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太長不看XboxSeriesX與SeriesS將于11月10日正式上市,香港地區(qū)將同步發(fā)售。售價:SeriesX499美元/3880港幣,SeriesS299美元/2280港幣。SeriesS定位是更便宜的純數字版次世代Xbox,目標是提供
太長不看
沒有直播發(fā)布會,也沒有任何預告,微軟在推特和官方博客上直接丟出了兩臺次世代主機的發(fā)售信息;這場「比誰先定價」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微軟終究還是沒沉得住氣,搶先于索尼公布了售價。
不過,Xbox 的次世代策略,與 PS5 有著很大的不同;那臺剛剛公布,更小更便宜,又能跑所有次世代游戲的 Series S,也吸引了許多玩家的目光。
為了對次世代主機感興趣的你,這篇文章整理了所有與 Xbox Series X 和 Series S 的發(fā)售信息,包括兩臺主機之間的差異,以及你能在年內玩到哪些游戲作品。
2000 元檔起步,香港同步發(fā)售
根據微軟官方公布的信息,Xbox Series X 與 Xbox Series S 都將于 11 月 20 日,在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地區(qū)同步發(fā)售。Xbox 香港也隨之正式公布了兩臺主機的建議零售價:
港版確認同步發(fā)售,對于國內想入首發(fā)的玩家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不過以上的參考零售價僅適用于香港本地,出于各種原因,屆時兩臺主機在國內的首發(fā)入手價格肯定都會上漲;你的錢包和心理,都得做好準備。
與此同時,微軟也公布了一項名為 Xbox All Access 的分期付費計劃;這項計劃類似于移動運營商的「合約機」,只要每月付一定的費用,就能換來一臺次世代主機,以及 24 個月的 Xbox Game Pass Ultimate 訂閱服務。
這項服務在美國的收費標準如下:
考慮到 XGPU 的原訂閱價也需要 14.99 美元/月,這樣的分期計劃對于那些囊中羞澀的玩家而言,或許會有一定的吸引力。
其實 Xbox All Access 早于 2018 年就已在美國、英國等數個國家推出,但在今年年底,微軟將面向 12 個國家開放這項計劃;新增的國家中包括韓國以及多個歐洲國家。
這些地區(qū)的玩家如果想要辦理,需要前往各地區(qū)指定的零售商才行。出于這一點,即便這項計劃登陸了香港,恐怕身處內地的玩家辦理起來也會有一定的困難。
Series S:最小,最便宜的次世代主機
微軟將推出一高一低兩種配置的新主機,這件事在去年甚至前年便已傳得沸沸揚揚;甚至于各路舅舅黨都按捺不住,直接丟出了泄漏的官方宣傳物料,逼得微軟不得不立刻確認這臺主機的存在。
正如各路傳言里描述的那樣,Series S 是一臺更小巧,沒有光驅的廉價版 Series X。它的體積只有 Series X 的 60%,足以塞進其機箱之中;而兩千元出頭的定價,更是直接觸碰到了主機首發(fā)價格的底線。
便宜的背后,當然有著一定的代價。在 Series X 的基礎上,微軟祭出了一系列刀法,縮減了 Series S 的硬件配置。它們之間的主要區(qū)別如下:
Series X 的定位是讓游戲實現「真 4K 60 幀」,而硬件縮水過的 Series S,則將在 2K 1440p 的分辨率下達到 60 幀作為目標。
One X > Series S?新主機的提升在這些方面
看到這里,有的玩家可能會犯嘀咕了:4 TF 的 GPU 浮點性能,顯然比 Xbox One X 的 6 TF 要小;這難道意味著,「次世代」的 Series S,反而不如本世代的 One X?
