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試車、文/小怪獸小劇場/鹿鹿醬圖/柏林、小怪獸如果我問你近年對新大洲本田在踏板車這塊的看法如何?我想部分人會說還是濃濃的本田風,以科技、實用派為主要訴求。但4月在蘇寧眾籌的裂行125似乎是個例外。僅憑初現的七分外貌,就引起了眾多人的興趣。而
試車、文/小怪獸 小劇場/鹿鹿醬 圖/柏林、小怪獸
如果我問你近年對新大洲本田在踏板車這塊的看法如何?
我想部分人會說還是濃濃的本田風,以科技、實用派為主要訴求。
但4月在蘇寧眾籌的裂行125似乎是個例外。
僅憑初現的七分外貌,就引起了眾多人的興趣。
而配置的本田全新發動機和電噴系統也給了人無限的期待。
那么不羈的軀殼下是騾子還是馬?
I-motor測評來詳解!
裂行定位
目前主流市場的踏板就體積而言也可以小分幾個流派:
一、以小、靈動為主要訴求,類似新大洲本田的Dio、雅馬哈的Jog i,100cc-125cc區間浮動,優點當然是靈活小巧,但缺點是載人和儲物空間是硬傷,并且騎乘舒適度一般。
二、車體大小適中,日常有載人載物需求,能上超市買菜,也能去載妹子去看月亮,缺點是大部分車款外觀太過中庸、另外就是車體重量提升,目前市場以125cc和150cc為主。
三、就是休旅羊了,大都在200cc以上,以小短途摩旅為主,缺點不言而喻,缺少通勤和小長途出行的便利性。
新大洲本田裂行125125應該是屬于我們上述定義二的車型。不管是車子的儲物空間還是座墊的寬度,還有整車的操控設定都是以城市通勤為主,但外型上的設計更傾向于年輕、運動這兩個關鍵詞,就算去買菜也要買出自己的格調哈!
有人可能會問:裂行125為何不采用150cc的發動機?每個企業都有自身的一些堅持的理念,特別是本田,本田一直是個“聽話守規”的企業,“安全駕駛”一直是本田強調的,所以裂行125以城市通勤為主,對后段極速并沒有花費太多心思,而是把重心放在等燈起步和車身輕量化上面。畢竟目前城市交通路況,不管是12345678線城市交通狀況都不適合以80km以上的速度通勤。
兩新一舊
何為兩新?
1、全新的NSC125發動機,硬性升級標準就是重量,相對老款的CHA125發動機要輕1/4,油耗官標下降28%,這一塊愛摩托測評組沒有專門做測試,不作評論。相比CHA125,裂行125新車對中低轉數區間進行了強化,官標性能提升了25%,實際看D-BOX數據。
2、本田的PGM-Fi電噴一直是領先科技,而裂行125車身采用的是最新的第五代PGI-FI電噴系統。第五代的更新在三個點身上:油耗、排放、和降低噪音。
何為一舊?
CBS聯動剎車系統在以往的新大洲本田踏板車產品上就已經出現,而且新大洲本田有普及到整個踏板車系中去的念頭,可以想下2016年底上市的NS110i同樣出現過,不過這個系統如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外觀配置
少說專業術語。這臺車給誰看了第一印象就會把它歸類為年輕運動型踏板,整體車身線條和造型都往這個設計元素在走,如果讓我給個總結:我會把它看成是新大洲本田曾經非常凌厲的一款大踏板魔戟的升級和更精細化的外觀設計版。
這次I-motor測試組拿到的是黑色版本,線條凌厲,質感依然是合資廠國內一線踏板的品質規格。
前面板是整車最大的靚點之處,沒有之一,運用了許多線條的變化去勾勒出那種帶空氣力學概念的設計感,中間黑紅配色的小盾牌搭配雙邊的大燈設計,下方搭配碳纖維皮紋塑料件,運動感很強,大燈均采用LED設計。
弧形的左右轉向燈設計,采用鹵素燈泡。
上揚的尾部造型搭配人字型的尾燈設計,亮點在尾部塑料包邊也同樣使用了碳纖維皮紋。
藍色背光的液晶儀表,雙色可調,以碼表為主顯、兩組記憶里程表、時間顯示、變色油量顯示。國內液晶表逐漸普及,但很多車車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日照下儀表的可視度水準基本都在60分左右,但裂行125的能給到80分。
常規的左右總成,這里有兩點要點贊:1、是塑料件按鈕質感佳。2、按鈕的回饋感讓有強迫癥的小怪獸感到舒適。
前置物空間采用雙邊儲物格,空間:優!同級別踏板大部分都是500ml飲料瓶滿載,裂行1251.5L農夫三拳,還有空隙可以塞入。
掛鉤沒采用折疊式,采用固定的小兔子造型設計,在承載量上優,在整體視覺效果上就要差點,如果是收縮式設計相信會好很多。
后置物空間,沒有驚喜也沒有失落,國內踏板車制造普遍的后置油箱設計決定后置物箱的空間大小,最大也就是3/4盔大小,裂行125的置物逄放下半盔后還稍有剩余。
與魔戟125采用的亮邊防燙板相比,裂行125的碳纖維皮紋板看起來要順眼很多,也能遮擋住不太美觀的排氣外管。
還有個值得點贊的地方,就是車身在細節上面的注重和掌控。
貼花和碳纖維皮紋的結合也有效提升了這臺125cc踏板的品質感,也可以看出廠家對這臺萬元級踏板的外形細節做工設計上花費了不少心思。
但關于外觀配置,如果換作是女騎士的話,評價可能就不一樣。愛摩托女騎士鹿鹿醬對裂行125的評價就和小怪獸的完全不一樣——
小怪獸:什么年代了為何沒有USB接口?每天有上千個妹子等著我的微信,沒電了怎么辦?
