘你們一定要滅亡!共產黨一定要勝利!’他們跨出牢房時都喊口號。那場景跟電影、電視上演的不一樣。他們的聲音并沒有多大,是很低沉的。那才是從內心底發出的聲音。”
11.27之夜,殺完白公館后前往渣滓洞的國民黨特務端著沖鋒槍在門口埋伏完畢。
一聲幸存者永遠難以忘記的哨響,沖鋒槍開始掃射。
曾向地下黨組織寫出求救信的重慶婦委書記胡其芬第一個喊出口號:“打倒國民黨反動派!”隨即罵聲口號聲響成一片。
槍聲中,國歌聲口號聲回蕩不絕。
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的胡作霖也是一位高材生,他在開槍之時撲向牢門,用身體擋住敵人的機槍眼。
出生于書香門第、父親是川南著名畫家的何雪松是個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卻選擇在投身解放事業,在渣滓洞受苦受難。
臨死前高喊:你們這些強盜也活不了多久了!
陳作儀被敵人打中了腳,他直接站起來吼了一句:“不要打腳,我起來你們打頭好了!”
這是何等的勇氣和信仰,才會在臨死時喊出來你們打我頭!
同時還有至少6名兒童烈士:13歲的蒲小路,男;8歲的楊拯貴(楊虎城將軍之女),女;3歲的王小華,男;1歲零3個月的卓婭(小說《紅巖》中的“監獄之花”),女;1歲的王幼華,男;9個月大的蘇菲婭,女。
除了蒲小路,其余兒童一出生就在監獄里,直到死亡,沒有見過高墻以外的世界。
這里面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宋振中烈士,年僅8歲,挖出遺骸的時候還攥著鉛筆頭。
入獄時8個月,犧牲時8歲,整個童年全在監獄里度過。
他還有個外號,小蘿卜頭。
兩個8歲的兒童,小蘿卜頭被特務用匕首刺死,楊拯貴被掐死。
而1歲零3個月大的卓雅,其母親左紹英懷胎七個月的時候被捕,隨后早產在監獄里。國民黨當局毫無憐憫,一切全靠難友救濟。
用白糖、小包魚肝油養到1歲,但終究在11.27當晚和母親一同被殺害。
特別是9個月大的蘇菲婭,其母親彭燦碧烈士,臨死前,緊緊地把孩子摟在懷里,試圖用后背抵擋特務的子彈,誓死保護孩子。母親犧牲,孩子僥幸逃過一劫??僧斕貏者M入牢房補槍時,發現小蘇菲婭還在動,于是拔槍就要扣動扳機。
見此情景,腿部受了傷的獄友羅娟華,硬挺著坐起來,以帶血的身軀為孩子擋槍,想用最后的掙扎,保住這個9個月的孩子。
可國民黨,在殺害羅娟華烈士后,拖開她的遺體,對著蘇菲婭,連開數槍!
于是9個月大的蘇菲婭,是整個渣滓洞殉難中年齡最小的烈士。
此外,還有王小華和王幼華,當著他們父母的面,特務用刀戳死了王小華,又掐死了王幼華,然后開槍打死了孩子的父母,王振華烈士和黎潔霜烈士,一家四口全部罹難。
就是要讓你作為父母,心疼到死,死不瞑目!
終于,1949年12月1日,解放軍沖進了渣滓洞、白公館。
中共川西特委委員車耀先的二女兒車毅英回憶:
“白公館里人去樓空,渣滓洞的余燼還在冒煙。渣滓洞樓下的8間牢房里堆滿了燒焦的尸體,沒有頭,沒有足,只有一塊塊焦黑的軀體。圍墻的缺口處、房前屋后、廁所內,另有20多具尸體躺在那里。松林坡上三個大坑,里面尸體枕藉,血水橫流……”
歌樂山已是嚎啕一片,人們聽到消息后紛紛上山尋找親人尸首,殘垣斷壁,一片焦黑的尸體,哪里還找得到?
