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愛迪爾(002740)2019年實現營收19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2.95億元,對于公司的業績變臉,深交所近期多次問詢,提醒投資者重視愛迪爾的主業發展變化,警惕投資風險。愛迪爾主要從事珠寶首飾產品設計加工、品牌加盟;擁有“IDEAL”及“嘉華
愛迪爾(002740)2019年實現營收19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2.95億元,對于公司的業績變臉,深交所近期多次問詢,提醒投資者重視愛迪爾的主業發展變化,警惕投資風險。
愛迪爾主要從事珠寶首飾產品設計加工、品牌加盟;擁有“IDEAL”及“嘉華”兩大珠寶首飾品牌,產品涵蓋戒指、項鏈、耳環、吊墜、手鐲、胸針等各個品類。公司深耕三、四線城市渠道,積極開拓一、二線城市市場。今年3月,公司還披露2020年度增發預案,擬募資9億元投建華夏首禮系列運營建設項目、紅古田文化紀念品運營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查閱近年年報可以看到,2015年上市的愛迪爾,近年增收不增利,扣非凈利潤逐年下降,2017、2018年的扣非凈利潤0.39、0.20億元,2019年嚴重虧損近3億元。
年報公布一個月后,7月3日,愛迪爾內審部負責人謝萬利辭職,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這一人員變化似乎透露出某些信號。查閱愛迪爾2019年年報及回復函內容,相關信息令人質疑愛迪爾財務造假嫌疑,為找到答案,《信息早報》接通了愛迪爾證券部及相關人士電話,但對方表示:相關問題在電話或郵件中不便交流。
一、計提巨額信用減值損失或為掩蓋以往收入造假?
愛迪爾回復函稱:截止2019年12月31日,愛迪爾采用單項認定計提壞賬準備29,255.58萬元。但審計會計師認為其中14,956.13萬元,未能就其計提準確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如何理解這段話呢?通常情況下,若取得應收賬款客戶的破產、注銷、訴訟無法執行、屢次催收無法收回等適當證據,會計師就可以認定壞賬計提的合理性。但愛迪爾卻無法向會計師提供相應證據,公司是如何判定這些應收款無法收回呢?
深交所問詢函第4個問題明確指出:“報告期末,你公司按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 4.52億元,計提壞賬準備余額為 2.93 億元,計提比例為 64.66%。(1)請列示上述應收賬款的具體情況,包括但不限于欠款方名稱、交易內容、交易金額、欠款余額、逾期情況、你公司已采取的催款措施、計提壞賬準備的依據、期后回款情況等,以及相關交易是否具有商業實質、相關收入確認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
上述表述的實質是:深交易所并不是簡單懷疑計提依據的充分性,而是直指應收賬款的真實性。
令人詫異的是,愛迪爾幾乎完全回避了深交所上述要求,對“應收賬款欠款方名稱、交易內容、交易金額、欠款余額”等只字未提。
為何在交易所明確要求下,愛迪爾卻不作為?難不成擔心投資人通過大數據核實查詢客戶的股東、資信、資產情況、經營情況?有市場聲音在猜測,交易所或會再下問詢函要求公司進一步還原事實真相。
二、存貨委托加工物資、委托代銷商品存在重大作假嫌疑?
審計報告中,年審會計師表示未能對存貨中委托加工物資7,900萬元及委托代銷商品32,300萬元形成余額交易事項的商業實質獲取到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上物資商品合計40200萬元,占存貨總額18.86億元的21%。
對于委托加工物資,會計師認為審計證據不充分的依據如下:
“(1)通過向公司管理層及業務相關負責人訪談了解委托加工物資加工周期、物料發出內部控制、發出大量黃金的決策考慮,截至訪談之日委托加工物資尚未加工完成,并未取回原材料黃金的理由,未能合理解釋。(2)通過檢查委托加工物資出庫單和物料簽收單,未獲取委托加工物資實物流轉單據;未獲取與訪談相吻合的實物交接行程單。(3)經檢查委托加工合同,對加工費率商業合理性存疑。(4)未能對期末委托加工供應商進行訪談并實施監盤程序。”
以上內容譯成大白話就是:會計師的這些疑問涉及截至訪談日,物料還沒有收回來,發出的商品沒有應有的流轉單據和事務交接行程單。
愛迪爾主營珠寶飾品生產銷售,委托加工和委托代銷物資很大概率是黃金珠寶類的貴金屬及飾品,理應在實際生產經營中留存流轉交接憑據。委托加工物資若是價值7900萬元的黃金,以每克黃金400元計算,也有197公斤,但愛迪爾卻拿不出流轉和實物交接單據,這是否說明:委托加工物資根本就不存在?
回復函中,對于委托代銷商品,會計師認為審計證據不充分的依據如下:(1)根據向管理層及業務相關負責人訪談了解委托代銷商品的決策過程、了解期末委托代銷商品余額較大原因,但未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2)經檢查委托代銷合同,借貨期限一般超出合同約定借貨期限,截止審計報告日,仍未還回,雙方亦未結算代銷清單。(3)我們對部分委托代銷商品往來單位進行走訪,未能實施委托代銷商品存貨盤點程序。
正常情況下,公司和審計會計師都盡量避免出具非標意見類型的報告。但在會計師上述列舉的保留意見的理由中,3.22億元委托代銷商品余額較大的原因無法解釋、超期仍未收回,既無代銷清單,又不能去盤點。所有問題直指這數億元代銷商品是否真實存在?若不存在,愛迪爾的財務報表中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數據?愛迪爾的主營業務中還有諸多問題待解,《信息早報》將持續跟蹤報道。
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