事情當然沒有這么簡單。
要衡量一臺主機的綜合性能,只看 TF 有多大是遠遠不夠的。有一種說法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性能瓶頸」;意即某一個零部件的性能表現拖了后腿,繼而拉低了整臺機器的性能表現。
舉個例子,相信沒有人會用入門級別的奔騰 G4560 加上 H110 主板,去搭配 RTX 3090 這樣的旗艦級顯卡,因為這樣根本無法完全發(fā)揮出顯卡的潛在性能。
恰巧,相較于本世代主機,次世代提升最大的部分之一,就是 CPU。
無論 PS4 還是 Xbox One,它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 AMD Jaguar 架構的 8 核心 CPU,僅在頻率上稍有區(qū)別;即使是半代升級的 Pro 和 One X 也不例外。
然而,這一架構以低功耗作為設計方向,原本面向的是輕薄本、平板電腦,以及嵌入式設備等類型的產品;因此,無論單核還是多核性能,Jaguar 的表現都不算好看。4 核心的桌面端 Jaguar APU,甚至落后于英特爾 13 年推出的雙核心低端奔騰,其性能之弱可見一斑。
放到電腦界,PS4 與 Xbox One 都屬于典型的「高 U 低顯」;而現代游戲中的 AI 模擬、物理運算等部分,均有著大量 CPU 需要負責的使用場景。這時候,低效的 CPU 就成為了雙方陣營共同的阿喀琉斯之踵。
當 Xbox One X 這種圖形性能大幅提升的半代升級款出現后,CPU 的瓶頸問題就變得日益凸顯了。
《正當防衛(wèi) 3》是一款以物理破壞效果聞名的游戲,在 Digital Foundry 的對比測試中,One X 雖然有著更好的幀數表現,但在連環(huán)爆炸這樣的「大場面」發(fā)生時,卻依舊很容易跌到 30 幀以下;某些極端情況下,幀數甚至會降到 25 幀左右。
而 Series S 的 CPU,采用的是與 Series X 以及 PS5 相同的 Zen 2 架構,僅在頻率上有所降低;Zen 2 架構的實力,已經于 3 代銳龍上一展無余了,和原先孱弱的 Jaguar 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在圖形架構大相徑庭的情況下,直接比較 TF 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再舉個例子,同樣為 6.5 TF,圖靈架構的 RTX 2060 在很多情況下都要勝過 GTX 1070 一頭,還能接近 9 TF 的 GTX1080;甚至于超過 10.5 TF 的 RX Vega 56。
因此,在談論 Series S 的 GPU 時,你也應當把新一代 RDNA 2 架構帶來的效能提升考慮進去。況且 RDNA 2 帶來的很多新特性,是本世代主機無法媲美的;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硬件加速光線追蹤,還有可變速率著色(VRS)、網格著色器(Mesh Shader)等。
最后,不要忘了那塊高速的 NVMe SSD。大幅提升的讀寫速度,能為玩家?guī)碓S多實際的好處;例如大幅縮短的加載時間。在微軟提供的對比演示中,同時載入《天外世界》的存檔,Xbox One S 花了 53 秒,而 Series S 僅花了 12 秒。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運行的《天外世界》僅僅只是向下兼容的 Xbox One 版本;如果開發(fā)者利用新增的 DirectStorage API 進行針對性優(yōu)化,游戲的加載速度還能進一步提升。
「快速繼續(xù)游戲」(Quick Resume)則是 Series S 帶來的另一項次世代新功能。它可以讓玩家在多個游戲之間自由切換,游戲進度將得以保留,不需要再次載入,隨切隨玩。這也是高速 SSD 才能實現的特性。
除了上述這些你感知得到的體驗進步,高速 SSD 與高速內存的結合,也讓開發(fā)者有了更多可供發(fā)揮的空間。譬如微軟提供的新技術「采樣器反饋串流」(Sampler Feedback Streaming),簡單來說,這項技術能讓游戲只加載當前你能夠看到的模型貼圖,從而帶來更好的性能表現。
Series S 支持的新技術和特性遠不止這些,還有高達 120 幀的高幀率、更低輸入延遲、HDMI 2.1,以及將在 2021 年到來的游戲版杜比視界,等等。
考慮到本世代主機龐大的裝機量,2 - 3 年內或許還會有跨世代的大作推出;但未來的游戲項目一定會將次世代主機放在首位,也會有更多完全利用機能與新特性,只面向次世代主機推出的作品。