先烈們倒下的第二天,11月28日,解放軍重慶主力部隊由重慶西側渡江成功,長驅直入。
當天晚上,在激戰56小時后,解放軍終于攻下南溫泉,打開了重慶南大門。
但是,屠殺到了29日仍在繼續,關押在重慶“新世界監獄”的32名革命者被分三批押往松林坡。
那時,距離重慶解放僅差幾個小時。特務行兇后,連尸體都來不及掩埋便倉皇逃走。
11月30日,重慶解放。
在剛剛經歷了與胡宗南部隊和羅廣文殘部的生死廝殺之后,那些流血不流淚的戰士們此刻也失聲痛哭:“我們來晚了!”“我們來晚了呀!”
而那些從大屠殺中僥幸脫險的人們跑回歌樂山,做的頭一件事,沖進白公館,沖進平二室牢房,撬起屋角的一塊木地板,五星紅旗還在。
那是獄中難友們聽說新中國成立后用被面、草紙和飯米粒制作成的紅旗。攥著它,幾個人抱頭痛哭起來。
在牢里痛苦折磨了十多年,眼看著自己的部隊已經打到跟前,隨時都可能迎來解放,卻要在這拂曉時分被推上刑場,這是多么殘酷的事情!
我學歷比你們高,我精神比你們堅定,我前途比你們光明,我地位比你們崇高,我事業比你們光輝,我們軍隊馬上就要打過來,我們就要迎來好日子,可是卻在此刻要被你們屠殺。
這就是無數革命者的悲憤之處,這也是歷史的遺憾。
而其中之一的羅廣斌,在逃生后沒有慶幸大難不死,而是迅速奮筆疾書,憑借回憶把難友們在獄中討論總結的《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寫成,上報給中共重慶市委。
這些將死之人,在平時用草紙和煙盒等一切能找到的記錄載體,一筆一筆的記下了重慶黨組織暴露的經過,和在獄中斗爭來的經驗意見,藏在監獄里的磚縫和墻洞里,只求有一天如果能活下來,向黨匯報。
生命的最后時刻,烈士們敞開胸襟,直言無忌。既沒有思想束縛,也沒有空話套話,他們完全憑著對革命的忠貞,披肝瀝膽地道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也托付給羅廣斌。
報告原件共15頁,包括七個部分,分別是:
一、案情發展;二、叛徒群像;三、獄中情形;四、脫險人物;五、六部分缺失(黨史研究者推斷應為“特務罪行”和“烈士典型”兩部分,在羅廣斌的自我檢討里有出現,應該就是缺失的兩部分。判斷“特務罪行”可能當時被公安機關拿去用于抓捕特務,“烈士典型”則可能被歸檔到烈士資格評定的卷宗里了,不得不說遺失這兩部分是很大的遺憾);七、獄中意見。羅廣斌的一份自我檢討,這就是獄中八條。
獄中八條,這是渣滓洞烈士在生命中最后總結出來的一番將死之人最后的經驗,也是他們最后用生命托付羅廣斌,要帶出去的話。
獄中八條意見在當下仍然不過時,烈士們用生命總結的經驗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時至今日,我們還在秉承烈士的遺志,參考他們的經驗來努力。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了,他們卻倒在建國之時。他們為之奮戰到死的新中國,卻沒能看上一眼。
羅廣斌的余生,都在為渣滓洞烈士們而奮筆疾書著。
他努力十年,前后撰寫三百多萬字,終于為烈士們留下了苦難的傳記:
我們無從想象,什么樣的人,在監獄之中不是想著如何委屈求全保存生命,而是反思錯誤,向組織匯報,把國家建設的更好,不讓其他人走自己的彎路。
這不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什么?
