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腫瘤風險人群及腫瘤篩查目前,惡性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人們不禁有些“談癌色變”。90%的癌癥早期沒有癥狀,90%的早期癌癥靠專業普查來發現,90%的癌癥病人有了自覺癥狀到醫院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失去了治愈的最佳時期。因此,進行定期專業的
·腫瘤風險人群及腫瘤篩查
目前,惡性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人們不禁有些“談癌色變”。90%的癌癥早期沒有癥狀,90%的早期癌癥靠專業普查來發現,90%的癌癥病人有了自覺癥狀到醫院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失去了治愈的最佳時期。因此,進行定期專業的癌癥檢查,現在仍是人類抵御癌癥的最佳方法,35~60歲的人,每年應做一次防癌體檢,有腫瘤家族史的特定高危人群則應每年做1~2次。
腫瘤風險人群及腫瘤篩查
1.全國腫瘤防治辦公室提出的十大癌癥早期警號
(1)乳腺、皮膚、舌或身體其他部位有可觸及的或不消的硬塊。
(2)疣(贅瘤)或黑痣發生明顯的變化(如顏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癢、脫毛、滲液、潰爛、出血)。
(3)持續性消化不良。
(4)吞咽食物時有哽噎感、疼痛,胸骨后悶脹不適,食管內異物感或上腹部疼痛。
(5)耳鳴、聽力下降、鼻塞、鼻出血、抽吸咳出的鼻咽分泌物帶血、頭痛、頸部腫塊。
(6)月經不正常的大出血,月經期以外或絕經后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和接觸性出血。
(7)持續性嘶啞、干咳、痰中帶血。
(8)原因不明的大便帶血及黏液,或腹瀉、便秘交替,原因不明的血尿。
(9)久治不愈的傷口潰瘍。
(10)原因不明的較長時間體重減輕。
2.癌前病變從正常組織到發生癌變的中間階段稱為癌前病變。
惡性腫瘤的發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人體上某些器官的一些良性病容易出現細胞異常增生,具有惡性變化傾向,這些異常增生具有癌變傾向的病變叫做癌前病變。
例如:
①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
②慢性萎縮性胃炎、久治不愈的慢性胃潰瘍、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胃腸單發或多發的息肉樣腺瘤、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③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
④子宮頸重度糜爛。
⑤黏膜白斑、皮膚慢性潰瘍。
3.各類腫瘤風險人群及篩查方法
(1)肝癌:
①慢性肝炎史5年以上者。
②肝硬化者。
③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者。
④一級親屬中有肝癌史者。
⑤甲胎蛋白(AFP)持續陽性者。
篩查辦法:每半年做一次體檢和甲胎蛋白檢測及B型超聲檢查。
(2)乳腺癌:
①35歲以上女性,特別是月經初潮在12歲以前,絕經期晚于55歲,月經不規則者。
②婚后未生育,或35歲以后生育,或生育不哺乳,很少哺乳者。
③乳房發生異常變化,摸到腫塊或皮膚增厚,與月經無關者。
④反復乳頭排液或乳頭糜爛,有壓痛者。
⑤一側腋下淋巴結腫大者。
⑥35歲以上第一胎。
篩查辦法:每月月經結束,自我檢查一次乳房,每1~2年做乳腺鉬靶檢查一次。
(3)肺癌:
①男性45歲以上,每日吸煙20支以上者。
②長期接觸有害毒物(砷、石棉等)者。
③肺部在同一部位有反復發作的病灶(炎癥、結核)者。
④痰血、持續嗆咳、胸痛、發熱等癥狀2~3周經治療未能控制者。
⑤有癌癥家族史。
篩查辦法:每半年或1年做一次胸透、痰檢或氣管鏡檢查。
(4)胃癌:
①男性40歲以上。
②X線或胃鏡檢查發現為中、重度胃潰瘍,萎縮性胃炎及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
③胃手術10年以上者。
④反復出現黑便、隱血陽性者。
⑤不明原因便血者。
⑥平時喜食硬、腌制品及高鹽食物并有胃部癥狀者。
⑦原來胃痛的規律、性質發生改變者。
篩查辦法:每1~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5)直腸癌:
①40歲以上經常便血者。
②大便呈扁平狀、變細、變形者。
③有直腸息肉者。
篩查辦法:每年做一次肛門指檢和大便隱血試驗或結腸鏡檢查。
(6)子宮頸癌:
①50歲以上女性,特別是過早性生活、性生活紊亂、早育、多次生育者。
②宮頸炎癥與糜爛不愈者。
③陰道不規則流血或白帶增多、分泌物有異臭者。
篩查辦法:每年做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
推薦閱讀
輕松看懂腹部(肝膽脾腎)B超、彩超檢查報告單,不求人!姊妹篇
三餐定時最養脾胃
人身上有個穴位稱之為“生命之泉”每天按一次治百病
早起第一杯水喝什么好?你可別喝錯了
腫瘤·癌癥需要了解的那些事兒 鏈接8篇科普熱文
(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想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及疾病導診流程,請關注屠醫生頭條號·悟空問答,文中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系我進行刪除)
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