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高材生為啥擠破頭想進中煙?繼進茅臺酒廠當酒糟的翻鏟工人之后,名牌大學的高材生,似乎又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去處。讓這些985/211大學畢業生,擠破頭都想要去的公司,不是騰訊、阿里、華為那樣,加上績效一年最多能拿18個月工資的“互聯網大廠”,而是
高材生為啥擠破頭想進中煙?
繼進茅臺酒廠當酒糟的翻鏟工人之后,名牌大學的高材生,似乎又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去處。
讓這些985/211大學畢業生,擠破頭都想要去的公司,不是騰訊、阿里、華為那樣,加上績效一年最多能拿18個月工資的“互聯網大廠”,而是中國煙草公司。
這些“學富五車”的天之驕子,應聘的也不是中煙公司的管理、技術崗位,大部分是一線工廠車間機器操作員。每天的工作就是開/關機器、“制絲”、“卷包”。
到底是多么好的待遇,能夠讓包括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鄭州大學在內,反正就是那種當年很多人高考都沒考上的大學畢業生,對該工作崗位趨之若鶩。
茅臺酒廠當酒糟的翻鏟工人,某個街道辦的辦事員,卷煙廠的一線操作工人,甚至是某東北掃大街的保潔員,都吸引了大量的本科生前去應聘。
這些體制內或者是“準體制內”的工作,到底有何魔咒,能夠讓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上名牌大學,花費4年時間研讀金融學、會計學、軟件工程學等專業知識的大學生,去應聘初中生就能搞定的工作,去當毫無技術含量的普通工人呢。
本科以上學歷是敲門磚
這年頭,真的到了“本科生多如狗,研究生遍地走”(自嘲,無貶義)的地步了么?
從網上的一份河南中煙的招錄公示來看,沒有個研究生學歷,還真不好意思去混車間。
2021年,河南中煙公司擬錄用人員為150人,招聘的最低學歷需求為學信網可查的本科生,其中專業管理崗位、技術研發崗位、市場營銷崗位14人。
應聘上的員工,學歷大部分是碩士研究生。甚至不少人是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悉尼大學這些國外高校,妥妥的海歸型人才,花在教育上的費用絕對不低于百萬人民幣。
其余135人則為“一線生產操作崗位”,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卷煙絲”工人。但即便是簡單的“卷煙絲”工作,也不是誰都可以應聘上的。
這135人中,又有41人的學歷為碩士研究生,占比高達30.37%。換句話說,卷煙廠流水線的操作員中,每3個人就有一個是碩士學歷,其它的卷煙廠情況類似。
江蘇中煙、湖北中煙、云南中煙、重慶中煙等煙草企業,本科學歷均為基本招聘要求。不少網友甚至因此感慨:“都怪我當初讀書不努力!”
相關統計顯示,煙草公司的100個招聘崗位,大致能收到3000份求職簡歷,大部分是985/211大學的高材生,并且還要經過層層筆試和面試的篩選,求職的競爭壓力堪比考公務員。
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擠破頭也想要進煙草公司,甚至有煙草公司22個生產操作的崗位名額中,招了18個研究生和4個本科生,研究生率為81%。
騰訊、阿里、華為等互聯網大廠,可是出了名的高薪資、高福利,卷煙廠難道比互聯網大廠還香,到底香在哪里呢?
基本可以總結為:錢多事少離家近,不加班!不加班!不加班!
“傲視群雄”的薪資
根據時代周報的報道,一位三線城市卷煙廠的員工透露:“新人,稅前年薪約15萬元,食堂每日提供2餐的飯食,租房住宿有補助。”
換句話說,中煙每天約6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就能拿到1.25萬元的工資。這即便是在高消費的一線城市也不算低,要是換算成小時工資,同樣能碾壓不少的“程序猿”。
加上三線城市房租并不貴,包吃2餐省去了大筆的日常支出。這15萬的年薪,幾乎能夠碾壓三線城市95%以上人的月收入,著實讓人酸了。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信息顯示,中國煙草2019年在崗職工人數為51.6萬人,年平均工資為18.67萬元。而同期北上廣深城鎮私營企業,平均年薪不過才6~8萬。
這只是中煙員工擺在明面上的收入,如果算上標配的六險一金、年終獎,節假日獎金,應屆生2年的住房補貼等“員工福利”,可以說收入已經在同齡人中“傲視群雄”了。
每天上班時間約6個小時,日常操作就是開機器、關機器、檢查機器是否正常運轉。機器壞了還會有專門的技術人員來維修,如此簡單輕松的工作,收入卻能比肩白領。
中煙有多賺錢
也難怪有人說,即便是煙草公司流水線上員工的待遇,也比公務員還好。
有的人在職場辛苦打拼,有的人每天只睡5個小時艱苦創業,但也有人“躺著”就輕松地把錢賺了。你以為那些高材生進卷煙廠,是“腦子轉不過彎”,他卻笑你看不穿!
卷煙廠之所以能夠如此“大方”地給員工高薪水,自然與企業的賺錢能力有關。世界上最賺錢的企業并不是石油企業,而是煙草企業,連沙特阿美在中國煙草面前,都是個“弟弟”。
以2020年為例,根據煙草專賣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煙草行業實現工商納稅總額為12056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上繳財政總額為11770億元,同比增長17.7%。
中國煙草的稅收,占到了全國財政收入的6.18%,稅利總額和上繳財政總額,雙雙創下了歷史最高水平,為國家的財政收入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對比同時期的A股企業,中國煙草的利潤,大致相當于3個“宇宙銀行”,12.5個中國平安,25.8個貴州茅臺,29個萬科A,36.4個中國石化的利潤。
躺贏的人生
985/211的本科生、研究生擠破頭想要進煙草公司,有網友質疑這是人才資源的浪費。但也有網友說這是個人的選擇,“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應對此論短長。
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因為疫情影響的原因,市場經濟中的中產階級,收入更加的不穩定,甚至在相對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在增加。
體制內或“準體制內”的中產階級,因為收入看得見的穩定,養老保障也更加可靠,中產階級人數在穩定增多。
所以大量的年輕人選擇了“看得見的未來”,摒棄了更多不確定性的民營企業,年輕人趨之若鶩地考公務員、進國有企業,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換個角度說,在90年代民營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不少體制內的人選擇了辭職“下海經商”,現在的年輕人卻蜂擁想進入體制內,這是否標志著民營經濟的不景氣呢?
又或者說,擠破頭進卷煙廠的年輕人,選擇了一眼看得見的未來,easy的人生模式。雖不可能一夜暴富,但過上小康生活綽綽有余,這算不算是另一種形式的“躺平”?
結語:方向大于努力
在經濟地位上,民營經濟是對國有經濟的重要補充,提供了80%以上城鎮就業崗位,貢獻了超過50%的稅收,但民營企業似乎不再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同時,選擇了民營企業上班的年輕人,人生模式相對hard,在職場上付出的努力加倍,但回報卻可能減半。選擇創業又成本高、風險高,甚至在婚戀市場上也存在劣勢。
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那結果就是人人都會努力考研,然后找個舒適的工作“躺贏”。而這種趨勢已經明顯化,本科畢業后選擇考研的比例在逐年上升。
創業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往后只能交給“傻子”去做。體制內的大樹底下好乘涼,管他體制外如何風云變幻。
李夕