鹿鹿醬:都什么年代了,你居然沒有充電寶,前儲物那么大,你可以放十個充電寶好嗎?再說你這慫樣真的有妹微你嗎?
小怪獸:坐墊箱放不下我的全盔,我要提著頭盔上超市好嗎?
鹿鹿醬:只有你這二蛋喜歡帶著全盔去超市,它能放下我的包包+半盔,已經是很好了,以前的小車,放個半盔什么都放不下。
小怪獸:沒有腳撐熄火,下車一點都不帥。
鹿鹿醬:你不覺得正常人熄火都是我這樣的嗎?哪里不正常啦?你不覺得很可愛?
小怪獸:它居然有CBS,我不能甩尾耍帥,差評。
鹿鹿醬:對于剎車掌握熟練度不高的妹子,這個很好用好嗎?不然分分鐘甩車撞飛你。再說也有不配備CBS的版本啊。
小怪獸:這車很帥,很符合我的氣質。
鹿鹿醬:嗯、我認同第一點,這車很帥,不過你的氣質適合這個。。。
性能配備
裂行125分為三個版本,鼓剎版9980元、碟剎版10580元、碟剎CBS版10980元。
與Mojet 90/90-12寸的輪轂相比,裂行125前輪采用100/90-10規格,190mm碟剎搭配單向雙活塞卡鉗。
后加長減震設計,提升了尾座的上翹曲線,也提升了后座載人的舒適度。
試乘感受
1.73m 雙腳踏平無壓力,前部收窄,坐墊前后幅度高,舒適度:良。
1.6m 身高的MM雙腳不能踏平,只能單腳落地。
雙載無壓力,兩人乘坐還余留一拳距離,尾座乘客視野好,舒適度:優
點評:裂行125比較照顧尾座的妹子
試駕感受
怠速車身穩定,起步給人的感覺就是柔中帶剛,NSC125雖說是強化了中低轉速區間,但并沒有刻意的去營造給你起步就要翹頭的爆炸力,而是循序漸進,在那么你不看儀表的一瞬間,發現時速已經到了50km,這種線性的油門輸出,壞處就是你覺得這臺踏板不夠激情,好處是任何人都能輕松掌控裂行125,那怕是個只騎過電單車的妹子。
裂行125前后采用的10/10的輪轂尺寸設計,與Mojet的12/10寸輪胎規格相比,10寸輪轂的通過性下降是必然,但裂行125的輪胎截面加寬了,足著性抓地力有提升,改裝范圍廣,輪胎的可選性也多,少了幾分刁鉆,多了幾分穩定。
裂行125路感相當清晰,而且操控給你最大的感受就是“靈活”,靈活到會讓你有時候甚至會懷疑以為你胯下的是不是一臺90kg上下的小踏板。過彎迅捷明朗。
缺點是小怪獸真的不太喜歡這對“誠遠”的輪胎,在抓地力方面的表現有待提高,車子本身是扎實的,但如果常年想P彎,輪胎跟不上是一件讓人不太愉悅的事情。
【D-BOX加速】
裂行125 Jogi 勁麗
0-50KM 4.2s 4.2s 5.1s
0-60KM 6.3s 5.9s 7.7s
0-80KM 14.3s 11.8s 15.6s
分析下這個數據,裂行125 車重110kg, Jogi為90kg,兩車差20kg,0-50km之前,裂行125與巧格I齊平,到了60km也只相差0.4s,如果說這顆發動機換到小羊身上,裂行125前段一定是甩巧格的。巧格I是目前125cc級別小綿羊的一線車款,換句話說裂行125的60km前段的加速已經是125cc級別“中羊”的一線水準,但是尾端差強人意,80km之前還不夸張,80km到90km這段加速拖尾速很嚴重。而且這顆液晶表的誤差有10%,表頭102km,D-BOX顯示數據為90km。
所以對裂行動力的總結,裂行125如同官方廣告標示一般,NSC發動機確確實實優化了前段,忽略了后段。換個角度,城市交通道路行駛,確實是0-80km這個時速使用區間最為居多,而這段加速的優化也是對于一臺城市騎行的踏板車來說最重要的。
加速視頻:
視頻加載中...
i-motor總評
看到車車的第一眼,小怪獸第一感嘆就是:哎喲,本田開竅了,這設計可以,帥!買菜的同時也能把妹。
個人欣賞裂行125的地方:
1、它外觀設計很多地方都很精細,精細到能與進口踏板車比拼,這是造車人的匠人精神,如今能用到小踏板車上,也是眾車友最樂意看到的。
2、踏板車一定要靈動,這是我對踏板車放在第二的硬性要求,裂行125達標了,和小怪獸以往騎過的110kg以上的綿羊相比,裂行125水準屬于上游水準。
個人不喜歡裂行125的地方:
1、我真的很需求USB這種東西,我不喜歡自己買了車還得要自己挖個洞洞加裝,雖然簡單,但智能手機無處不用的今天,智障才不需要充電好嗎!
2、輪胎,此處未充值,同級別正新比誠遠可能要更靠譜點。
技術參數
新大洲本田裂行125除珍珠黑色款,另外有熒光紅、閃金黃、閃光銀、大鯊白等共5種顏色可選:
張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