事實上,即便是現在,也已經有多款次世代主機專屬的游戲被陸續(xù)公布。像是主機版的《微軟飛行模擬》,其計劃登陸的平臺只公布了 Xbox Series X;以「兩個世界同時渲染」作為賣點的驚悚類作品《靈媒》,也沒有登錄 Xbox One 的計劃。
對于這些只登陸次世代主機的游戲,Xbox One X 自然是無能為力。而與 Series X「同根生」的 Series S,則能以犧牲分辨率與部分畫質為代價,讓你以更低的門檻游玩這些作品。
所以,現在選擇入手 One X,多少就有些「49 年入國軍」的味道了。
急著「真香」?你得考慮 Series S 的這些問題
如果你急著要喊出「真香」,那我還得先澆上一瓢冷水。和所有「中杯」或「大杯」產品一樣,相較于配置拉滿的 Series X,低一檔的 Series S 自然有著諸多妥協之處;在決定入手之前,或許可以好好想想,這些問題是否會困擾到你。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性能,真 4K 與 1440p,在物理分辨率上的差距是相當明顯的;盡管 Series S 支持將畫面倍線拉伸至 4K 輸出,但和原生 4K 分辨率相比,顯然是一個天一個地。
另外,目前 Series S 的實際游戲運行表現還不算明朗,大部分開發(fā)商都只給出了游戲在 Series X 下的運行情況。而是否每一款游戲都能達到 2K 的目標分辨率,在 Series S 下提供相同的幀率,這些都是未知數。
光看廠商對 Series X 的承諾,然后自行推斷其在 Series S 上的運行表現,這顯然是不科學的。鑒于 Series S 剛剛發(fā)布,更多信息或許會在未來放出,再等一等也許是比較好的選擇。
其次就是光驅的缺失。作為純數字主機,同時也是出于節(jié)省成本的考慮,Series S 只能游玩數字游戲。如果你是純數字黨或者 XGP 選手,這個問題或許不構成問題;但如果你手頭積攢了一堆新老 Xbox 平臺的游戲盤,那 Series S 顯然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最后,Series S 目前只有一個存儲空間的版本可選,即 512GB。而這個容量,即便是放在本世代主機中,似乎也顯得有些不夠用;即便不考慮什么次世代大作,現在單單一個《使命召喚:現代戰(zhàn)爭》,就能直接吃掉 150GB 以上的空間。而本世代總大小超過 100GB 的游戲,也早有諸多先例。
在 Series S 上,出于完整運用內建 SSD 速度的考量,外接的 USB 硬盤僅能直接運行向下兼容的游戲;而如果想在擴展容量的同時享受高速存儲,那就需要購買希捷推出的專用 1TB 擴展卡。
只不過這張卡的價格似乎并不便宜。目前曝光的信息是,它的零售價可能高達 229 美元 —— 幾乎相當于半臺 Series X 主機了。
還有一個比較麻煩但是省錢的方法,那就是將次世代游戲移動到 USB 外接硬盤作為歸檔;然后當想要游玩時,再將游戲轉移至內置 SSD 上。
無論如何,存儲空間的問題,可能每位玩家都需要仔細思考。是先省下買主機的錢,后面再考慮外置存儲方案;還是一步到位直接 Series X(雖然或許還是不夠用),還是大不了忍受麻煩勤刪游戲......這些問題,就留給各位考量了。
今年能玩到的次世代游戲
由于 Series X 和 Series X 都完全支持向下兼容,因此理論上,你可以直接運行目前 Xbox One 能玩的全部游戲;這其中還包括一些支持向下兼容功能的 Xbox 360 和初代 Xbox 游戲。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四世同堂」。
對于主機版 Xbox Game Pass 用戶而言,你的訂閱資格,也可以直接在兩臺主機上沿用。這意味著,首發(fā)當日,你就能直接暢玩庫中提供的超過 100 款游戲作品。
不過,那些真正運用到機能提升的次世代版本游戲,可能才是玩家們最關注的對象。《光環(huán):無限》本來是 Xbox 為次世代打出的首張頭牌,然而隨之而來的延期,也讓兩臺主機的首發(fā)護航陣容陷入了尷尬局面。
好在作為合作伙伴的阿育夠意思,在微軟公布發(fā)售日與價格的同時,育碧也宣布《刺客信條:英靈殿》將提檔至 11 月 10 日,作為首發(fā)游戲護航,并且能在 Series X 上達到 4K 60 幀。
此外,《戰(zhàn)爭機器 戰(zhàn)術小隊》的主機版也正式宣布于 11 月 10 日隨新主機首發(fā),加上Codemaster 的競速新作《塵埃 5》確認首發(fā),首發(fā)陣容的尷尬狀況算是有所緩解。
首發(fā)期游戲陣容
目前已經證實將于 11 月 10 日推出的 Xbox Series 版首發(fā)游戲如下:
