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人問,全球每個國家都能印錢,為什么不能自己想用多少印多少,還要去別的國家借錢?這個問題邏輯不難,但解釋起來也不那么容易。談到印錢,筆者想起了黃渤導演的電影《一出好戲》,這部電影黃渤用了8年時間打造,豆瓣評分7.1,還是不錯。在這不劇中,講
有人問,全球每個國家都能印錢,為什么不能自己想用多少印多少,還要去別的國家借錢?
這個問題邏輯不難,但解釋起來也不那么容易。談到印錢,筆者想起了黃渤導演的電影《一出好戲》,這部電影黃渤用了8年時間打造,豆瓣評分7.1,還是不錯。
在這不劇中,講述了,當人在推到重來的情況下,做出了人類演化的眾生相,其中的每個人都試圖在新建立中的關系結構中鞏固自己的低位。
一種是由王寶強手中的“棍子”建立的集體采摘、公平分配的社會關系,一種是后來由張總的“撲克牌”建立的貨幣體系。
那么,本文就通過這電影中的兩種體系,來解釋一下為什么一個國家不能自己想用多少錢就印多少錢!
“棍子”時代
在電影中,王寶強用棍子建立的社會關系體系,有點類似于現實社會中的原始時代,能獲得的資源只有樹上果子、野外的動物。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要想活下去就只能通過采摘、打獵的方式獲得食物,然后以“統領”為基礎,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將食物分發給大家。
王寶強作為這一體系的建立者、統領者,對待人們就像對待動物園的里動物一樣,大家也都愿意接受這樣的方式。
這種關系直到張總找到一艘破船,里面有酒等其他物品,因為這是張總找到的,所以他又建立了基于撲克牌的貨幣交互體系,同時王寶強用棍子建立的關系面臨瓦解!
瓦解的方式很簡單,反抗、混亂、暴力。
“撲克牌”時代
從社會關系的發展來看,從“棍子”時代進入“撲克牌”時代,相當于從原始社會一步踏入了資本社會,是非常大的進步。
電影中,那個“可以換一切”的撲克牌就充當了一般等價物,也就是貨幣,是錢。一開始,張總只拿出來了兩幅牌,并且規定一張3能換二三十條魚。
這兩副牌54張牌就是“貨幣”的發行量,而一張3換二三十條魚就是一個物價水平,大家都愿意接受這個規定,也可以說這是正常的物價水平。
但隨后問題還是出現了,就是“貨幣”超發的問題。
一開始大家手里都是沒有牌的,在逐漸交易、交換的過程中牌流通到了其他人手上,但有一天,張藝興手上卻有了4張紅桃2,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自然就是張總為了在這種體系下,獲得盡可能最大的利益,又拿出了2副牌。也就是說,整個島上流通中的“貨幣”已經變成了4副牌,物價自然也就比原來高了一倍!
而當張藝興拿著4張紅桃2想要買下張總的房子的時候,作為“貨幣”發行者的張總,甚至已經早早的拋棄了基于撲克牌的交易規則,因為這個時候的撲克牌已經變得不值錢了。
而黃渤、張藝興兩人獲得的大量魚,也開始讓張總的“貨幣體系”遭到瓦解,因為黃渤他們又開始推行以物換物的交易方式了。
這種情況下,人們為了獲得食物,誰還愿意使用撲克牌這種“貨幣”呢?
說到這,我們再來看看“一個國家為什么不能自己想用多少錢就印多少錢?”的問題,答案很簡單,最直接的會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嚴重的會導致反抗、暴亂以至于直接推翻你所建立的貨幣體系!
想想,為什么在1944年以美國為主導建立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要求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但這套體系又在1971年由尼克松政府宣布結束?
原因不就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美元的大量超發,大致當初建立的規則不再被其他國家所接受。布雷頓森林體系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規定,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看看現在是多少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1500美元!
至于另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還要向其他國家借錢?這個問題就更簡單了,想想,當你拿著人民幣去美國的商店買東西的時候,會發生什么?店主會接受你的人民幣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最后,如果您認同筆者的觀點,請加關注并點贊。謝謝您的支持!
王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