在國民黨諸多集中營里,迫害最嚴重的四大殺人魔窟:重慶白公館集中營,渣滓洞集中營,貴州息烽集中營,江西上饒集中營,每一個里面都有無數堅持的烈士。
這些集中營,早些年開放游覽的時候血腥味和陰潮氣仍在。墻上的血手印和抓痕都清洗過了,甚至至今有些地方還是無法開放,因為對于游客心理而言會造成極大傷害,所以謝絕參觀。
嘲諷的是,貴州息烽集中營內的八個監號被分別命名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再加上一個特殊牢,一共有52個牢房,其中"義"字監號專門用來關押女犯人。
還好意思叫“義齋”??
十大酷刑慘絕人寰,讓人不忍心看下去。分別是:金(刀砍)、木(棒打)、水(灌辣椒水煤油、澆開水)、火(烙鐵)、土(埋)、 風(寒風中吊打)、站(站籠)、吞(吞臭蟲虱子煙絲)、絞(絞索)、毒(下毒)。
他們是真真正正的為了國家和信仰而堅持啊。
水牢直接鑿在崖壁下,共產黨員、進步人士、愛國人士就關在這里,在貴州的潮濕蟲咬中一天天堅持著,等待國家的新生。
這些烈士無數次在黑暗中掙扎,用那一句“等革命勝利了……”來互相鼓勵。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了,他們卻倒在建國之時。他們為之奮戰到死的新中國,卻沒能看上一眼。
今天的少年兒童在幸福成長,孩子們被當成祖國花朵呵護。相信小蘿卜頭的塑像,眼神里滿是羨慕。
而這些將死之人,卻滿心想著如何能傳話出去,留下最后的囑托和建議來把國家建設好。
也有一些人,比如叛徒冉益智,在重慶解放的第三天居然跑到“脫險同志登記處”,厚著臉皮找羅廣斌要求登記,被脫險同志認出,一頓訓斥,叫他趕快去投案自首,冉益智匆忙溜走。
半個月后,冉益智在路上碰到了國民黨軍統保密局西南特區副區長李修凱。李修凱當時已向人民政府自首,急于立功表現,他一見冉益智就喊:“你這個大叛徒,跟我到公安局去?!?/p>
冉益智也高喊:“大特務!”兩人當即叫罵廝打起來。被巡邏的解放軍發現送進了公安機關。1951年,冉,李二人雙雙判處死刑。
對比一下烈士們的堅挺和硬剛,哪個才是中華民族的未來,人民跟誰走會過好日子,高下立判。
烈士們沒有活到勝利那一天,沒有趕上評功、授勛、授銜,沒來得及給自己樹碑立傳,也沒有機會返回家鄉光宗耀祖。
多少人臨死前只留下那一句“等革命勝利了,我們就……”“等打跑了鬼子,我們就……”然后滿是對未來的憧憬和對人生的不舍,匆匆消失。
烈士受刑時痛苦聲回蕩不絕,就義時吶喊聲也響徹云霄。
他們穿著襤褸的軍裝,帶著滿身戰火硝煙,消失在歷史帷幕后面,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這就是人類真正的悲壯:他們只播種而不收獲,這是一個民族的脊梁。
我們每天看到的國旗,是他們至死渴望能真正看一眼的。
對于那些被關押十多年的革命者來說,哪怕看一眼國旗,這是多大的奢望??!
槍聲中,口號聲國歌聲響成一片。
他們渴望革命勝利,渴望在新中國里過上哪怕一天日子也好。
你可知道,今日之新中國,是多少人無比向往而又可望不可即的啊。
但是他們坐牢十多年,僅差兩天,卻從堅強的生命變成了墻上的照片,和一個個空相框。
這也是革命者的悲壯之處:他們播種,卻不收獲。為了光明,他們如同引火的普羅米修斯,點燃自己。
他們為新中國奮斗終生,卻在新中國成立、輝煌大幕拉起之時,衣衫襤褸的默默消失在歷史舞臺后面。
這是歷史的悲壯,他們在烈火中永生。
李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