此外,還有更多作品已經確認將在年內推出 Series X 與 Series S 版,但發(fā)售日目前未定。這些作品包括:
11 月還有一款不得不提的作品,那就是《賽博朋克 2077》。
CD PROJEKT RED 已經確認本作將推出次世代版本,在 11 月 19 日發(fā)售 Xbox One 版時,你可以先利用向下兼容功能游玩;待次世代版本推出之后,再通過智能分發(fā)功能,免費獲得次世代版本。
智能分發(fā)與「升級」的區(qū)別
「智能分發(fā)」(Smart Delivery)是 Xbox 推出的一項服務,開發(fā)商可自行選擇是否加入。
加入這項服務的作品,相當于無視了平臺版本的限制;如果你購買了 Xbox One 版,那么就會自動獲得面向 Series X|S 的次世代版,反之,你在次世代主機上購買的游戲,也可以在 Xbox One 主機上直接運行。
在不同的主機上安裝支持此功能的游戲時,系統會判斷當前的主機型號,并自動選擇最合適的版本,確保你可以擁有最好的游戲體驗。
這項功能同時支持數字版與實體光碟。這意味著標有「智能分發(fā)」標示的光盤,插入 Xbox One,就能玩 Xbox One 版;插入 Series X,就能玩 Series X 版。
有一些發(fā)行商并沒有加入這項服務,而是有著自己的次世代升級方案。這類升級通常需要你購買特定的版本,才能同時獲得本世代與次世代兩個版本的游戲(例如:《黑色行動 冷戰(zhàn)》、《NBA 2K21》)。
另一種情況是先購買 Xbox One 版,在次世代發(fā)售后再為玩家提供免費升級,但一般不能通過購買次世代版獲得 Xbox One 版。例如《FIFA 21》,在《FIFA 22》推出之前均可免費升級。
EA Play 免費加入 XGPU
對于已經訂閱了(或者即將訂閱)Xbox Game Pass Ultimate 和 PC 版 Xbox Game Pass 的玩家,這里還有一個好消息 —— 今年年底,EA Play 的會員權益也將加入 XGPU 與 PC 版 XGP,而且不需要額外收費,XGP 也不會漲價!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 EA Play 并不是能讓你隨意暢玩 EA 新作的 Pro 版,只是相當于之前 EA Access 的基礎版。基礎版的 EA Play 能免費玩到 60 余款精選 EA 作品,其中包括《泰坦隕落 2》、《極品飛車:熱度》、《戰(zhàn)地 5》等。
另外,借助 EA Play 會員資格,你可以用優(yōu)惠價購買部分 DLC 和游戲道具,還可以領取一些游戲內的特別獎勵。最重要的是,當《FIFA 21》等新作正式上市時,你可以提前試玩完整版游戲 10 個小時。
無論喜不喜歡 EA 的作品,有更多的新游戲可供游(bai)玩(piao),而且不用加錢,總歸是一件好事。
將獲得次世代更新的作品
還有一些作品,目前沒有專門發(fā)售 Series X 和 Series S 版本的計劃,但會面向次世代主機推出升級更新,追加一些新的特性。這其中以微軟第一方游戲居多,而更新包也同樣預計在 2020 年內推送。
具體的作品和升級內容如下:
此外,《天外世界》、《Grounded》、《謂何》、《彩虹六號:圍攻》、《毀滅戰(zhàn)士:永恒》、《上古卷軸 Online》等作品也將于 Series X 和 Series S 發(fā)售后推出相應的升級更新。
新的世代,已經正式到來
受疫情影響,各大游戲廠商今年的宣發(fā)節(jié)奏都有些亂了套;就連 Xbox 的這次突擊式價格公布,或許也是由于此前泄露的發(fā)售信息所影響。
放在往常,這樣的時刻理應留給 E3 發(fā)布會的壓軸環(huán)節(jié);而今沒有了眾人的歡呼與起立鼓掌,幾乎完全準確的提前泄露,也讓玩家的心中少了一份驚喜和意外。
就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們迎來了游戲機的又一個世代;但是,這個世代也注定會不太一樣。向下兼容的全面支持,以及 XGP 這樣的訂閱制服務,讓這次的次世代迅速積攢起了大量的游戲內容;而跨平臺和跨世代聯機的普及,也讓玩家們擁有了打破隔閡,在一起痛快玩耍的權利。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游戲不再需要玩家們重復購買,像 Series S 與 Series X 這樣的高低配版本,又帶給了玩家更具多樣化的選擇;次世代的門檻,已經被大幅降低。
今年 11 月,游戲業(yè)界即將與玩家一道,攜手跨入一個新的世代。機能的提升,以及服務思維的轉變,都將預示著一個充滿未知,卻令人興奮的未來。
馬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