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好痛,能不能幫下忙”?上個禮拜,晚飯后和愛人一起在江邊散步,突然前邊圍了一群人在看熱鬧,好幾個人臉上布滿驚恐神色,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也沖進人群。只見一位約40歲的中年男子被一只約十五六斤的烏龜緊緊咬住手,鮮紅的血也不間斷的滴到地上。中年男
“好痛,能不能幫下忙”?
上個禮拜,晚飯后和愛人一起在江邊散步,突然前邊圍了一群人在看熱鬧,好幾個人臉上布滿驚恐神色,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也沖進人群。
只見一位約40歲的中年男子被一只約十五六斤的烏龜緊緊咬住手,鮮紅的血也不間斷的滴到地上。
中年男子表情痛苦的向周圍人求助,經過圍觀人群的幫忙,不知道用上了什么方法,烏龜最終松了口,代價是男子的手被咬掉一大塊肉。
經過了解,原來中年男子是一名釣魚愛好者,名字叫阿傅,因為這條江魚比較多,環境又比較舒適,所以阿博隔三差五就會來江邊過手癮。
阿傅平常在廣州周邊工作,收入波動比較大,忙的時候一個月一萬多兩萬,閑的時候就只有幾千。
因為平時工作比較自由,所以空閑的時候就會到江邊拋上兩竿,緩解工作帶來的壓力。
這天,阿博剛開竿沒多久就感覺有魚吃鉤,經過10幾分鐘搏斗,終于把它釣上岸。
阿博一陣興奮,好家伙,居然是一只大烏龜,取完鉤子,剛準備拍照炫耀戰利品,卻不小心被它咬住,于是便有了開頭的一幕。
那么問題來了,這只龜是什么物種?為何這么兇殘?
據觀察,這是一只成年鱷龜,大約有6年的龜齡,大概率是人為放生到珠江。
鱷龜其實并非本土物種,原產地為美洲。因長相酷似鱷魚,其貌集烏龜和鱷魚于一體,又被稱為鱷龜。
鱷龜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和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不屬于國家保護動物。
阿傅介紹稱,鱷龜生性非常兇猛,是龜類中最兇猛的一種,還會吃本地幼龜。
目前,它在我國淡水資源中幾乎沒有天敵,對江中水生物有很大威脅。忍著疼痛介紹完,阿傅趕緊收拾好釣具就匆匆趕往醫院包扎傷口了。
其實,野外江河發現鱷龜的情況并不少見。19年9月,就有市民爆料稱,在南寧邕江里發現了一只不明生物物,長相異常兇猛,極具攻擊性。
槳板救援隊的工作人員在邕江邊訓練時發現鱷龜。它四肢粗壯有力,指甲彎曲尖利,背上有3條凸起的縱走棱脊,盾片成棕褐色,背甲的邊緣有許多鋸齒狀突起。
早在2014年,武漢就有市名打撈或釣起過數十只鱷龜,并且個頭都不小,最大的記錄是72斤一只。
細心的網友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每年都會有媒體曝光很多地方發現大型鱷龜,起初因為數量少,外形奇特大家覺得稀奇。
但隨著鱷龜的數量越來越多,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這些被發現的地區,包括南方和北方的各大省份,多達20省之多。
而珠江流域溫度適宜,食物豐富,非常適合鱷龜的生存和繁殖。也是目前發現鱷龜的重災區。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推斷出,鱷龜極有可能已經在珠江建立起了新的種群。
珠江是我國南方第一大流域,年徑流總量僅次于長江。珠江道漁業資源服務著萬千百姓,又被稱為我國“水生生物資源基因庫”。
但如今的珠江早已今非昔比,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385個物種銳減到只剩50%的量。
整個珠江口產量不足2000噸,遠遠不及高峰期的十分之一。和全國3500萬噸比起來,貢獻率只有不到1%,幾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為何珠江的魚類種群會發生如此大的結構性變化?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外來物種的入侵,給原本脆弱的生態帶來狠狠一拳重擊。截止到2020年珠江流域已發現有鱷龜、羅非、埃及、清道夫等18種外來入侵物種。
它們大多已經適應并翻身做起了主人。早在2011年,就有專家指出,如果不加以控制,珠江70%的魚類會有面臨滅絕的威脅。
鱷龜的入侵引起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上世紀60年代,日本就是經典案例,當時鱷龜以寵物魚的方式進入日本。
但由于鱷龜太過兇殘,經常發生傷人事故,遭到大量養家拋棄,流入野外。在沒有天敵的制約下,鱷龜猶如來到天堂,不到10年,便翻身做起了主人。
如今日本的大小湖泊河流到處是他們的身影,據日本專家介紹,這幾十年間,鱷龜已經繁殖了幾百萬只。
同時靜岡大學的生物學家伊明加藤建議大家,不要只把心思放在捕捉鱷龜上,應該把重心集中在銷毀鱷龜蛋的工作上。
再說下我國鱷龜,它是如何來到我國的呢?美食?沒錯,鱷龜出肉率高達70%,是眾多吃貨夢寐以求的食物。
1998年,鱷龜以經濟物種的身份大搖大擺進入我國。但是隨著我們生活條件的好轉,鱷龜兇猛的外表給它增加了另外一個身份,寵物。
隨著互聯網發展,網購的興起,鱷龜被放到各大銷售平臺,銷量也得到了保證。
如今最少有10多個省份引入了鱷龜的養殖,包括是兩廣和浙江等省份。而購買鱷龜中間難免會有部分逃逸或者是放生的情況發生。
鱷龜一旦逃竄至野外,它憑借自身的優勢就能頑強生存下來,并逐漸生根發芽。
鱷龜生活水溫為3℃-45℃,最適生長溫度20℃-33℃,氣溫18℃以上正常覓食,34℃以上很少活動,伏在水底及泥沙中避暑,15℃-17℃時尚能少量活動,有些龜能覓食,15℃以下冬眠,10℃以下深度冬眠。-5℃時也不會被凍死
鱷龜食性廣而雜,以魚、蝦、小蛇為主食,在食物異常匱乏的時候,鱷龜也會吃水中腐肉,極端情況下它們還會啃食植物。
鱷龜一次產卵就高達11-83枚,這種超強的繁殖能力和成活率。一旦在野外成立種群,后果真的不敢設想。
日本專家曾這樣描述鱷龜,“在人們注意到鱷龜數量激增的時候,很可能一些生態系統已經受到了損害”。
老張觀點
如今,我國是外來物種入侵的大國,以羅非魚為例,它們已經入侵了兩廣大部分流域,雖然吃貨們很努力的解決了一大部分,但依然限制不了它們的泛濫,因為市面上大部分售賣的羅非魚都是養殖的,真正的野外的羅非魚依然瀟灑的活躍于各大湖庫。
鱷龜在珠江流域到底有沒有建立種群,還無從考究,但如果放任不理,誰能保證會不會是下一個“羅非魚”。況且又有多少人愿意對付生性兇猛,一口能將手指咬掉的鱷龜呢?再加上目前珠江河的鱷龜也并不衛生,吃掉面臨的風險比較大,所以治理鱷龜依然任重道遠。
劉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